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视域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探索
2021-12-07田姝红周健强张春梅纪欣欣
□文/田姝红 周健强 张春梅 纪欣欣
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民数量众多、素质不齐,农民教育培训覆盖面有限,大部分乡村尚未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尤其在偏远农村地区,农民数量庞大,但农民教育较为落后,这种差距成为地区农业走上良性循环路径的阻碍。我国农民教育培训的更新速度落后于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教育内容与时代变化的脱节带来诸多问题。高效的农业技术手段难以普及与推广,新兴的农业商业模式供需两端难以对接,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只有切实加大对农民教育的关注度,革新现有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才能培育出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能力的新型农民,为农业现代化各项措施的推进提供实施基础与人才准备。
一、与时俱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路径
1.教育理念:结合实际定实策
教育理念的更新与优化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前提,只有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对农民教育培训的顶层设计。
配合农民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培育新型农民的过程中,应树立起讲求实际、切实有效的教育理念。讲求实际要求拒绝脱离产业的理论式培训,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渐成趋势的背景下,组织培训应以时代与政策的主题为关注点,与社会同步、与实践接轨,将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的教育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培训体系的系统设计,使得农民教育与地区农业发展紧密结合,培训内容能够得以运用、得以实践。
2.课程设计:顺应趋势促改革
课程设计的调整与变革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基础,将时代内容纳入课程体系才能切实提升农民素质,因此农民教育培训应顺应趋势、积极变革。
首先,农民教育课程应体现系统性。一方面,课程设计应着眼于农民生产、销售、宣传的全产业链,从知识规律方面的自然条件选择、农作物培育技巧,到新兴技术方面的大数据监测、物联网操控、“互联网”+农业技术、水肥一体化灌溉、温湿度智能检测,到市场理念方面的现代农业创业、产销紧密对接、建立特色品牌、形成竞争优势,以及经营策略方面的线上线下互动、直播带货、网络营销等,全方面培育高素质新型农民、助力高质量农业建设。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应关注到与农业相关的重要问题,比如将环境保护的内容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农民对农业的责任与使命,引导农民走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其次,农民教育课程应体现专业性。课程应当引入前沿理论知识和实践要点,广泛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及国外经验。对于所设的每门课程,应完善从教材到观摩指导、实际应用的全面教学流程,给予农民专业的指导与训练。
此外,农民教育课程应体现针对性。应根据地区经济、农民素质、产业情况等多重因素予以调整,制定最为适合教学内容,使其与产业相衔接、为农民所实用。
3.师资建设:广纳人才增动力
师资建设的加强与深化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动力,专业的“引路人”将带领农民更快走上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师资建设可从以下方面展开:第一要扩充农广校师资队伍,增加线上及线下教师数量,从而增强教师对农民的关注与了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二要建设具有专业背景与现代知识的师资团队,不仅能在控肥减药、农机操作方面给予农民实际指导,而且能够帮助农民进行新型农业技术的学习、新型商务模式的推广,加快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强农民与现代消费的连接。
4.培训方式:多重渠道谋实效
综合运用多种培训方式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保障,在培训内容变革的同时,教育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二、现代农业时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进一步探索
1.推进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
为推进农民教育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理论学习平台,通过大数据共享集聚各地农广校的优质课程资源,形成教材完备、资料齐全的专业资源库,及时与农民进行线上沟通,为农民答疑解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可持续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建立实践基地。联系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让农民进行实地考察。也可以尝试在各地建立专门的实践基地,便于进行农作物培育、农业技术指导等的实地教学,将农民的短期认识通过实践转化为长效成果。
2.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为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任务,应该联系更多主体、汇聚各方力量,发挥它们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作用。首先,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利用好政府对农民教育的投入及对高素质农民培训的补贴政策,借助政府力量完善农业专用设施及实践培训基地。第二,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将农业科技成果快速纳入培训体系,并探索农民教育与成人职业教育相衔接的培养机制。
总之,在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各级农业推广部门应承担起培育新型农民的时代责任,探索各种有效路径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培训成效,为培养高素质农民、推进现代农业转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