APP下载

《导游业务》课程思政建设与实践探析

2021-12-07尚明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龙江导游思政

尚明娟 王 博 崔 丰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导游业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必考科目,是以培养导游职业素养和带团技能为主目标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也是导游实际带团工作的指南课程。

校企深度合作,理实一体,项目驱动,对标行业证书要求,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能够让学生熟悉导游服务工作的流程及规范,提高服务工作的技能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为适应基于新业态背景下的导游服务工作实践需要,晋升旅游企业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做好知识和能力储备。

一、《导游业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一)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构建“大思政”格局,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开展《导游业务》课程思政就要积极发挥旅游专业特色,深挖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潜力,努力实现专业课程思想教育功能,配合思政课程教育,为构建大思政格局做出贡献;同时,也能为旅游专业其他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抛砖引玉。

(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导游业务》课程内容涉及思想道德、法律法规、心理健康,故而,开展《导游业务》课程思政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三)促进学生对口就业

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意识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是《导游业务》课程思政的重要功能。职业规划是学生未来成才之路的基石,有清晰、合理的职业规划,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在课程教学中做好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了解行业特点,有明确的职业目标,以平稳的心态理性就业,显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导游业务》课程要为学生指明导游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晋升方法。

(四)提升导游队伍素质

《导游业务》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持证导游人员必须从本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培养日后从事导游工作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这就决定了本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对导游人员的启蒙教育。教师给学生所灌输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学生日后在职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理念。做好《导游业务》课程思政教学能够极大提升导游队伍的整体素养,为我国旅游业提升服务质量打好坚实基础。

二、《导游业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一)立足国情省情,明确课程思政建设方向

课程秉持“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对接龙江文旅产业发展规划,紧跟黑龙江省旅游强省战略部署,结合龙江“五色”教育资源,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岗位需求,确立了课程“一主六线”的思政育人目标。

以“爱党爱国爱家乡”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拓展六大育人维度,即: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投身龙江文旅产业的家国情怀;甘于奉献、追求卓越的劳动精神;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深刻理解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和导游职业道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

旨在培养具有文化传播责任感,和“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岗敬业乐奉献”使命感的“聚匠心、有大爱、精讲解、乐服务”新时代龙江文旅英才。

(二)组建结构化的课程建设团队

组建一支由专业教师、思政教师、辅导员、行业企业导师共同组成,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结构化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团队要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交流,组织专题教研活动,持续推进《模拟导游》课程思政建设。

(三)明确立德树人使命,优化课程思政内容

秉持“立德树人为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指导思想,结合专业特色,将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文化自信、职业道德、家国情怀等核心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构建景点导游服务程序、地陪导游服务程序、全陪导游服务程序、导游服务技能提升四大教学模块。充分挖掘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所蕴含的思政要素。依托名山胜水培养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以景区名胜的深厚历史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讲解实践中强化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落实落细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协同效应。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家国情怀,增强投身龙江文旅产业的使命感,立足省情增设情系龙江-区域特色旅游资源教学项目,将龙江特色冰雪旅游资源、龙江四大精神专题讲解等教学内容,根植学生心中,培养有情怀、爱家乡的龙江文旅英才。

(四)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双轨三环四融五阶”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两个育人轨道,通过课前激发学习兴趣,课中导入思政元素-引导价值取向-强化服务意识,课后拓宽就业领域,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案例、教学方法中多维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1.课前预热——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利用线上平台,通过学习优秀导游案例、研讨旅游热点问题等课前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融入课程思政氛围,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通过旅游景区在线游览饱览祖国名山大川,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2.课上提升——导入思政元素-引导价值取向-强化服务意识

通过教师深入讲解、学生小组研讨、案例分析、优秀毕业生讲座、行业大师连线等多种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在教学内容中导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模拟讲解的环节中不断强化导游人员的服务意识,践行“游客为本,服务至诚”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智育与德育并进,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3.课后拓展——拓宽就业领域

利用在线课程平台,通过多种线上互动形式,延伸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双轨”育人。

课后布置旅游新媒体运用、旅游创新创业项目设计等拓展任务,拓展旅游新媒体、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定制旅行、创新创业等多个领域的核心就业能力。

(五)拓宽课堂教学主渠道,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构建师生成长思政共同体

用好第二课堂,组织多种活动延伸课堂教学。学生连续多年参与农经学院校史馆解说和学院芍菊古苑3A景区志愿服务工作,深入中国雪乡、镜泊湖景区跟岗实训,在实践中提高导游讲解能力和沟通能力,养成敬业爱岗、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团队意识,为未来从事导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积极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系列活动,拓展创新创业能力,深入乡村开展乡村旅游科普宣讲和服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主持的《威虎山雪村乡村旅游精准帮扶》项目入选文化与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实践型”英才培养专项。

学生积极参与文明旅游宣传等多项社会志愿服务,有近30名学生主动投身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志愿服务工作。

(六)完善考核评价:建立“成果导向、三维多度”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考核评价融入日常考勤、活动表现、团队协作、职业道德等要素,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多维考核育人成效。考核指标可量化,学生成长能具化,考评主体多元化。

三、《导游业务》课程思政建成实效与经验

授课班级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团支部、文明班级,旅游管理专业班级还获得省级优秀团支部荣誉称号。

学生利用学院3A级景区、科普文化展馆,镜泊湖、雪乡等校内外基地开展景区讲解实践活动330余人次。

连续多年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深入乡村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百村千社万户公益助农等系列活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学生主持的项目入选文旅部万名旅游英才培养专项。学生获得挑战杯国赛铜奖1项,省赛金奖1项;获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国赛二等奖1项,省一3项、省二7项。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程思政建设任重道远。《导游业务》课程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思政平台,围绕龙江“五色教育”资源,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开发一批立足省情、专思融合的特色教学案例,完善《导游业务》教学资源库,持续更新《导游业务》活页式教材。

猜你喜欢

龙江导游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龙江少年爱冰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推进龙江“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黄希川
图读龙江经济
龙江大美湿地组画——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