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谷县党参栽培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1-12-07李虎琴谢成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16期
关键词:甘谷县党参根部

李虎琴,谢成虎

(甘肃省甘谷县农业农村局,甘肃甘谷741200)

党参在甘谷县的栽培历史较为悠久,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目前是甘谷山区中药材种植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主产区位于甘谷渭河以北,涉及10个乡(镇)200多个行政村,常年种植面积在1 000 hm2以上。

1 产业现状

1.1 产区条件

甘谷县党参种植主要分布在海拔1 300~1 950 m的北山区域,该区域多年平均气温6.5~10.5℃,年降水量400~500 mm,年日照时数2 132 h,无霜期138~188 d,为典型的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土壤以黑垆土、黄绵土、淀淤土为主。

1.2 种植效益

2019年主产区种植户达1万多户,种植面积达1 150 hm2以上,约占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60%,产干药2562.5 t,总产值4 312万元,平均产值37 500元/hm2,户均产值4 000元左右。

1.3 价格级别

甘谷县产地市场白条党参价格分为3个级别,一级30~35元/kg、二级18~25元/kg、三级10~15元/kg,其中三级约占20%、二级约占65%、一级约占15%。

2 存在问题

2.1 种植布局

党参种植区地势高低差异悬殊,海拔垂直相差650 m,年平均气温相差4℃,无霜期相差50 d。低海拔地区茎蔓生长快,昼夜温差小,不利于根部养分积累;高海拔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限制了党参株体生长发育。

2.2 种植品种

甘谷县的主载品种为渭党1号和渭党2号,尚未形成适宜区域生态环境、优质高产的特色优势品种;大田连年栽植导致品种退化趋势明显;有些农户为了方便,直接从市场上购买一些质量参差不齐的秧苗进行栽植,导致种质劣化。

2.3 生产茬口

种植区域茬口安排不甚科学合理,前茬作物多为玉米、马铃薯等生育期较长的作物,土壤得不到充分的休生养息,导致土壤有效养分供给亏损。此外,还与其他根用药材进行轮作倒茬,由于养分需求和有害生物发生相似,不利于其生长发育。

2.4 土肥水管理

不论是春耕、伏耕,还是秋耕,耕作深度较浅,不足20 cm,限制了土壤的通透性、水气热的协调性,导致土壤生态环境不能满足党参根部良好生长发育的需求。不能结合土性凉热状况合理施用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和化肥,不能按照党参的需肥规律、茎蔓生长、根部养分积累等合理选择叶面喷肥。

2.5 种植技术

2.5.1 秧苗培育 没有科学规范的育苗圃,普遍存在育苗过密的问题,导致秧苗发育不良,达不到壮苗指标;晚霜期后,播期长达100 d,秧苗生长期短,加之秋季多云寡照,致使苗体瘦弱。

2.5.2 栽植密度 大田种植过程中栽培过密,栽植密度达40株/m2,高温多雨季节茎蔓徒长,地上生长与地下生长严重失衡,不利于根部养分积累,难以形成优质药用器官。

2.5.3 栽培方式 为了弥补土壤耕作熟化层浅的缺陷,大田生产常采用平斜栽植方式,秧苗入土深度较浅,干旱季节易使根部面临缺水威胁,导致大面积缺苗断垄,严重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2.6 病虫害防控

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进行防控,忽视了生态防控、物理机械防控等综合防控。农药使用频率较高,且不注重低浓度、高倍量、低残留农药的合理使用,农药残留量大。多次使用同一药品防控同一有害生物,导致有害生物产生了抗药性,防控效果低,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

3 思路及对策

3.1 发展思路

以合理调整种植区域,充分发挥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优势,建立高品质党参生产基地为基础;以提纯优化品种,筛选区域特色优势品种,形成“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培育壮苗为重点;以调整种植茬口,优化种植技术,强化田间管理,提升生产能力为突破口。

