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华社进京前在西柏坡集结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2021-12-07牛凤鸣

文化与传播 2021年3期
关键词:西柏坡新闻宣传新华社

牛凤鸣

西柏坡是新中国的摇篮。从1948年4月至1949年3月,党中央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和七届二中全会,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取得了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在西柏坡时期,党中央、毛主席全面加强了对新华社的领导,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亲临一线指导业务,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确立了基本原则、建立了制度框架、培养了骨干人才。新华社的新闻工作在西柏坡时期空前繁荣,为解放战争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新华社进京前在西柏坡集结的历史过程

新华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成立的新闻机构,其前身是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1937年1月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新华社在华北、晋绥、晋察冀、山东、华中等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相继建立分社。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向各主要战场派出随军记者或记者团,陆续建立前线分社和野战军总分社,在各兵团和军建立分社和支社,把机构建在前线部队中,使各级指挥部门及时掌握一线战况,为调整战略布局、判断斗争形势、调整战略决策提供了充分依据和有力支撑。

1947年3月,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为保存实力、诱敌深入,党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并对新华社的转移工作做出明确决定:将总社机构一分为二,主体部门由社长廖承志率领转移到涉县地区,继续从事新华社的中外文字和口语广播工作;被称为“四大队”的小部人员由副总编辑范长江率领,跟随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

1948年,党中央将办公和指挥地点选在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力量雄厚、群众基础良好的西柏坡,新华社也随之行动,并于同年4月成立由范长江、石西民、徐迈进等12人组成的筹委会,以西柏坡附近的陈家峪作为新社选址。6月,新华社工作人员在西柏坡顺利完成集结任务,又一次回到党中央身边。

二、新华社在西柏坡时期的改革发展历程

西柏坡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转折期。为适应革命形势需要,党中央进一步加强对新华社的领导,推进机构改革整合、强化政治学习培训、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新华社工作作出指示要求,亲自撰写新华社稿件,对新华社成长、成熟、成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加强力量整合,完善机构建设

西柏坡期间,党中央为加强对新华社编辑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成立新华社编委会,其主要任务是掌握报道方针、处理编辑业务、领导各总分社,加强对编辑工作的业务领导。编委会下设两个编会,分别负责编辑部和广播部。中央任命胡乔木为新华社总编辑,廖承志担任新华社社长。在此期间,党中央对新华社新闻机构进行了大面积整合,晋冀鲁豫总分社与晋察冀总分社合并为华北总分社,其他新闻机构也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整合,使各部门力量得到空前的充实与加强。

(二)注重政治学习,培养业务骨干

1948年8月,为充分发挥新华社“耳目喉舌”的作用,党中央从编委会抽调20多名业务骨干组成新华社总编室。为确保新闻在政策、观点、事实和文字等几方面经得起推敲,总编室建立了严格的培训审查制度,每晚要组织召开编辑会议,传达重要精神,传阅毛泽东等审阅修改或亲自撰写的稿件。毛泽东对新华社的工作非常关注,在关键时刻为新华社修改并撰写了一系列著名文稿。总编室的同志在西柏坡期间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直接教导,不仅业务水平显著提高,政治水平也突飞猛进,其中不少同志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各新闻机构的主要负责人。

(三)建立审核制度,健全管理体系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新华社工作,多次到新华社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新闻工作要坚持走群众路线、秉持实事求是原则,为新华社工作指明了方向。1948年6月5日,党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宣传工作中请示与报告制度的决定》,明确要求各地党报在发表重要社论、按语并答复读者有关新闻的政治性和政策性问题时,必须先由党委负责同志认真批阅。这些举措加强了党对新闻工作的直接领导,建立健全了新闻采编业务流程,完善了新闻工作的制度规定。

