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麻城市再生稻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1-12-07曾建兵胡章生陈丽萍汤春霞陈松林
曾建兵 叶 枝 胡章生 陈丽萍 汤春霞 陈松林
(1.麻城市良种推广站,湖北 黄冈 438300;2.麻城市农业农村局,湖北 黄冈438300;3.麻城市白果镇农业服务中心,湖北 黄冈 438300)
1 麻城市再生稻产业发展现状
1.1 气候条件合适
麻城市地貌起伏不平,地形复杂多样,加之东西走向的大别山脉的屏障作用,土、水、光、热等自然条件好,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2.8~16.1 ℃,年降雨量111.2~1688.7 mm之间,历年平均≥10 ℃的初终日分别为4月3日和11月8日,≥10 ℃的积温4936 ℃,无霜期238 d,特别是水稻生长季节光、热、水具佳,麻中南及麻北部分乡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刚好能满足双季稻生产,种植一季中稻收获后还有一个多月的温光资源空闲,为再生稻的种植、发展提供了便利。
1.2 麻城市再生稻的种植历程
麻城市白果镇、铁门岗乡自20世纪90年代就有再生稻种植,农民种植一季中稻或早稻收获后,稍加管水施肥蓄留再生稻,但那时只是一些零散的自然经营式种植,对再生季的产量要求不高,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单产仅有100 kg/667 m2左右。到21世纪初,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新的杂交稻品种的出现,加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粮积极性下滑,双季稻改单季稻的增多,再生稻种植面积逐步扩大。随着2012年湖北省水稻“一种两收”被立项及2015年湖北省启动实施再生稻发展工程后,麻城市委市政府对再生稻的发展极为重视,加大了对再生稻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以麻城市农腾农机植保专业合作社、麻城市顺良种养专业合作社、麻城市兴平城寨家庭农场为首的一批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头种植再生稻,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麻城市再生稻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全市再生稻种植面积扩大到了0.6万余hm2。
1.3 种植效益高
再生稻再生季生育期短,仅60多d,投入成本低,效益高。麻城市种植再生稻历来重头季轻再生季,头季单产与种植一季中稻基本持平,再生季低投入可获得200 kg/667 m2左右的产量,当前再生稻谷收购价2.6~3.0元/kg左右,再生季增加收入500元/667 m2以上。
1.4 主要种植的再生稻品种趋于优化
麻城市种植的再生稻品种比较多,从早前的汕优63、金优63发展到如今的丰两优香1号、准两优608、天两优616、C两优华占、两优302、两优42、金优38等,而因丰两优香1号的再生稻米质优且有香味,商品性好,经济效益较高,便从中脱颖而出成为目前全市推广面积最大的当家品种,C两优华占因其丰产性、抗病性好也占有一定的种植面积,这两个品种已成为目前麻城市规模种植再生稻的当家品种。
2 再生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后劲不足
再生能力强、米质优、抗性强的品种是再生稻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麻城市选用的丰两优香一号虽然米质好、口感佳有香味,但极易感稻瘟病,操作不当极易感病减产,大面积种植存在较大风险,产量较高抗性较好的C两优华占、准两优608米质较差,市场销售不佳,商品性不高,其它品种与这3个品种相比均无突出优势,品种选择性较窄,种源后劲严重不足。
2.2 种植技术不到位,种植水平偏低
麻城市再生稻起步发展较晚,种植水平与湖北省整体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产量在200 kg/667 m2徘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不到位:一是播期偏迟,大部分农户习惯在3月底4月初播种,难以保证头季稻在8月15日前收割,也难以保证再生季安全齐穗,2020年就有不少种植户因播种偏迟,寒露风提早来而减产严重,平均产量仅100 kg/667 m2上下;二是水肥管理不到位,部分稻田没有晒好田,导致头季机收碾压稻桩比例大,且部分稻田收割前10 d左右促芽肥没有施用,影响再生芽的萌发;三是病虫防治没跟上,稻瘟病、二化螟、稻飞虱发生较重,防治不到位,直接影响再生芽的萌发;四是留桩高度不够,有的留桩高度在20~25 cm左右,没能保住倒二节,直接减少再生芽数量。
2.3 农机具不配套
一是由于插秧机行距不能调节,导致头季机械栽插密度不够;二是现有的收割机在头季收割时履带会碾压20%~30%左右的稻桩,导致机收比人工收割减产较大;三是没有合适的施肥机械解决头季收割前施肥难的问题,头季收割前10 d左右施用的促芽肥是再生季高产的关键,而此时正值高温期间,水稻封行灌浆,人工下田施肥难度大,操作不易,常常导致少施或不施肥。
2.4 基础设施落后
麻城市属于丘陵地区,田块不规整,且大部分地区排灌设施不到位,水源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再生稻的发展,目前该地区建有标准大棚的集中育秧工厂仅有两三家,不少农户仍在秧田采用老式竹弓棚育秧,也影响了再生稻产业的发展。
3 促进麻城市再生稻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再生稻品种科研储备
目前麻城市当家的“丰两优香一号”种植面积较大,但因其易感稻瘟病而饱受非议,影响了不少农户种植再生稻的积极性,应积极与企业、科研单位对接,引进筛选适宜麻城市种植的再生能力强、米质优、综合抗性好的再生稻品种,加强后备品种资源储备。
3.2 加快机收再生稻种植技术的推广
机收再生稻必须按照统一集中育秧、统一机插、统一管理、统一机收的模式进行标准化操作,其关键技术包括集中育秧、适时早播早插、合理施肥、适时晒田、严控病虫害、高留稻桩等。麻城市再生稻产量普遍不高主要就是关键技术环节没抓好,当地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民进行再生稻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可在农业生产闲季联合科研院校、企业为农技推广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专题技术培训,生产季节县市各级农技推广部门技术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深入到田间地头,在再生稻种植的各关键节点对农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手把手帮助农民掌握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3.3 加快再生稻专业农机具的研发
针对当前插秧机不能调行距、收割机碾压头季稻桩比例较大等问题,应加强对适宜再生稻种植的专用农机具的研发,研发可调整行距的插秧机,调整插秧机行距与收割机行走路线相匹配,减少稻桩的碾压,研发割幅较宽的收割机,减少机械对稻桩的碾压,选用有切碎装置的收割机,头季收割时及时把秸秆切碎并均匀地覆盖在稻桩上,既保墒肥田又不影响再生苗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