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种植技术与落花落荚的防控方法探讨

2021-12-06陶冬妍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种植技术大豆

陶冬妍

摘要:大豆落花落荚率与大豆产量直接相关,科学运用大豆种植技术,并通过合理密植、科学追肥、防旱排涝、适时打顶、化学防控等手段,可有效提高大豆开花结荚率,促使豆荚饱满生长,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还能提升大豆的品质。

关键词:大豆;种植技术;落花落荚;防控方法

大豆落花落荚防控主要通过优化选种、轮作种植、合理密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控等方式进行,结合植株生长阶段合理选取防控方式,降低落花落荚率,促进大豆高产。

1大豆落花落荚机理分析

引发大豆落花落荚的因素非常复杂,如花的分布结构、植株营养状况、植株生长环境等。有研究证明,导致落花落荚的重要因素为同化物,若植株获取的同化物无法满足其生长阶段所需,会引发落花落荚现象,其根源为大豆植株生殖体与营养体之前发生同化物竞争。例如,在植株开花初期适当摘除上部嫩叶,可促使花数大量增加。在大豆生殖生长初期,引发落花落荚的主要原因为光源限制,加强植株光合作用可显著提高坐荚率,增加同化物供应量也可降低落花落荚率。生殖生长初期是落花落荚现象高发阶段,该阶段以控制植株生长的方式对落花落荚率进行控制,可对增产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2大豆种植技术与落花落荚防控方法

2.1优化选种

优选大豆种植品种可从根源上降低落花落荚率。例如,植株生长繁茂程度较低或有限,其植株下部叶片受光照程度低导致光合作用不足,引发落花落荚现象。为降低落花落荚率,可优选生育繁茂或无限结荚的大豆品种,若因种植条件限制无法避免,可通过优化土壤营养结构、加强田间管理等方式对落花落荚率进行控制。

2.2轮作种植

大豆种植非常忌讳重茬,重茬种植也是引发大豆落花落荚率高、大面积减产的一大原因。可将其与非豆科农作物,如玉米、小麦等进行轮作,降低重茬面积,防控落花落荚。大豆与非豆科作物轮作的形式可避免土壤中某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被过度消耗,种植其他作物待地力恢复2—3年后再进行大豆种植,可提供更优的土壤环境,同时减少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发挥病虫害防范作用。在轮作过程中,选用深耕细作的方式,翻松土壤,促进大豆扎根及根部营养吸收,促使植株主干粗壮生长,提高大豆抗病害能力。

2.3合理密植

大豆种植密度需根据品种特点、土壤条件、种植地气象因素等进行选择,使单株大豆植株获取充足的生长养分及光照,保证植株间空气流通顺畅,使上下层叶片均能正常生长,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形成健康、理想的群体状态。合理密植可有效解决大豆影响分配不均问题,降低落花落荚率,提高质量和产量。一般情况下,大豆种植密度应控制在1.5万—2万株/667m2,若品种长势旺盛,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确保植株生长空间充足。若土壤质量较优,适合稀植;若土壤相对贫瘠,适合密植。

2.4水肥管理

2.4.1追肥管理

大豆开花结荚期间植株对养分的需求显著提升,此时需适当追肥,避免因营养缺失或结构不当引发落花落荚。大豆追肥管理需重点关注生长所需微量元素的补充,尤其是磷、钾等元素,除供应大豆生长所需,充足的磷、钾元素还能促进大豆根部根瘤菌固氮反应的发生,实现氮元素自给自足,提升植株抗病、抗倒伏能力,预防落花落荚。磷、钾元素补充一般施用磷酸钙和氯化钾,每667m2地追施氯化钾7—10kg。若种植地土壤贫瘠,大豆自身的固氮反应无法供应生长所需氮元素,还需以尿素配合磷肥进行追施,每667m2地追加尿素5——6kg。大豆种植阶段需施足基肥,每667m2地施用500kg火土灰及25—30kg钙镁磷肥,将肥料搅拌充分施撒到土壤中,强化土壤地力。

