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景电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的几点思考
2021-12-07刘小雪
刘小雪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甘肃景泰730400)
1 自然地理和水资源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景电灌区项目中盐寺至草窝滩相距10 km,高差达250 m。区内山坡陡峻,砂岩坡度在40~60°以上,砂砾岩地段坡度陡达80°以上,甚至直立。山间盆地:总干渠4 号洞以上进入低中山构成的大面积山间盆地,盆地自西向东倾斜,为洪积倾斜平原,地面坡降1/100 左右,盆地内有基岩残丘分布。自4 号洞至北干渠分水闸渠道盘山而过,山坡较缓,约20~30°,相对高差50 m左右。区内冲沟宽而长,如遇暴雨形成暂时性洪流。一期工程总干渠沿褶皱断裂山区西行,灌区多为山间盆地内的洪积倾斜平原。
民调工程区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特征,地貌类型可分为腾格里沙漠的西南边缘武威盆地冲洪积平原区和洪水河河谷地貌类型。腾格里沙漠西南边缘武威盆地冲洪积平原区为本工程区主要地貌类型,分布于洪水河右岸武威盆地冲洪积平原上,其地表多有新月形沙丘链及零星的丛草沙丘分布,总体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海拔1 414~1 505 m,平均纵比降1.5%。在工程区南部,风化作用强烈,地形起伏较大,新月形沙丘多呈链状分布,沙丘链密而高大,沙丘高一般5~8 m,最高可达14 m,链状沙丘间偶可见冲洪积平原面出露,平原面往往被风蚀得凹凸不平;在其中部,新月形沙丘链分布密度渐小,高度渐低,一般3~6 m;沙丘链间平原面呈带状出露,宽50~150 m;在其北部区,新月形沙丘链分布密度愈小,高度愈低,一般小于3 m,其间有1~2.5 m 高的丛草半固定孤立沙丘零星出现在平原上,冲洪积平原出露面积渐大,其上往往覆盖有0.1~0.3 m 厚的风积砂;至蔡旗桥附近的武威—民勤公路两侧,冲洪积平原面基本出露,沙丘基本消失,地形平坦而开阔。河谷地貌:洪水河河谷穿越沙漠荒滩,河流由南东蜿蜒向北西流,河曲发育,河谷形态呈“U”形谷,河床滩地发育,滩地宽浅,滩地宽50~150 m,滩地上局部段植被发育,杂草丛生,局部段滩地荒芜,两岸阶地不太发育,在河曲的凸岸,河流均靠近岸坡,岸坡高陡,自然边坡一般为70~80°,岸坡高18~20 m,局部段有塌岸现象,岸坡稳定性较差。
1.2 水资源概况
灌区内土壤的含盐量较高,并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高,盐分随地下水的上升向表层集中,对水质的恶化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产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处于草窝滩盆地内的兰炼农场等处已产生了土壤次生盐渍化,采用了开挖排水沟等措施进行土壤次生盐渍化治理。地下水相对富存,仍以第四系堆积物孔隙潜水为主,地下水埋深较大。工程区内地下水主要埋藏在砂碎石中,厚度不大,水量不多,从已建的蓄水池到现拟增建的蓄水池,盆地边缘砂碎石逐渐减薄,含水层厚度减小,局部甚至无砂碎石,地下水仅富存于三叠系砂岩的强风化带中,水量有限。
景电灌区现状年总提水量5.11 亿m3,其中景电一期、二期灌区可取用的黄河水资源量为4.11 亿m3,民勤调水工程年调水量1 亿m3。
景电灌区现状有效灌溉总面积达到7.11 万hm2,其中景电一期灌区2.22 万hm2,景电二期灌区4.89万hm2。现状实际灌溉面积6.22 万hm2,其中景电一期灌区2.13 万hm2,景电二期灌区4.09 万hm2。
2 对景电灌区现代化改造的思考
2.1 景电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仍有挖潜空间
近些年,景电灌区农业节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现代化灌区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景电灌区现状渠灌设计保证率P=80%,灌区多为农村小户种植经营,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接受程度较低,高效节灌发展较缓,目前灌区有大田/温室滴灌面积仅0.28 万hm2,农业水分生产率0.81 kg/m3。
2.2 景电灌区整体设施仍需完善
现代化灌区是一个与时俱进、动态发展的灌区,其实现的根本是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水源、输配水、田间、排水、配套管护以及信息化系统。1996 年我国启动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已历经20 多年,主要解决骨干工程输水、泵站及闸门等的关键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灌区工程设施不配套、部分设施老化、调蓄设施不足、量测水设施不足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无法满足现代化灌区的建设要求。
景电灌区经过持续多年的大规模投入,特别是通过景电一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景电灌区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和石羊河重点治理项目,灌区主要水利骨干工程和部分田间水利设施得到改造,保障能力有了一定提升,但仍有部分水利设施依旧破损老化严重,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存在一定“短板”,尤其是部分骨干灌排水设施、田间配套设施、管理设施及灌区安防设施等。
景电灌区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早期建设的信息化体系已不能满足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目前灌区在信息采集、传输、监控等方面短板较多,设备老化问题也较为突出。灌区信息资源相互独立,共享困难,急需进行数据整合共享,满足后续传统水利向智慧水利发展的要求。
2.3 景电灌区生态环境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景电灌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项目的实施以及省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强,灌区内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生态保护与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景电灌区重点是要通过加强灌区节水,提高输水效率,科学调度,满足下游断面生态水量需求,同时要高度重视灌区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加强监测,建立灌区水污染防治体系。
2.4 景电灌区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需持续深化改革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侧供给改革以及经营模式的转变,灌区管理服务体系在新的形势下也应进行改革、调整,建立灌区管理的新机制,以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景电灌区通过多年运行管理,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一是水价改革尚未形成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不能全面客观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供水成本;二是灌区公益性人员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三是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管理理念需要提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