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2021-12-07郭守斌魏域斌魏玉杰
郭守斌,魏域斌,魏玉杰*
(1.甘肃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兰州730020;2.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甘肃武威733006)
农业的兴衰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我国农业取得显著成效,各类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肉等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同质化严重、产业不强、产业不适宜等问题,使传统农业生产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普遍应用,智慧农业将会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18 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标志着智慧农业快速发展。利用高新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与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
1 智慧农业的概念
根据《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农业主要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传感技术,利用其技术可远距离操作、诊断、灾变预警等,之后根据出现的情况,结合专家库进行会诊,建立可视化通讯以及农业服务模式,对农业达到精准监控,改善设施农业建设水平,扩充农业专家知识库,并进行合理的分析等,实现农业生态的绿色化、标准化、网络化以及全智能化发展。相比传统农业,智慧农业包括物联网、农业信息服务、遥感技术、电子商务、农业休闲旅游等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云计算为载体,实现精准、智能化决策和远程控制,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2]。
2 智慧农业技术特征
智慧农业是包括智能化的监控、监测、实时图像和视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运用智能监控录像等设备和智能报警系统对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如土壤养分、光照强度、温度、植物营养成分等,而且能精准获取作物生长的实时数据,为作物生长提供精准调控依据,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3]。利用决策系统中农产品的具体信息(物流和农产品的生长信息),可以提高农产品过程管理和控制的精细化、高效化、专业化、数字化。
3 智慧农业主要应用领域
3.1 农产品生产智能管理
农产品智慧生产管理主要体现在种植、养殖等环节,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能结合环境生产要素,如水、肥、气、热等作物生长环境,而且结合专家系统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农业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简单化、现代化,是逐步将农业生产升级为工业生产的关键步骤,通过监测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提供理论依据[4],改变传统农业模式现代化程度低的问题,如智能化温室、水肥一体化系统、工厂化育苗等。在养殖方面有智能孵化器、智能养殖场,均是智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体现,逐步由智能化替代人工化,在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人工成本方面意义非凡。
3.2 农业基础资源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
农业基础资源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主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 技术和新型通信技术对农产品资源进行追踪及质量监督管理。精准获取农业基础数据和质量监管信息,通过可视化汇总和分类,实时有效了解数据的变化和农业形势,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指标,为做出决策和及时了解关键信息提供了可靠、精准的数据信息,并实时反馈,为农产品质量监管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及技术支撑,实现食用农产品生产、收购、销售、消费全链条可追溯。
3.3 农产品物流销售管理及经营服务
农产品物流销售管理使经营者不仅能实时监控农产品的物流信息、物流环境和物流损耗,而且能借助云计算、5G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销售系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科学决策和分析消费者的需求,根据物流与消费者需求情况,精准匹配,快速地应用于农产品物流销售决策中,提高效率,避免资源浪费。打破了传统的市场关系,解决由于空间、时间信息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产品宣传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互联网+”等模式,带动乡村消费、乡村旅游,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差异化的营销方式,并科学运用,对打通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5-8]。
4 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智慧农业的发展在我国得到了充分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智慧农业发展。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低成本、智能化、简便化、协作化、可视化、整体化、经营开放化等方面。智慧农业不仅能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业全面升级,推动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且可实现智能生产差异化以及服务领域综合信息服务应用,促进了农业的全面升级;以国家宏观信息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对农业活动进行决策,通过帮助农民把握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对农产品市场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引导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农业不断发展。例如:种植生产过程中根据种子位置等运用自动高精度播种,根据作物生长耗水规律及营养规律等运用自动灌溉系统、施肥系统等,均实现全程自动控制,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实现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便捷化控制。无人植保机的运用,实现了绿色防治病虫害及精准喷施,大大减低了生产成本及人工成本。在养殖业中,环境监控、定时定量投食、智能化除粪、疾病预防、安全屠宰和质量溯源均通过智慧农业平台轻松实现。因此,要从关键技术的突破、社会共识的达成以及整体规划等方面入手,推动智慧农业的长远发展[9-14]。
5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5.1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政府的支持。从国家层面到省市级层面,从省市级到乡(镇)级层面,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到西北内陆欠发达地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我国智慧农业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特点,进行了区域化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精准农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5G 技术等正在应用于各个农业生产管理及经营领域。但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经营者普遍素质不高,思想认识不足,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过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解决这些不利因素制约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15]。
5.2 主要存在的问题
5.2.1 缺乏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管理人才 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生产规模偏小,经营范围单一且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水平偏低,高学历人才在农业领域严重匮乏,但智慧农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人才素质、专业领域、设备、信息等均有较高要求,而我国主要的农业从业者老龄化严重,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断流出[16]。农村留守人口基本上以老年人和儿童、妇女为主,受教育程度较低,特别是农业信息化接受度低,互联网普及率偏低,思想认识不足,农业生产模式落后,内生动力严重不足,这是导致智慧农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5.2.2 现代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推广能力不足我国现代农业科研体系处于发展中,研发投入不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不足,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农户、企业、合作社等未能建立统一的体系,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落地转化[17-19]。一方面,农业需大量长期投入,农业科研进展相对缓慢,无法在短期内运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力度不大,地域差异明显,没有形成高效分类的运行体系,在实际推广中没有统一标准,致使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5.2.3 农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 自然信息和市场信息是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一是农户之前由于信息传播时效慢,来源单一,传播链条长,无法精准、及时、准确获取多方农业信息,导致盲目种植农作物,无法与市场同步,并作出科学决策,导致农产品产值偏低。二是政府与农户之间信息的传播层级多、链条长,农户与政府、专家、市场等互动信息少,系统建立缓慢,无法有效对接[20]。近年来,农村电商平台迅速发展,但农村交通设施、网络服务以及物流条件、加工储藏等环节依然较弱,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程度的高效利用和发展。
5.2.4 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低 目前很多农村农业耕地设备相对落后,仍然采取以往的耕地方式,小型机械、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设施较少,且我国传统农业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耕地类型多复杂样,如分割的农田、坡地、梯田等导致大型机械无法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另外,农业机械市场投放量少,价格昂贵,农户无力购买,在灌溉实施方面仍然主要依靠水渠,采用传统的漫灌,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对高效节水的喷灌、滴灌等仅在局部地域建成。因此,我国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
6 加快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建议
6.1 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养
高素质的专业农民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动力,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设农业科研高层次人才队伍,确保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政府要加大政策指导、资金投入、物资的集成、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支持智慧农业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全方位、多渠道加大智慧农业宣传力度,出台奖励政策,进而鼓励农民主动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同时,加强农业院校与产业间的无缝衔接,定期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逐步完善农民的专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化农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并带动企业及相关人员加入到现代农业发展队伍中,为智慧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21]。
6.2 建立现代农业科研体系,提升影响力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组建高素质的农业科研队伍,建立现代农业科研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内生动力。同时,建立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为单元的现代农业科研体系,推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吸纳优势科技资源,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加快产业对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现代智慧农业发展。
6.3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需要多学科合作,更需要统筹规划。必须通过现代信息媒介,创建智能农业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互连和共享,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及时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大数据以及云运算等技术,深度挖掘信息资源,提高农业产业化建设质量。政府应加大投入,提升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促使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22]。
6.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设备升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包括引水、蓄水、灌溉
等方面,进一步实现数字化、绿色灌溉。加快农业机械设备的生产及成果转化,增加市场投入,加强农业机械设备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户积极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的远程控制农业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