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DCA理论构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2021-12-07万春芬蒋明周
万春芬,蒋明周
(1.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2.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 桂林 541004)
0 引 言
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高水平教学质量的关键,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教师“教”与学生“学”交互作用的动态文化统一体。这个动态文化统一体中,课程育人功能、教师育人功能和学生主体发展动能的体现与达成是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强化高职院校质量意识,重视过程监控,构建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是加强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和核心内容,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高低。通过借鉴PDCA质量管理理论,探索构建目标明确、监督完整、运行有序的课堂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切实保证教学运行稳定、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 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对课堂教学质量客观公正的评价是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教师教学责任感,发挥教师教学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调研分析发现,当前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以下3个问题。
(1)监控反馈作用不突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许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时整体文化基础较差,但是其中有很多学生个性鲜明、实践动手能力强,对专业技能课程比较感兴趣,对教师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比较依赖。一堂教学效果好的课堂可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反之,学生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课堂教学毫无质量可言,到学期末再对教师的课堂进行测评属于敷衍了事,达不到监控反馈改进的目的。
(2)监控评价形式单一。当前许多学校对课堂教学质量监控采取2种形式:①由学校组织的日常巡查和课堂督导听评课,由学校相关质量管理部门组织,人员由学校领导、教学督导人员、同行组成,对标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对评价对象进行打分测评;②学期末由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性测评。这2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都使教学工作与评价工作出现了“双重脱离”,即评价主体和教学主体脱离、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脱离,监控过程是对教学过程的结果测量和判断。
(3)监控内容过于同质化。高职院校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过程更加灵活、弹性,内容更加多样、个性,其教育过程要关注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更要关注学生成人培养。职业教育监控内容和评价指标不能过于单一和同质化,一是理论课与实践课监控评价的项目、内容、标准不能相同;二是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应作出具体的、客观的评价,而不是统一的、模糊的监控评价标准。
2 PDCA管理模式的内涵
PDCA质量管理理论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4个阶段,现代管理理论表明,有效的管理是一个封闭的循环过程,是一个不断改进持续提升的过程,所以称为“PDCA动态循环”。在整个过程中,可通过一系列管理方面的详细分工、明确责任和持续改进达到最终的目标,同时又可以为下一轮持续改进奠定基础。PDCA作为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法可适用于管理领域,也可以作为局部的循环改进过程。实践中,可以将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视作一个独立的循环改进过程,通过系统分工、明确职责,完成对各阶段质量要素的监测、分析、处理,逐步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3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指标体系构建
按照PDCA质量管理理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由目标系统(P)、执行系统(D)、监测系统(C)、和改进系统(A)构成,包括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确立、标准设计、执行方案的实施、监测信息的收集与诊断、改进提高等5个核心部分。
(1)落实育人目标,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育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总体价值性的判断。课堂教学的育人质量必须依托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的育人功能和学生的主体发展功能这3个要素的相互协调作用实现。因此,对课堂教学质量不应进行单一的、静态的、孤立的评价,而应进行发展性的、动态的、持续提高的、综合性诊断。根据教育部文件《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相关指导思想,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把诊断与改进作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借鉴PDCA质量管理理论,明确责任主体、制定质量目标、建立质量标准、设计实施方案,建立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2)构建多元主体,完善多方参与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校企合作育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按照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更加多样和灵活。其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必然是多元的、多层次的。一方面由学校、二级教学单位、同行组织的教学能力的监控与评价;另一方面由企业专家、学生为主体的服务对象对育人能力的监控与评价;再者作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主体——教师也应该有一个诊断自评的环节。只有3个方面充分结合完善的监控和保障体系才能真正达到通过课堂对教师的育人理念、教学行为、主要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作出诊断性评价并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对于教师,这种多方参与多元结合的诊断性监控评价更有利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达到持续改进质量提升的目标。
(3)强化三位一体,推进“三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模式。根据PDCA质量管理理论,客观公正的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要监测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更要强调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测与评价。
建立一个由学校质量管理部门、二级教学单位质量责任人以及全校师生组成的监控系统,实施校院二级巡查、定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组织学生及时参与课堂监督评价,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制定和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划、教案编写规定、明确课堂教学相关要求。制定课堂教学巡查办法,组织开展每日校院两级教学巡查、每日发布教学巡查通报,让全校教职员工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组织校内外教学专家、企业行业专家、学校领导组成听课评课督导组,实施推门听课制度,并及时与任课教师反馈课堂教学情况,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自身不足并改进提高;实行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满意度测评的每课可评,每课即评措施,让任课教师下课就能及时了解学生对当次课的满意度情况,也能及时作出相应教学计划和教学组织的调整,也为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找到突破口。
(4)聚焦过程控制,梳理影响质量要素的问题清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但在灵活多样、多元多方参与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也非常重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促进教学工作平稳运行;其次客观地评价对教师也是一种激励,设计一套既能客观全面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又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促进教师反思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案,借鉴PDCA理论,课题组多方调研和论证,列出聚焦过程控制、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清单,包括课前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管理、课堂管控、课后反思、学生纪律、学习态度、行为礼仪10个方面的40个质量控制点清单,如表1所示。
通过对不同课程、不同专业、不同质量评价对象,以评促教,以督促改,对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监控、诊断、分析与改进,建立优化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并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中。
(5)重视平台建设,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技术和手段也要与时俱进,目前信息化技术在各高职院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但是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信息采集还未实现数据集成,数据来源比较单一,采集不及时,过程性数据采集不便,结果性数据较多,这样为教师提供的不客观、静态的、间断的、滞后的课堂教学诊断信息,这与全面客观及时反馈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及时改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相符,因此可根据自身需求,开发基于智慧校园平台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监控系统,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数据采集、分析、决策,为教师个人的课堂教学质量提供精细的、精准的改进指导。
4 结束语
强化高职院校质量意识,聚焦过程控制,梳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清单,以PDCA质量管理理论为指导,构建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实质是将产生课堂教学效果的各主体、各环节、各要素与运行过程结合,达到实时监测与诊断,以期实现螺旋改进,逐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