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现状
2021-12-06蔡小莉
蔡小莉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的角色可以用“主渠道”和“主阵地”来形容。新形势下,国内外局势深刻变化、信息技术迭代更新、学生个体个性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等,都对协同育人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被重视的程度不断提升,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实践中不断被推进,同时各大高校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成果。虽然如此,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人认识上存在误区,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热情不高,工作中缺乏有效沟通,主渠道和主阵地配合度不高等问题,对于以上问题首先要明晰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的总体思路,同时在明晰协同育人的总体思路后,针对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实施的现状,从理念、关系、结构、保障等方面全方面入手把握协同育人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主渠道 主阵地
一、概念界定
首先我们先了解下主渠道的概念,渠道通常指水渠沟渠等水流的通道。引入社会科学研宄领域比喻门路或途径,主渠道就是发挥主要作用的途径。简而言之,主渠道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可以简称为思政课。阵地,指军队为进行战斗而占领的位置,也用来比喻工作、斗争的场所。主阵地即为开展工作最常见、最基本的场所和范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在这里指的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中叶的欧洲,为了促进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的一种新的理念,发展至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中协同育人的概念,是指各个育人主体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目的,在系统内共享资源、积聚能量进行效互动。本文中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的概念,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等教育者基于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互赢、能量积蓄的原则,共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互动过程。
二、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实施现状
就目前情况而言,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备受关注,一直以来,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工作受到各高校及有关部门重视,一些政策陆续出台了,一些研究工作和基地建设也加快推进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都发布了多部政策文件对主渠道主阵地的协同和融合发展提出了要求,为协同育人建设提供了工作准则。如2015年中宣部教育部发布《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出“坚持课堂教学与曰常教育相结合积极拓展思想理论教育渠道”。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相关政策的发布推动了协同育人工作的实践落实也给主渠道主阵地的协同带来了机遇。
三、当前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愈加被重要,但在实际中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包括存在认识误区,缺乏长期稳定的沟通途径,两支队伍协同热情不高,工作中配合程度不够等归根到底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仍然存在。一些人认为育人是“家之事”。协同育人工作涵盖方方面面,需要各方力量的有机整合。协同育人中高校的作用至关重要,但协同并不仅仅是高校的职责也与家庭和社会密不可分同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于高校思政工作部门开展由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員具体执行实施。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思政部门和思政队伍有育人责任。目前普遍存在的理念认识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为教书育人是学校的职责,由于协同育人主要在高校范围内实施,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主要职责,家长和学生往往将高校看作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全部责任主体从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二是将协同等于各工作做加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不同于普通学科教育或专业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的协同需要用“加法来释放发展新动能。这里的加法不是简单的数学意义上的加法而是理念上方法上的融合创新。目前在协同育人实践探索中,不少学校为取得教学成果和工作业绩将协同看作一个筐什么工作都往里面装,搞出一大堆花里胡哨的工作方法使协同育人成为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大杂烩”,回避了协同中本应该重点把握和解决的核心问题。而把一些与育人教学无关的问题也当作协同的一部分笼统处理造成协同成本高但实际成效低大量繁琐的形式主义。
三是把协同育人当作免责的安全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部分教师存在一种理念认识误区,认为协同育人没有明确的制度和规范约束只要自己不犯错误,完成规定的任务,履不履行协同育人的义务,既与职责范围无关也与工作业绩无关,学校不会因此处罚或限制个人发展从而逃避协同育人的责任和义务。长期以往形成的重教书轻育人以及只教书不育人的行为就是最严重的不作为现象。纵观学校教育这种逃避责任的懒政行为并不是个案而是普遍。
四是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热情不高。两支队伍是协同的主要力量,协同依托于他们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互动。但现实中两支队伍面临各自的考核和发展压力对于协同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首先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压力大无心参与协同育人当中,其次学工系统教师事务性工作繁重不愿增加负担。以辅导员队伍为例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学生工作队伍,学校无论大事还是小事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个基本都落在辅导员自己身上,事务性的工作繁重不少辅导员甚至产生焦虑情绪不愿再额外增加负担从而导致主渠道与主阵地的配合程度不够。
造成协同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原因相互交错共同影响了协同育人工作的开展。只有科学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才能把握协同的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破解当前协同不足的困境,从而推动主渠道与主阵地的协同发詹。社会发展的负面因素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和协同育人的实现与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息息相关。而出现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不足两支队伍各自为政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社会发展带来的客观因素制约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进而无法形成科学的协同理念。高校协同管理的总体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总体来说协同需要各部门各队伍的相互配合,通过各环节各阶段的协调实现教育力量资源要素等的协同并进。但目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同不够两支队伍协同深度不够,高校在协同的总体设计和规划上的不足,有关协同育人的相关机制和基本保障尚不成熟。机制的有序运行是系统协同高效的内在条件。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至关重要。但现阶段两支队伍育人热情不高缺乏常态化的合作平台等问题凸显出协同的相关机制存在的问题。
四、实现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的具体策略
注重理念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而实施者也是人。要想实现协同目标首先就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强化教育者和工作者的协同理念。并且协同育人最开始作为理念被提出来具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要求,也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功能定位。强化协同育人理念应从宏观社会层面,中观高校层和微观个体层面进行多角度的强化。
宏观层面,全社会要坚持立德树人理念。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整个社会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德育实现育人目标与立德树人的要求是一致的。协同育人理念也要在全社会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
中观层面,高校系统应强化三全育人理念。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生命线,是高校必须共同开展的实践活动。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以及相应的领导和工作体制作为支撑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工作围绕立德树人这根本任务还需树立和坚持大思政工作理念积极建构大思政工作格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微观层面,教育个体需培养大思政理念。从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的特定实施主體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是主力。他们对于协同育人的功能实现至关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既有深厚的德育理论功底还有丰富的德育工作实践经验,他们会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们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力量。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教育者和引导者,他们和学生直接接触并且交流和沟通的时间多,因此关注更多的是学生课余实践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他们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力量。由此看来通过挖掘两者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强化个体间的集体合作意识,能够更直接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除此之外,还要协调好各种关系、协调好权力关系,解决好利益关系,夯实制度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属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运行协调。关键在于高校内部权力的整合,要实现协同育人必须协调好涉及学生思政教育各方的权力关系,厘清权力结构中各种权力的边界和相互关系赋予各方适度的权力。同时解决好利益关系。组织和公众关系中利益是最重要的共同点。所谓利益是指人们在物质上或精神上的需求和受益,其中主要是指经济上的需求和受益。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为激发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解决好利益关系。另外,夯实基本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育人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需要推动其形成长效机制,那就要需要借助各方面的保障力量。提供内外部条件,例如从环境物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来完善整个的组织系统以保证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进行,使协同能够持久长效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飞,基于工学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职业 时 空,2008(09).
[2]高德胜,张耀灿.整体性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构成要件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0(02).
[3]高昂,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宄[J].甘肃理论学刊,2018(05).
[4]全国教育工会表彰“三 育人”先[N].人民日报,1994-09-10.
[5]李江燕,思想政治理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研究[D]东北 财经大学,2017 .
[6]李晓莉,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研宄[D],兰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