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影响因素及策略探析

2021-12-07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情怀培训

曾 玲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9)

我国2015年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主要从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这八方面来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它的实施对于乡村教师队伍“下不去”的现象有了一定的缓解,但“留不住”与“教不好”的问题依然严峻。基于此,本文从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目的出发,着重探讨影响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寻求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现状

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据统计,我国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乡村教师数量从472.95万降为330.45万。2019年2月26日,教育部召开了2019年第四场教育新春发布会,介绍2018年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时提到我国现有乡村教师数量为290万,其中40岁以下近六成,而全国教师总量高达1 672.85万人,这意味着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乡村教师数量从472.95万降到330.45万再到290万人,期间的差值从142.5万降到40.45万,可以看到其总量虽仍处于下降的态势,但数量减少的趋势有所缓解,由此可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是有一定成效的。

随着《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颁布与实施,乡村教师“下不去”的局面已经有所缓解,但“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依旧突出。追求教学质量,首先要保证教师队伍数量的充足,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在此基础上,再去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达到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之目的,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影响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影响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城乡二元分化的差序格局、职业获得感缺失、乡村教育情怀缺位以及专业发展支持力度不足四个比较突出的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城乡二元分化的差序格局

1.生活条件不便

长期的城乡二元分化发展格局,导致城镇与乡村在人口、资金、师资等要素配置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由此使得城镇教师与乡村教师在生活条件上存在一定的差距[1]。乡村大多处于相对偏僻的地方,其经济发展相较于城镇略显落后,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远不及城镇。对于乡村教师来说,在生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便利性,具体表现在采购生活用品不便、生活环境不佳以及健康得不到较好的保障等方面。乡村公共卫生服务同样落后于城镇,虽有卫生院,但其医疗设备及人员配备却是远远比不上城镇的。有时教师们想要看病还需要坐车或开车去城镇,乡村教师们的健康无法完全得到保障。这种种现象表明乡村教师在乡村的生活有所不便,生活条件较差,生活质量不佳。

2.工作环境具有封闭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有的乡村文化体系逐渐解体。通过对四川省遂宁市一些乡村地区的田野调查,笔者发现很多乡村学校缺少应有的文化站、少年宫、图书馆等,即便有的学校建有乡村少年宫,也只是流于形式,其主要还是进行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这就使得乡村教师的工作内容变得枯燥、单一。由于地处偏僻,其工作环境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很少与外界进行交流,这就导致乡村教师们消息闭塞。就国家2015年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而言,据调查,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对该计划非常不了解。

工作环境是决定乡村教师是否愿意留下来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工作环境既有利于乡村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乡村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当前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却成为导致乡村教师队伍难以稳定的因素之一。

3.福利待遇较差

在2019年12月20日教育部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向各省级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通知指出,各地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工作,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和中央有关文件中对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规定。

虽然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有所提高,但仍有部分乡村教师工资偏低。通过访谈,某乡村学校校长(该县城最大的一所完中学校校长)表示,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四千左右,还完房贷,别说孩子的教育支出,就连日常生活开销都是个问题。另一校长表示:“每个月工资三四千,对于男老师来说真的不够,要不是还有点教育情怀和责任心,我们早就跳槽到城里了,那里不仅工资相对较高,生活条件和环境也比乡村好啊,我们这没有哪一个老师不羡慕城镇教师的!”由此可见教师的薪资待遇政策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甚至还有拖欠教职工工资事件的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既影响了师范生从事乡村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又影响了在职乡村教师继续工作的积极性。乡村教师的薪资待遇虽不一定是影响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的决定性因素,但肯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2]。

(二)职业获得感缺失

1.岗位成就感不高

教师的成就感来自哪里?主要来自学生的良好发展、家长的尊重以及社会的认同。而造成乡村教师岗位成就感低的原因有学生数量逐年减少、优质生源大量流失、家长对乡村教师工作不理解以及社会对乡村教师有偏见等[3]。谈到这个问题,有校长表示:“现在的乡村教师很为难,为什么?其实每个教师都有认真地教导学生,但是现在就有一个现象:老师把学生教得太好,学生要往城里跑;老师把学生教的一般,上面领导要责问。教好了,好学生要跑;教不好,老师要被骂......”从这位校长的话语中,可以听出乡村教师的无奈,因为生源不足以及优质生源的流失,导致乡村教师的岗位成就感不高,自己辛辛苦苦教出来的“得意门生”,最后却选择了离开学校,这就严重损害了乡村教师的成就感以及教学积极性。

