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探究
2021-12-06邓爽李金玉韩元琴
邓爽 李金玉 韩元琴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推动了各大行业的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为了有效提高我国旅游业的整体服务质量,在新常态背景下,应合理构建旅游产业整体发展战略,抓住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力地位,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国地区旅游;新常态;发展策略
前言:旅游产业是我国近几年比较热门的产业,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和观念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改变了传统的旅游模式,和喜欢尝试不同的区域旅游体验,所以说新常态下的旅游业不再是单纯的出游,而是在传统旅游形式的基础上,形成更加多元化的产业形态。我们国家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更是独具特色,因此在旅游方面有很大潜力可开发,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进程,旅游业也要顺势而上,抓住时代发展的特点,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全面升级。
一、旅游产业特征分析
(一)旅游业是综合性的
无论什么时候提到旅游业,每个人的第一感觉都是导游带领游客四处游历,简单地认为旅游业只有单纯的服务性质,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旅游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集住宿、出行、娱乐、文化传递、简单医疗等多个方面为主要服务的综合行业,而且随着市场的不断升温,还出现了优质类的旅游方案,对从业人员有更高的要求。随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旅游者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旅游行程,更追求个性化和风格化,因此也在不断推动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结构,涉及的领域很多,所以说旅游业具有综合性。
(二)旅游业是相互关联的
旅游业与外界息息相关,从规划、组织、实施、应急响应、反馈等各个阶段。要求各部门的人员在各个层面与外界紧密联系。由于团体旅行必须事先做好准备,而且现场团队也需要保护,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因此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整个过程包括住宿、交通、食品、医疗、医疗救助、购物、旅游景点等为游客服务的渠道。旅游业与其他酒类消费行业的联系更加紧密。
(三)旅游业十分敏感
旅游业之所以如此敏感,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团队旅游人数众多,每个人的需求和适应能力各不相同。此外,当团队出城时,许多游客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导游和组长的沟通能力较强。当某些需求无法满足或现状与旅游者的内心想法不符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摩擦,此外,旅游业有时还会受到天气、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服务能力将会下降甚至丧失。
二、新常态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一)推动区域间旅游业的发展
跨区域旅游是促进和连接不同区域,促进整个城市群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各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主题,必须重视整体布局。“动与静相结合”和“古今相结合”是比较合适的,比如区域间旅游规划,要更好地整合生态与人文,让游客有不同的心态,促进不同地区经济功能的完善与提升,既要有贴近自然的立足点,又要有具有多变历史风味的立足点。
(二)加强监管和防范旅游风险
近年来,虽然我国旅游业发展相对较好,但在繁荣背后也存在一些不足,因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比较晚,许多地区还不健全,这也导致了旅游经济“良莠不齐”的状况,我们早已在新闻报道中听到了“高价虾”、“侮辱游客”的信息。和其他事情给我们保持警惕,我们需要认清旅游经济中的一些负面问题,分析问题,提升市场管理,防护旅游产业,关注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信誉度是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生存基础。我们必须停止屠杀游客。只有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促进区域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重视区域旅游业的投资和推动作用
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是以区域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名胜为基础的旅游开发模式,需要更多的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重点应放在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资金投入,保证传统旅游资源的高质量。不断更新和挖掘其他资源的潜力,现代旅游形式的新方向,而不是旅游景点。例如,今天的年轻人是消费的主要力量,他们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手机、网络等是年轻人的最爱。要注意网络上相对热点的“网络红牌”现象,发展区域特色旅游景区,开展网络宣传,通过资金投入进行推广,加快区域内旅游成为热点。
结语:总之,区域旅游作为国内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新的情况下拥有广泛的发展前途,但也遭遇着机遇和挑战。根据对当前度假旅游发展趋向的详细分析、整体规划和判断,掌握度假旅游快速发展的战略性机遇,在我国区域旅游既要融入新时代的要求,又要重视游客的实际感受。持续优化组合,丰富区域旅游管理方式,重视多样化、共享发展的重要核心理念,从务实、高效、科学、有效的方向探寻旅游经济提升,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跃上新高度,推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健康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学:理论基点、学术渊源与学科品格[J].龚维斌,张林江.南京社会科学.2020(11)
[2]日本北海道国际雪合战赛事研究[J].杨长明,小木曾航平.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9(06)
[3]体育特色小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与弘扬[J].王松,张凤彪,毛瑞秋,崔佳琦.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06)
[4]我国体育产业基地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以辽宁体育产业基地为例[J].赵彬彬,宋扬,施兰平,齐震.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04)
[5]非物質文化的再生产:蒙古族渔猎文化的传承与反思——以查干湖冬捕渔猎祭祀文化为例[J].关博,王智慧.体育与科学.2019(03)
[6]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发展驱动机制研究[J].李娜,马鸿韬,李兆进,谢珊珊,马明宇.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02)
[7]论现代化进程中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J].吕华岚,孙瑶,白原.辽宁经济.2019(01)
[8]区域视角下旅游化发展的动态演变分析——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J].宋河有.贵州商学院学报.2018(02)
[9]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发展的地理学审视[J].陆森召,杜长亮.体育文化导刊.2016(08)
[10]民俗体育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研究[J].韦晓康,蒋萍.中国体育科技.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