2.4.2补水与排水

大豆开花结荚期对土壤含水量非常敏感,若开花结荚期间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土壤湿度过高会抑制植株根部活性,导致植株无法顺利从土壤中获取生长养分而造成大量落花落荚。相反,若干旱天气补水作业不及时,土壤湿度过低,也会因营养及水分供应不足而导致落花落荚问题。因此大豆种植过程应注意补水、排涝的同时进行。开花结荚期内,最佳的土壤湿度应保持在70%—80%。

2.5病虫害防治

2.5.1立枯病防治

立枯病防治主要依靠前期预防。在大豆种植之前,尽可能选择地势高、排水效果好的地块,合理确定种植密度,科学施加磷、钾肥。杂草是传播立枯病病菌的主要渠道,要求将田间杂草全部清除,切断立枯病传播途径。田间管理过程中若发现立枯病植株,应及时将带病植株拔除,并使用防治药剂对植株周围土壤进行处理,防止立枯病大面积扩散。

2.5.2菌核病防治

建议选择3年以上轮作地块进行大豆种植,雨后及时开展排水作业,确保土壤湿度适中,对菌核病进行预防。大豆收获后,将带病植株统一清理,防止感染大豆籽粒。

2.5.3灰斑病防治

夏季是大豆灰斑病的高发期,该阶段豆荚正值生长关键时期。若发生灰斑病,会导致大面积落荚,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减产率高达30%。在播种之前,每100kg大豆种子可使用50%的多菌灵0.3kg进行拌制,预防灰斑病。在灰斑病发病初期,大豆可使用50%的多菌灵1.5kg/km2进行喷施,每7d喷施1次,共进行3次,避免灰斑病进一步扩张,保证大豆结荚率。

2.5.4蚜虫防治

蚜虫会导致大豆结荚率降低、植株生长迟缓,最终造成严重减产。蚜虫的防治一般采用生物防治的方式,在种植区域引入食蚜蝇、寄生蜂等蚜虫天敌。在蚜虫病害发生初期,也可喷施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使用3%的啶虫脒乳油2000倍液或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2.5.5红蜘蛛防治

红蜘蛛聚集在叶片背面,吸取豆汁导致植株光杆。红蜘蛛防治手段主要包括清理田间杂草切断传染源、进行水田或旱田轮作、喷施灭螨净或二氯杀螨醇等。

2.6防旱排涝

大豆开花结荚期间对水分的需求量较高,植株吸水速率较快,该阶段土壤最大持水量保证在80%左右为宜,且最低不应低于65%。北方地区大豆开花结荚期一般在夏季,自然雨量充沛,此时应注意田间排水,防止内涝。若遭遇干旱,需进行人工补水,检测土壤持水量达到65%临界值后,立即进行补水作业,确保植株正常开花结荚。在补水作业中,禁止使用漫灌方式,以免补水后遭遇降雨天气,引发大豆内涝。

2.7适时打顶

打顶作业主要针对无限结荚的大豆品种进行,有限结荚的大豆严禁打顶。打顶指将植株主干顶部2—3cm去除,促使植株粗壮生长,以免其高度过高影响开花结荚。打顶作业一般在开花期、晴天露水消退后进行。

2.8化学防控

除以上田间管理措施外,还可使用专门的预防落花落荚化学试剂喷施,进行化学防控。植株开花初期,高产大豆可每667m2喷施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20g,添加40kg清水进行喷施,控制植株高度并促進叶片生长,达到优化植株间通风状况、促进营养平衡、降低落花落荚率的目的。

结束语

为了减少大豆落花落荚的数量,保证大豆的产量,就要从大豆习性出发,科学合理地耕作大豆,既要避免密度过大影响叶片的透光性,还要调整土壤中的水分,避免过旱影响大豆养分的吸收,也要避免过涝而导致大豆根部霉烂。同时还要做好施肥、防病虫害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利因素对大豆产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郑鸿斌。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7(23):17.

[2]彭超。分析北方大豆种植技术及落花落荚的防治[J].农家参谋,2018(8):89-90.

猜你喜欢

种植技术大豆
加入不同浓度外源大豆黄素对大豆根瘤数量的影响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收大豆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