2.社会尊重感弱化

受城乡二元分化以及个别教师的不良形象被无限放大的影响,教师的地位在民众的心里逐渐下降。乡村教师也是“受害者”之一,因其被贴上了“乡村”的标签,使得大众对乡村教师的认知不再是桃李遍乡村,而是教师队伍中的“弱者”以及“贫穷者”等负面认知[4]。随着农民外出打工,乡村常住人口急剧减少导致“空心村”出现,且乡村教师的经济地位有时还不如外出打工的农民,这种种因素造成乡村教师的优越感降低甚至消失。通过此次田野调查,笔者发现很多地方尊师重教的文化传统已经在逐渐消逝,乡村教师感受不到家长以及社会的尊重,相反,城镇学校的教师在社会尊重感上的落差要小于乡村教师。

3.职业倦怠感上升

2004年北京国际心理学大会资料显示,职业倦怠有其特殊的高发人群,教师群体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之一。社会对乡村教师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想通过乡村教师来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这给乡村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较大的工作压力导致乡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加剧,在乡村学校,仍然存在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很多教师除了教本专业课程以外,还要兼任其他科目,这就加大了乡村教师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同时家长对乡村教师工作的不理解,加大了乡村教师工作的难度,使得乡村教师的自我认知产生了一定偏差,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

(三)乡村教育情怀缺失

乡村教育情怀的缺失是导致乡村教师队伍流失严重的内在因素。在城镇化背景下,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受经济因素的冲击而不断淡化,在师范生的就业倾向上尤为明显。以前贫困地区的学生努力学习是为了走出大山,学有所成后回来建设家乡,这就是乡土情怀,也是先任乡村教师们能够留下来的动力所在。但如今部分免费师范生不惜缴纳违约金,也坚持留在城里工作。大部分师范生对于乡村教育建设并无想法,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正是乡村教育情怀的缺失。大部分师范生对乡村的认知仍停留在脏、乱、差、穷的阶段,学校未对他们进行乡村文化的普及,没有让他们产生共情、产生想要去建设乡村的想法[5]。在职乡村教师表现也较为明显,乡村教师上任之前,可能对乡村这个大环境并不是很了解,导致在工作后所产生的认知与之前的认知不符,就会产生想要“逃离”的想法,从而加速了乡村教师队伍的流失。不管是师范生还是在职乡村教师,造成他们向城镇流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乡村教育情怀缺失。

当今社会,乡村教师所表现出的功利化价值取向越来越明显,很多乡村教师想要到经济条件好、环境好、教育质量好的地方工作。老一辈的乡村教育工作者能够在工资并不高、条件艰苦的乡村教师岗位上一待就是几十年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具有乡村教育情怀。他们当时留下来任教的目的就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乡村教育情怀,为了乡村以及学生能有更好的发展,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而这也正是我们现在部分年轻教师所缺少的。

(四)专业发展支持力度不足

1.培训时间冲突,工学矛盾激化

所谓工学矛盾指的是教师的工作与培训时间相冲突、有矛盾。有时教师在上课期间被派来培训,就导致了该堂课没有老师上,更何况乡村学校本就缺乏教师,这样一来,很多老师不得已只能放弃培训的机会,继续上课。虽然现在很多培训都将时间调至寒暑假,这对教师培训产生的工学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仍有很多地方无法实现在寒暑假进行培训,使得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丧失很多机会。

2.培训方式不合理,内容缺乏针对性

现如今教师培训大多采用线上培训或者采取送教下乡的方式。在疫情期间,笔者也有幸加入到了教师的线上培训中,在此期间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上课期间,有些老师忘记关掉麦克风,从他们听课的状态来看,显然没能全身心投入到培训之中。有些老师忙于自己的事情,只是将培训课程打开,并没有认真学习,导致培训毫无意义,浪费了财力物力,教师的收获微乎其微。校长们和老师们反映,很多培训机构大多讲理论知识,缺少应用型、实用性教学方法等课程的开设,乡村教师培训结束后,其教学能力仍未能有所提高。乡村教师所需要培训的,培训机构提供不了,而进行的培训却又不是乡村教师所需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训内容的矛盾,缺乏针对性[6]。