3.2 对策

3.2.1 布局调整 散渡河川台较干旱区海拔1 350~1 500 m,年均气温10.5~9.0℃,无霜期175~188 d,布局种植喜温耐旱的优质高产品种。西北山区半干旱区海拔1 400~1 800 m,年均气温10.0~7.5℃,无霜期160~175 d,布局种植较耐旱的优质高产品种。东北前山区半干旱区海拔1 350~1 850 m,年均气温10.5~7.0℃,无霜期155~188 d,布局种植耐旱的优质高产品种。东北后山区半湿润区海拔1600~1800 m,年均气温9.0~7.0℃,无霜期160~170 d,布局种植耐湿的优质高产品种。

3.2.2 地块选择 散渡河川台区以粉砂壤—中壤的淀淤土、黄绵土为主,土壤熟化层40 cm以上,肥力中等偏上,土壤熟松易耕,地块平整;其他3个区域以轻壤—中壤的黄绵土、黑垆土为主。选择地形坡向为东、南、西,土壤熟化层30 cm以上,肥力中等,耕性良好的滩、坪、湾进行种植。

3.2.3 茬口调整 将党参与粮油作物进行轮作倒茬,杜绝与其他根用药材轮作;育苗及良种繁育圃宜选择前茬作物为玉米、马铃薯的地块;大田栽植前茬作物以小麦、油菜为宜。种植地块须进行伏耕晒土、秋耕放墒、春耕蓄墒,耕作深度达30 cm以上。

3.2.4 技术改进

3.2.4.1 品种优化。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0个田块进行采种,次年春末夏初各采种点所得种子分畦育苗,并对苗畦编号,每畦选择壮苗100株按50 cm×20 cm的行株距移栽于10个小区,建立观察圃。观察记载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性状,对比筛选出优良单株进行采种。经过2~3年的良种繁育,扩大种植范围,使其成为区域特色优势品种。

3.2.4.2 培育壮苗。栽植面积为1 hm2时需育苗300 m2,用种量1 500~2 000 g,育苗畦宽1~1.5 m,结合整地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00~750 kg、尿素7.5~10 kg、磷二胺5~7.5 kg、硫酸钾2.5~3 kg。川台区和前山区于4月下旬播种,后山区于5月上旬播种。加强苗期管理,保苗约1 000株/m2,栽植百苗重50 g左右,苗长15 cm以上。

3.2.4.3 栽植。川台区在4月中旬定植,33株/m2,栽植俯角40°~45°;东北前山区(西北山区)在4月中下旬定植,30株/m2,栽植俯角35°~40°;东北后山区在5月上旬定植,20~25株/m2,栽植俯角30°~35°。3.2.4.4土肥管理。大田栽植前结合整地深翻松土,施有机肥15~20 t/hm2、尿素250~300 kg/hm2、普通磷肥600 kg/hm2、磷酸二胺150 kg/hm2、硫酸钾100kg/hm2,配施生物菌肥600 kg/hm2。散渡河川台区及北山向阳干旱地带有机肥以凉性的猪粪、牛粪为主,东北后山区及海拔较高区域有机肥需凉热搭配(7∶3或5∶5)。

3.2.4.5 田间管理。党参田间管理的关键是“壮秧促根”,5—7月以促秧为主,叶面喷布800~1 000倍的氨基酸钙、镁、铁、锌4~5次;8—9月以养根为主,叶面喷布0.2%~0.3%的磷酸二氢钾3~4次。6月下旬至7月上旬,秧苗开始徒长时割去茎蔓1/3后保留余茬,控制生殖生长,减少营养消耗,促进养分向根部转移。

3.2.4.6 病虫防控。以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为主,化学药剂防控为辅。几种无公害、低浓度、微残留的化学药剂交替使用。

猜你喜欢

甘谷县党参根部
甘谷县2020年山旱地马铃薯新品种引种对比试验报告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Jenny's expedition diary
降低低压铸造铝合金轮毂辐条根部缩孔报废率
Gu Qingsheng,the guardian of Shennongjia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中7种成分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甘谷县一男子冒充多重身份行骗涉案30万余元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