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立德树人隐性资源开发导向与规范研究

2021-12-0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树人显性隐性

刘 心

(重庆财经学院,重庆 401320)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网络信息的形成和传播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受众参与程度高、传播传递及时的新媒体,凭借着其强大的舆论环境,一方面为立德树人提供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传统的显性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认知需要。因此,及时探索符合时代特点的高校立德树人隐性资源开发策略,不但有助于完善高校立德树人的理论体系,拓宽立德树人的工作思路,而且可以赢得学生的广泛支持和认可,使立德树人的效果更为持久。

一、立德树人隐性资源开发导向的确立

高校从事立德树人工作的教职员工应当树立世界眼光和全局意识,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新媒体技术给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带来的挑战,建构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交叉并举的开发理念,贴近生活,以学生为本,不断更新隐性资源库。

(一)建构显性资源与隐形资源交叉并举的开发理念

显性立德树人资源与隐性立德树人资源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因此,在对隐性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交叉并举的开发理念。

传统的显性立德树人资源因其在信息的采集、编写和传播等方面均依赖于传统媒介,因此,常常会滞后于社会现实。然而,显性立德树人在价值观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却不容忽视。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只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才能实现。为此,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引领功能”[1],充分发挥显性立德树人工作对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重要作用。

隐性立德树人资源以其覆盖面广、灵活度高、渗透性强、易于接受和理解等方面的特点而备受推崇,往往能凭借其潜在、内隐的方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媒体只是立德树人工作的一个有效平台,与显性立德树人资源相比,在表达政治主张和快速控制局面等方面,隐性立德树人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综上,新媒体时代高校立德树人资源的开发,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能自觉地把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结合起来,“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2],建构“显隐”结合、交叉并举的开发理念。为此,要求我们做到:一方面,继续巩固和加强显性教育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对大学生展开系统的理论化教育;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资源整合与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把有意识的显性灌输与无意识的有机渗透结合起来。

(二)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开发理念,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

隐性立德树人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开发理念,重视教育对象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积极挖掘整合校内外资源,避免将新媒体平台变成单向灌输的“第二课堂”。因此,在隐性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使他们勇于向教育者敞开心扉,形成良性互动。高校从事立德树人工作的教职员工应以平等心态,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应以能解决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疑问和困惑,作为隐性立德树人工作的切入点。同时,采用现代新媒体技术与学生进行影音、图片、言论交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师生、生生交流的各种互动环节中去。

高校教学管理者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教师进行无障碍的交流与探讨。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长了才干,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立德树人隐性资源开发行业规范的设立

目前,“以思政课为主阵地,以课程思政为补充”的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格局已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共识。然而,在立德树人隐性资源开发规范的建立方面却明显力不从心,这不但直接导致了开发侧重点的偏移,而且还严重制约了隐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业规范、规范开发行为、减少开发风险,任务尤为艰巨。

(一)开发目的规范

新媒体立德树人隐性资源开发必须以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目的。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3]。

当前社会,文化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致使立德树人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削弱,部分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淡泊,丧失了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执着追求,在这种情况下,开发立德树人隐性资源必须目的明确、立场坚定。要在行业开发中明确大局意识,使每一位开发人员都能清晰地理解:“隐”立德树人的目的,不等于放弃立德树人的目的。立德树人的意识形态功能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回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立德树人隐性资源的开发工作不偏离正确的轨道。

(二)开发原则规范

高校立德树人隐性资源开发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仅靠零散的、个别式的教育模式难以取得有效的效果,这就需要不同的行业、领域和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建立业内必须遵守的开发原则规范。

1.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新媒体时代下的立德树人隐性资源开发既要保证立德树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又要满足教育客体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因此,立德树人隐性资源的开发既要在教育内容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体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的特点,又要在教育整体中贯穿一根红线,彰显其鲜明的主导性。

只有坚持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在隐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整合校内外各种隐性教育资源,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开发,才能使开发出的隐性资源能够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取得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良好效果。

2.时效性和可持续性相结合的原则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往往较为活跃,掌握信息的能力强,知识更新换代快,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隐性资源开发必须关注其自身的时效性问题。如果知识更新不及时,难以跟上网络信息更新的步伐,落后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速度,就会使立德树人隐性资源的开发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尽管隐性资源开发的时效性是如此重要,也不能只关注隐性资源的更新,因为任何资源的开发使用都是有成本的,人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成长也是不间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注重隐性资源开发的时效性的同时,也应提高各类隐性资源的利用效率,遵循可持续性原则,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程度。

(三)开发方法规范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新媒体时代下,为提高隐性资源开发的效率,尊重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立德树人隐性资源开发团队之间理应互相合作,共同规范开发行为,规避开发风险。

1.问题导向式开发方法

问题导向式开发方法要求在隐性资源开发过程中,首先要选准问题的突破口,找出引发大学生普遍关注的一些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针对相应事件发起有大学生广泛参与的大讨论,及时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并针对已经掌握的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开发工作。

2.内生资源挖掘式开发方法

内生资源主要指学生所了解的各门科学知识、所拥有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所生活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各种无形资源。这些资源往往都是以内隐的方式存在,需要资源开发团队通过大量走访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习生活中所涉及的大量资源,从中寻求隐性资源开发的切入点。在隐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集思广益,深入挖掘现有各方面教育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的成效逐渐成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而要把这项工作真正贯彻落实到位,就应充分考虑新媒体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新特点,充分挖掘其中的隐性资源,以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立德树人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建立正确的开发导向,规范隐性资源开发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立德树人工作隐性资源的潜在价值,改变高校在立德树人隐性资源开发方面势单力薄的被动局面。

猜你喜欢

树人显性隐性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