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及价值意蕴
2021-12-07张兆延
张兆延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州 350108)
习近平立足当今中国发展之实际, 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考人类发展之走向,构建人类美好之未来,倡导国际社会新秩序,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回答了时代之问,表达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世界和平发展的指路明灯和行动指南。
一、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渊源
(一)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站在全人类高度思考世界的理论。马克思认为共同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世界各民族要经过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才能冲破“虚假共同体”的阻碍,到达“真正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与此同时,马克思还要求人们用世界的视野看待问题。 列宁针对如何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长期并存的问题,提出“一切国家平等、自主和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则是共同体思想的具体表现。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旨在维护世界人民根本利益,共创人类自由发展的美好未来, 这是新时代下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新发展,是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实践[1]。
(二)文化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2]。 习近平致力倡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描绘了人类社会未来的正确走向,而且指明了世界发展的光明前景,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思想与治理理念,如“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天下一家” 的人类情怀、“和而不同” 的社会理念、“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以及“协和万邦”的坚定理念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当代中国开展对外交往活动留下了宝贵思想财富, 还为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
(三)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实践经验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实践经验, 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和平外交思想。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三个世界”划分的国际战略思想, 开辟了以独立自主为精髓的外交思想的先河。作为第二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科学研判“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继续深化“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发展机遇。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科学阐释了“新安全观”的理念,以及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宏伟愿景等, 为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
基于当前纷繁复杂的世界环境以及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习近平提出的旨在破解世界发展难题、 引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系列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贡献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智慧”“方案”和“担当”。
(一)强调主权平等、相互尊重的政治观
当今世界,冲突不断,战乱频仍。 历史的教训惨痛而深刻,世界人民向往和平、不要战争。 习近平指出“世界各国一律平等,不能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2], 强调各国之间要彼此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3]。 任何国家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影响他国发展,要求同存异,共同发展。各国应秉持主权平等原则,积极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以确保世界的持久和平。 “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 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4]。
(二)倡导对话协商、合作共赢的安全观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动荡复杂,旧的矛盾尚未解决, 新的冲突接踵而至, 日益影响着世界的和谐安宁。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2]。各国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5],为世界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为各国人民幸福、进步撑起安全伞,为实现共生共存共荣厚植对话协商机制,以共建共享安全格局,实现合作共赢。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一己私利,常常以冷战思维、军事同盟、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以及美国优先主义对抗他国, 不惜牺牲他国利益而谋求自身利益,这是极不道德的恶劣行径、霸凌行为,应予以坚决反对。
(三)坚持同舟共济、共同繁荣的经济观
当今时代是人类共生、共在、共有的时代,世界已形成了一个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一枝独秀,只有各国同舟共济、务实合作,世界才能共同繁荣。 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基础。各国应因势利导,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 积极地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大潮中,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各国还应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6],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平等、普惠的良性发展的经济环境, 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为世界经济健康运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倡导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文化观
文明从来就是千姿百态的。 不同国家孕育着不同的文明,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7]。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3]。“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2]。每个国家在交往中, 应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为前提, 秉持和而不同、和谐共生、兼容并包、取长补短的理念,加强交流、融合,促进世界文明共生共存、共同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更加和谐、文明更加多样绽放。
(五)确立绿色低碳、清洁美丽的生态观
习近平强调,“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 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2]。当今世界,地球正前所未有地成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紧密相联、休戚与共的生态村,世界各国应加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村, 走出人类中心的思想误区,尊重自然发展规律,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努力构建一个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的全球生态命运共同体,从而保障人类社会共同发展和永续发展,在全球范围内营造一个和谐宜居、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人类家园,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清洁美丽的世界”。
三、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
(一)创新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使用过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但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概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源头[8]。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追寻人类理想社会的向度上,在探索全球治理之道中,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 阐述了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重申了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构想,表达了无产阶级的时代使命, 反映了人类社会演进的重要规律[9],创新性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创新。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当今时代特征, 凝练出具有全球治理价值、 世界共识价值、行动示范价值的新思想、新理念,是对世界和平发展所作出的理论贡献。
(二)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时俱进地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共生的生存理念、开放包容的世界观照, 充满了丰富的关于人类前途和社会愿景的思想元素, 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而不同”“天下大同”“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天下为公”思想及其世界观、认识论、思维方式、交往理论、发展理念等,进一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升华, 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彰显了中国特色与气派,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骨与风貌, 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的和平外交策略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10],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中国倡议和中国主张, 与新中国的和平外交策略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风格和气派。 这不仅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 而且宣示了国际新秩序观以及和谐世界的理念, 为推动国际秩序和治理体系变革、 共同应对世界严峻形势以及面临的危机提供了“良方妙药”,也为完善全球治理、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指明了方向, 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 持续繁荣、 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开辟了广阔前景。
(四)为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共创人类美好家园,不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义, 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12]。 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问题给世界各国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应对当前全球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与安全问题作出了积极回应, 为世界和平与人类文明健康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倡导世界各国政治上相互尊重、安全上对话协商、经济上同舟共济、文化上和而不同、生态上美丽清洁,积极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 为追求人类文明发展勾画了美好愿景,为消弭全球各种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