(四)围绕中心大局,发挥导向作用

在西柏坡时期,新华社围绕党中央核心任务,以解放战争的战况为切入点,通过各类报道分析时下战局,描绘光明前景,激发各解放区军民的斗志;同时,还起到了瓦解敌人内部,消磨敌人斗志、争取国统区军心民心的作用。在此期间,各解放区涌现出的一批有代表性新闻作品,在揭露反动派罪行,宣传我党政治主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使党在舆论战场上获得了巨大优势,加快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三、西柏坡时期在新华社发展史上的历史意义

西柏坡既是新中国的摇篮,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摇篮。在这里,新华社的人员力量、政治能力、业务水平、制度体系等得到全面的加强和完善,为迎接全国胜利做出了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充分准备,对我国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一)确立了党管新闻宣传的基本原则

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十分注意新闻宣传工作是否符合中央的方针政策。1948年6月,毛泽东在对宣传工作的指示中,批评“各地领导机关(包括中央局、区党委两级)对于报纸、通讯社等极端重要的宣传机关放弃领导责任,或者虽未放弃领导,但是抓得不紧,听任许多错误观点广泛流行,宣传工作极不严肃”[1]101。为此,毛泽东要求,“中央局(分局)及区党委(省委)对于自己的报纸,必须于每天出版之前,由一个完全懂得党的正确路线和正确政策的同志,将大样看一遍,改正错误观点,然后出版”[1]101。在西柏坡,毛泽东不断加强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指导,对符合中央政策的予以肯定和表扬,对违反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督促其加以纠正,要求“各地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1]127,正式确立党管新闻宣传的基本原则,有力保障了新华社及党的新闻宣传事业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行。

(二)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转战西柏坡时途经晋绥地区,发表了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在谈话中,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2]。同年10月2日,刘少奇在新华社华北总社记者团讲习班上发表讲话,提出“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3]404,强调记者“要了解人民群众中的各种动态、趋向和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反映”[3]402。这两篇讲话鲜明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确立了注重调查研究、确保客观真实的新闻标准。在这一思想指引下,“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逐渐成形确立,密切了新闻机构和群众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对动员人民与敌斗争、粉碎敌方舆论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形成了党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制度框架

西柏坡时期,党中央在新闻宣传领域制定了诸多制度规范和规则传承,不仅保证了新华社新闻宣传工作的规范和统一,也为新中国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做好了制度上的准备。一是建立了新闻出版刊物事前和事后审查机制,有效保证新闻宣传工作的统一规范;二是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明确新华社在新闻发布上的优先权,凡是极具重要性且必须要由总社播发的言论,在正式播出后方可发表,这有效规范了重大新闻的发布秩序,确立了新华社在我国新闻宣传体系中的权威地位;三是建立了新闻内参制度,首次开创了通讯社开展调研,为中央决策提供参考服务的工作任务;四是构建了新中国新闻机构的基本框架,首次建立了新闻登记许可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为新华社和全党新闻宣传工作规范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四)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新闻宣传骨干人才

西柏坡时期,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教育引导全面加强,毛泽东、刘少奇等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为新闻宣传工作者谈话授课,培养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新闻宣传干部。特别是1948年7月后,新华社进行一系列组织机构上的调整,全面加强了政策研究力量,抽调人员充实资料研究室,并按照中央指示成立专门问题研究小组,进一步提升新华社的分析研究能力,为新中国新闻宣传事业培养了一批资料研究和评论写作人才。为适应解放战争形势不断发展、解放区不断扩大的需求,新华社抽调新闻宣传干部进入新开辟的解放地区,接收和改造原有新闻宣传机构和人员,确保新中国成立后新闻宣传机构能够迅速掌握在党的手中,使相关工作能够迅速全面展开。

(五)将“赶考”精神融入了新闻宣传工作精神内核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把进驻北京、完成新中国建设大业形象地称为进京“赶考”,要求全党同志绝不当李自成,一定要考出好成绩。1949年3月,新华社迁往北平,开启“赶考”之路,西柏坡时期新华社的许多工作人员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业务骨干和领导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新华社统一和调整了全国各地机构,成为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并开始建设世界性通讯社,让全世界都能听到中国的声音。“赶考”精神为新华社注入了前行的精神力量,考出了新中国成立后新闻宣传工作的好成绩。

