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2021-12-06王丹
王丹
摘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主,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学思想的转变,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本文立足于高中生物教学角度,分析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生物;理性思维;课堂教学
引言: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锻炼。而理性思维,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教师结合现有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中渗透理性思维,继而加强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完善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
高中生物教师应深刻意识到,生物课程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对学生理性思维启发和引导的过程,应通过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理性分析能力。在授课过程中,适当进行知识留白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三节《群落结构》课程教学为例。“种间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该知识点学习难度并不大,但是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并不能准确判断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例如,对于教材中“草盛豆苗稀”这一生活现象的判断就存在一定的分歧:
A學生:豆苗死亡是导致豆苗稀少的主要原因,而导致豆苗死亡的原因是因为草量增加。因此,草和豆苗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B学生:草和豆苗是寄生关系,因为在土壤下面,草的根系和豆苗的根系会发生接触和缠绕,随着草量增加,会逐渐汲取豆苗的养分,从而导致豆苗死亡。
C学生:二者是竞争关系,因为土壤中的营养
成分是有限的,草量增多其占用的资源也增多,必然会导致豆苗因营养不足而死亡。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先不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再次细读种间不同关系的概念,并通过自主查阅资料的方式明确不同关系的特征及区别,然后再重新对观点进行独立思考和验证。经过独立思考,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A学生:在捕食关系中,捕食者通常会与被捕食者发生短暂的体表接触,获取其整体或部分器官并导致其快速死亡,而草和豆苗没有这种特征。因此,我的观点是错误的。
B学生:在寄生关系中,寄生物需要在宿主体内或体表生存和繁殖,显然草和豆苗没有这种表现,即便个别种类的草会寄生在豆苗表面,但也不是引发“草盛豆苗稀”的主要原因。因此,我的观点也是错的。
C学生:草和豆苗的种种表现符合竞争关系的多项特征。因此,我的观点是对的。
通过上述教学案例可以看出,适当地进行“知识留白”,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使学生真正接触到学习的核心环节,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其形成理性分析问题的思维意识。
二、训练学生严谨思维,理性思考
质疑是理性思维的基础和萌芽,而理性思维是人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一种高级的严谨的思维模式,是总结客观科学规律的重要手段。在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教材中的事实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通过提出阶段性引导问题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使其形成理性思考的意识。
以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课程教学为例。“孟德尔豌豆实验”是本章的重要教学内容,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着重讲解和分析该实验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过程,通过孟德尔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使其形成理性思考的意识。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引导学生浏览教材,从整体层面把握“孟德尔豌豆实验”的思路或过程。
2.结合实验概况提出第一阶段引导性问题:“为什么孟德尔要以豌豆为实验对象?”“为什么孟德尔要用八年时间进行实验?”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进行资料查阅和小组讨论,最终得出“选择豌豆是因为其是一种稳定的自花授粉植物,具有易栽种、易逐一分离计数的优势,便于实验观察”以及“用八年时间做实验是因为想要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以及普遍性”的问题答案,使学生体会到孟德尔严谨的科学精神。
3.结合实验过程提出第二阶段引导性问题:
“为什么实验过程中,孟德尔要进行两次套袋?”“为什么要做多次杂交实验?”“除了豌豆实验,孟德尔还利用了哪些植物研究遗传规律,为什么这么做?”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深入思考,学生得出“两次套袋的原因是避免异花授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特殊性对假设的影响”“利用玉米、紫茉莉和紫罗兰等植物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验证实验结论的普遍性”等思考结果,从而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孟德尔思维的严谨性。
三、结合生物模型,锻炼建模思维
生物建模思想,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现象、原理,进行直观的观察、分析和探究,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会涉及到生物模型的构建,而且这些模型的构建,能够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逻辑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生物中抽象的内容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动学生生物理性思维的形成。
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染色体变异》这节课程的时候,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能力和基础,通过生物建模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这部分知识。
结论: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训练学生思维严谨性、引导学生进行辩论、引导学生注重事实等途径,有效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在优化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海山.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探究及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1):62-63.
[2]朱文斌.生命观念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6):135-136.
[3]魏钦全.高中生物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J].科幻画报,2020(07):50.
[4]席长君.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0(20):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