3.培训经费严重不足

国家在教师培训方面有较大的投入,但各地政府与学校在教师培训的投入上仍存在一定差距。通过调研发现,教师参培数量较多,所需经费与经费预算差距较大。乡村学校的校长们希望教师们都能积极参加教师培训活动,但学校可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严重不足。国家规定培训费用不少于公业务费用的10%,但通过调研发现有乡村学校每年的公业务费全部加起来也就一百万,所以培训费用也就不到十万,而这十万需要用于国培、省培、市培以及校本培训,相对而言培训经费就显得严重不足了。经费是学校举办一切活动的物质支撑,若学校经费缺乏,那么教师的培训活动就无从谈起。

三、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对策

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四川省自贡市曾在2016年出台过一份关于激励稳定培育乡村教师队伍的文件,主要包含人员补充“开绿灯”、待遇提升“送关怀”、职称评聘“畅通道”和专业成长“搭平台”四个方面的内容。鉴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出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策略。

(一)创新乡村教师评价考核机制,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不管是在城镇还是乡村,教师们都很关心自己的职称问题。在学校任教的教师们,需要通过提高职称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职称越高,拿到的工资相应就越多。想要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首先就必须保障乡村教师在职称评定方面享受和城镇教师同等的待遇,考虑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通过对教学质量评价考核,来决定城乡教师能否晋升,这显然对乡村教师是不公平的。首先,相比城镇学校,乡村学校的生源本就少,优质生源更少,并且教学环境也不如城镇,在这样一个条件下进行考核评价,很显然对乡村教师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在评价考核制度上,我们应该要有所创新,考虑乡村教师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一些资源上的倾斜以及制定一套独属乡村教师的考核制度,并且在职称评定上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保障每一位乡村教师的应得利益,从而调动乡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其次,要完善乡村教师荣誉制度。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建立了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但主要是精神层面的鼓励,缺少物质方面的嘉奖。虽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强调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但政府也应建立乡村教师帮扶机构,划拨专用资金作为乡村教师的经济补贴、体检专用等支出,提升乡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7]。精神上的鼓励可以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认同感,提高教学积极性,而物质奖励可以改善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为其提供稳定的物质基础。所以我们要给乡村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积极的精神奖励。此外,我们还需加大“最美乡村教师”的宣传力度,提高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感以及职业荣誉感。

(二)深化乡村教师乡土教育情怀,增强乡村教师职业认同感

乡村教育情怀是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内在动力。本文所说的乡村教育情怀主要是指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状况的思虑,关注乡村学生的发展,愿意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乡村教师将这些情愫转化为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支撑他们留下来建设乡村教育事业,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深化教师的乡土教育情怀。

1.培养师范生的乡村教育情怀

从师范院校层面来看,师范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期间,学校应该开设各种乡土课程,加大乡村教育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师范生对乡村以及乡村教育的了解。在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下,很少再有学生愿意主动去了解乡村文化,而少部分愿意了解的学生,可能面临资料不全以及查找困难的困境。学校开设的乡土特色课程可以帮助师范生建立浓厚的乡村教育兴趣,最后转化为乡村教育情怀[8]。同时也可邀请“最美乡村教师”来校开设讲座,潜移默化地深化师范生的乡村教育情怀。

2.培养在职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

如果说培养师范生的乡土情怀是为了乡村能有充足的师资,那么培养在职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则可以缓解目前乡村教师“留不住”的态势。培养在职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乡村学校需要营造具有浓厚乡村文化的校园氛围,并让乡村教师积极参与其中,使乡村教师能够从中找到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以前的乡村教师之所以能够留下来,是因为他们对本地乡村文化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融入乡村文化生活。二是乡村社区要重建和发展乡村文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体系逐渐被瓦解,许多优秀的乡村文化消失不见,而乡村社区应该做的就是建立文化站,将之前优秀的乡村文化重新聚合在一起,将其保存下来建立乡村文化“博物馆”,组织乡村教师进行一定次数的参观学习活动。另外,乡村社区可以尽可能搜集已退休或在当地名气较大的老乡村教师,用他们的事迹作为范本,分享给每一位乡村教师,用老教师的情怀与行动深化在职乡村教师的乡村教育情怀。