四、西柏坡时期新华社工作理念在当今的时代价值

从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发展历程来看,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积累了不同的工作经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工作经验都得以继承并由此衍生出新的工作方法与原则。其中,新华社进京前在西柏坡集结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新闻宣传事业稳步前行的根本保障

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宣传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党对宣传工作的绝对领导:革命战争时期以党报党刊作为重要的对敌斗争和社会动员武器,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党报党刊支持和助力新生政权的巩固与建设,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改革开放时期,官方主流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互联网为民众提供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形成了新时代的舆论传播格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面临新挑战。坚持党对宣传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必须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2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4]332。老一辈新华社人以党指引的方向为前进方向,在实践中验证了党管新闻宣传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当前,自媒体等新兴传播媒介蓬勃发展。只有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首位,新闻宣传工作才能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中时刻保持政治定力,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稳步前行。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闻宣传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价值导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党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宗旨。在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发展史上,人民总被放置在核心位置。坚持尊重人民意见,主张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坚持重视群众力量,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坚持贴近群众生活,把满足群众信息需求作为工作目标,成为我国新闻宣传事业的鲜明特点和独有优势。

做好新时代宣传工作,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传承好、发扬好,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民意、熟悉民情,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作为广大群众的发声渠道,各级媒体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根植于每一名群众的心中,使之成为每一位群众的行动指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凝聚力、思想引领力和号召动员力。

(三)围绕中心服务全局,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始终坚守的永恒主题

新华社作为党的“耳目喉舌”,宣传重心始终紧跟党的工作重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服务于不同的历史任务。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深刻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分析我军有利的战争形势,宣传我党政治主张,形成强大的政治攻势合力,使我党在舆论战场上获得了巨大优势。七届二中全会后,面对全党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的重大历史性转折,新闻宣传工作确立了“为生产建设这个中心服务”的方针。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党媒,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宣传党的主张,反映群众呼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互联网时代,不同舆论表达主体的利益诉求不同,致使舆论引导的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基于时代背景,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把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贯穿到新闻宣传工作的各个方面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4]332-333“讲导向”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遵循的行动准则和规范。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应自觉将正确的舆论导向贯穿到媒体生产传播的各方面与各环节中,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四)传承弘扬“赶考”精神,是新闻宣传工作者答好时代考题的精神伟力

每个时代都有亟待解决的根本任务。西柏坡时期,党面临的新形势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向城市转移,面临的考题是怎样建立一个新中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以新华社为代表的新闻宣传战线工作者,主动担当职责使命,积极创新作为,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任务。

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任务和目标都发生了变化,怎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怎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交予的考题。中国新闻宣传事业的“赶考”之路仍在前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东西方意识形态之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面对自媒体普及和社会舆论格局的深刻转变,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成为新闻宣传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广大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传承弘扬新时代“赶考”精神,激发担当作为,勇担时代重任,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理念、形式、方法、手段,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工作水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五、总结与思考

新闻宣传工作是我党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4]331-332。西柏坡时期,新华社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大力改革创新、积极担当作为,不仅为推动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做了组织、人才、制度和思想上的准备。在西柏坡,中国共产党逐步明确了新闻工作的指导思想,构建了新中国新闻机构的基本框架,培养了新中国新闻战线的骨干人才,为党的新闻宣传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好新时代新闻宣传工作,应该认真学习传承西柏坡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理念、原则和方法,让西柏坡新闻精神植入每一位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心中,使其成为一线工作的方法论和风向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接续传承、开拓创新,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4]332,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提供良好舆论氛围和强大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西柏坡新闻宣传新华社
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西柏坡纪念馆馆藏书法精品展
西柏坡精神引领实现“中国梦”——期刊中心党支部赴西柏坡参观学习感言
西柏坡
新闻宣传中新媒体的有效运用策略探索
媒体融合环境下法治新闻宣传方式的转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关于新媒体时代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探讨
聚焦2016新华社年度照片
风雨西柏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