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碑三捷壮云山
2021-12-07谢雄宇
□ 谢雄宇
“三战三捷”摩崖石刻由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题写,以纪念三次长沙会战中死难的将士以及长沙会战三战三捷的壮举。
巍巍大云山,横亘于湘北岳阳临湘两县(市)之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从赣北、鄂南、湘北方面四犯长沙,大云山扼湘北之咽喉,自然是硝烟激烈,攻守争锋之地。长沙三次会战结束后,大云山留下了一座永久的抗日雄碑——“三战三捷”摩崖石刻,记录着中国守军英勇抵抗外侵、保卫国土的英勇顽强,抒发着对我广大爱国官兵不屈不降的敬仰和对死难将士的缅怀。80多年来,她饱经风雨,向世人诉说着中日双方军队殊死交战的悲惨壮烈。
/ 杨森题的“三战三捷”。
杨森题壁,抗倭三捷树丰碑
1942年8月,杨森由时任临湘县县长、第七游击挺进纵队司令的王翦波陪同上大云山检查军事布防。他们上至黄梁伞时,抬头凝视隆兴宫外一块大型石壁,回想起三次长沙会战中死难的将士以及长沙会战三战三捷的壮举,决定在大云山上刻石纪念。在隆兴宫,王翦波请杨森题碑,杨森欣然题写了“三战三捷”四个大字和65字碑文。其碑文曰:
倭寇侵我中国,在湘北相持五年,中经大举犯长沙三次,赖民众协力,将士用命,都予击溃。国人正精诚团结,矢志澄清,泐石共勉。
杨森题
大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
后来,杨森还派了一名蒋副官同王翦波一同督刻此碑,历时两月而成。整块石壁约178平方米。右边四个大字从右至左横排,每个字高2.15米,宽1.81米。左边碑文从右至左竖排,占碑体一半面积。当时,杨森属下的第20军第133师师长夏炯,亲历了三次长沙会战,感怀“民众协力,将士用命”,也亲笔题写了“三捷泉源”4个大字,镌刻在三捷碑东下侧20米处石壁上,约占60平方米。抗战胜利后,王翦波还筹谋将隆兴宫改为忠烈祠,入祭所有三次会战中死难的将士,可惜因内战致此举未竞。王翦波树立了一块“大云山抗战胜利纪念碑”记录临湘民众抗日守土之史迹。
/ 杨森题的碑文。
题迹重辉,抗战雄碑膺国保
大云山“三战三捷”抗战摩崖石刻,经历80多年而保存完好,有赖于将领后裔的努力和大云山公园的有效保护。笔者作为湖湘文化与抗战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也为此做了大量的查访、宣传工作。1999年9月,杨森的儿子杨新人、女儿杨万运(时任台湾一所大学的中文系教授)由岳阳市政协领导陪同上大云山瞻仰三捷碑。杨万运当场确认三捷碑文为杨森亲题墨宝。杨新人在十届全国人大会上提交了在湖南大云山修建抗战纪念馆的建议案,并先后为其题辞“湘北大捷励后人”“抗倭功巨,爱国志坚”。
2010年4月,原国民政府37军60师少将师长黄保德将军的儿子黄开基,原第4军军长欧震的女儿欧楚华来大云山参观并题辞。2002年,在历届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领导以及各方努力下,三捷碑被湖南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正式公布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由民政部审定并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抗战纪念遗址。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和大云山公园已制定大云山三捷碑的保护和建设规划并启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