(三)构建当地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我国《教师法》第四条规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但随着大众文化的冲击以及舆论对教师的“妖魔化”,教师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尊师重教的传统正在不断消失,这在乡村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古有“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今有“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泽东)。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构建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从而提高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一是政府要加大尊师重教文化的宣传,引导媒体对乡村教师进行积极报道或专门开设关于乡村教师的网站,达到去“妖魔化”的目的,比如“最美乡村教师”,从舆论扭转大众对乡村教师的偏见,逐渐恢复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二是提高乡村教师的经济地位。提高乡村教师的经济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乡村教师的流失状况。教师待遇低一直是乡村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的工资若无法得到保障,必然会影响其在乡村从教的积极性。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就是一个例子。2020年,国办督查室派员赴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进行了明察暗访,发现大方县自2015年起即拖欠教师工资补贴,截至2020年8月20日,共计拖欠教师绩效工资、生活补贴、五险一金等费用47 961万元,挪用上级拨付的教育专项经费34 194万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教师工资待遇水平,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而提高乡村教师的经济地位是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应然举措。三是引导村民自发地形成尊师重教的文化氛围,使乡村教师获得尊重与认同感。四是教师个人应提高职业修养。当今媒体对教师的“妖魔化”报道不是空穴来风,虽说个别教师的个人恶劣行为代表不了教师群体,但却能抹黑教师这个职业,所以教师个体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尊重感才会增强,才会有职业优越感,从而自愿留下来。

(四)健全乡村教师培训体系,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1.改进培训方式

针对现有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采取教师喜欢并且效果显著的方式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比如城乡联合培训,让乡村教师有开阔视野的机会,同时又能与城镇教师进行交流,总结经验,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此举可以充分调动乡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投入度,使得培训效果最大化。此外,还可以通过寒暑假培训或者培训教师下乡,以校为单位进行集中培训,既可以解决工学矛盾,又使得培训专家对乡村教师的工作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做好培训工作,制定出适合乡村教师的培训方案。

2.保障培训经费来源多元化

任何好政策的实施都必须有较好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若一个政策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那么其实施起来是比较困难的。首先是需要国家财政进行扶持,给乡村学校的教师培训划拨足够的经费,以此来保证地方以及学校有充足经费,能够开展各种培训项目。此外,地方机动财力中应有适当比例的经费用于乡村教师培训,乡财政收入有一定的比例用于教师培训。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可以征收一定的教育附加费,这项收入只能用于教师的培训,不能挪作他用。地方政府应该加大乡村教师培训经费的划拨力度,建立专门的培训经费管理部门,设置专项经费,专款专用。根据经费的总支出额度来调整培训的次数与时长。此外,学校不能仅局限于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上,不能将其划拨的经费看作是本校教师培训经费的唯一来源。学校可以联合社会各界人士,自筹培训经费,从另一方面达到增加教师培训经费的目的。

3.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对乡村教师进行培训为其专业发展提供了外部动力,但目前很多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内驱力不足,他们没有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动力。影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的因素是多元的,可能是培训方式、内容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受职业倦怠、身体素质等自身因素的影响。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乡村教师进行严格考核,让教师们知道他们之间是有差距的,从而调动他们想要发展的动力;其次,可以对参加培训的教师颁发证书,而证书会纳入年终考核的范围内,从荣誉方面调动乡村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最后,针对很多老教师以年龄大、体力不足、没有发展空间、懒得折腾等现象,可以根据乡村教育的具体情况成立名师工作坊,让乡村名师来带动年轻教师成长的同时,也让其受年轻教师的好学精神和飞速成长的影响,为了在年轻教师面前维持“前辈”的地位而必须不断学习。通过以上几种方式有利于调动乡村教师参加培训的内在动力,提升乡村教师的培训效果,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提升乡村教育的教学质量以及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情怀培训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赣鄱情怀
培训通知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少女情怀总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