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2021-12-07刘宇
刘 宇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临床上针对慢性胃炎患者一般采取消炎、抗酸、胃黏膜保护等治疗,若有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则进行抗感染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外,采取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护理措施也同样重要,人文关怀护理作为一种常见的护理手段,研究其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有很好的价值。本次研究人文关怀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2019年1月—2019年10月接收治疗的102例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1例患者,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2岁~58岁,平均年龄为(38.84±8.42)岁,病程1年~9年,平均病程为(4.32±0.96)年,观察组51例患者,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21岁~59岁,平均年龄为(为39.23±7.91)岁,病程1年~8年,平均病程为(4.12±1.29)年。经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1)全部为医院确诊(胃镜检查)的慢性胃炎患者;(2)精神正常,意识清醒,无认知障碍,无严重心血管疾病者;(3)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此次研究,并签字确认者;(4)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51例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遵循医嘱给予患者消炎、抗酸、胃黏膜保护等治疗,如果检查到患者中有被Hp感染的情况,则加用抗Hp药物进行治疗。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护理。进行护理的人员必须是接受过人文关怀护理相关知识培训并且测试通过的护理人员,要求其秉持人文关怀理念,熟悉掌握人文关怀理论以及人文关怀的语言、礼仪、技能等,具有较为良好的人文关怀护理能力。制定出对慢性胃炎患者人文关怀护理的计划,为每个患者建立起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档案,将患者每天的病情情况、生理和心理状态等记录进档案中,并据此对患者做一个评估,护理人员依据评估结果和制定的人文关怀护理计划,对不同情况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人文关怀护理具体从环境、健康宣教、心理、延续性护理这四个方面进行。(1)加强环境管理。护理人员须为慢性胃炎患者构建一个相对安静、温馨、舒适的康复环境,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开门轻、操作轻。安排专人负责病房的环境管理工作,保证病房温度与湿度适宜,通风性良好,空气持久清新,保持患者的床单、被套干燥整洁,其病服定时进行更换。(2)健康宣教。慢性胃炎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之前,护理人员要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作一个了解,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宣教措施,并向其分发健康手册。护理人员在健康宣教过程中应当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于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充分尊重患者,认真耐心的扮演患者倾诉者角色,去了解患者真实的内心想法,在与患者的交流沟通过程中,分析引起患者心理动态、心理情绪波动的原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开导和安抚,让患者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心和爱护,适当向患者讲解既往慢性胃炎治愈的成功案例,减少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4)延续性护理。患者出院以后,利用社交软件对年轻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的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或者按时叮嘱其家人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包括嘱咐其注意保证睡眠充足,不宜过于劳累等。
1.3 疗效标准
生活质量采取SF-36量表进行评估,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自行拟定。护理质量根据“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护理质量评价量表”实施评价,单项分值1到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人文关怀护理以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治疗时间也比对照组患者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 P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52.89±2.64 53.34±2.67 0.856 0.394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76.94±2.86 95.64±3.12 31.552 0.001治疗时间(d)15.94±3.21 9.43±3.24 10.193 0.001护理满意度79.84±2.75 97.21±1.23 41.177 0.001
2.2 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规范性、护理亲和度、护理积极性、护理全面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 分
组别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 P护理规范性6.12±1.34 8.69±0.83 11.645 0.001护理亲和度6.34±1.29 8.54±0.84 10.206 0.001护理积极性6.85±1.38 8.46±0.94 6.886 0.001护理全面性7.15±1.24 8.71±0.69 7.851 0.001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由于多种病因而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发病率高居胃病第一位,是临床中多发的常见疾病[1]。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受年龄的影响因素比较大,一般情况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表现出上升的趋势,在中年人群中尤为常见[2]。该病与Hp的感染有着紧密的联系,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据调查统计,普通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和慢性胃炎的患病率几乎相等,幽门螺旋杆菌在我国人群中感染率达到40%~60%,由此可以估计出我国人群的慢性胃炎患病率也达到了40%~60%[3-4]。进食过快、暴饮暴食、大量饮酒、饮食不规律、进食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都有可能诱发慢性胃炎,患该病的大多数患者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仅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表现出食欲缺乏、反酸、恶心、上腹疼痛以及餐后饱胀等[5]。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胃炎主要通过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或者胃镜检查,除了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外,实施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护理手段也同样重要[6]。
人文关怀护理是现代医疗护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人们对健康概念有了崭新的认识,在护理中融入人文关怀护理,充分照顾到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变化,是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人文关怀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人性化护理服务,以人为主体,护理人员凭借良好的心态和素质,把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服务中去,为慢性胃炎患者提供优质化健康恢复的护理服务,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7]。
本次研究表明,采取人文关怀护理的51例观察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患者的治疗时间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更是大幅缩短,这表明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的效果也更为显著。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不仅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也是对人文关怀护理良好成效的最佳佐证。
综上所述,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具有良好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