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1-12-06张文婷
张文婷
众所周知,党风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直接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人心向背,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那么,怎样端正党风呢?怎样纯洁党性呢?怎样培养党的优良作风呢?从哪里寻找汲取党风建设力量的源泉呢?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锻造和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其中,坚定理想信念,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坚持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坚守人民至上,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保持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特质。由此可见,延安精神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源远流长,又是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发展和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正因如此,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延安精神是党风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水”。
我们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党风建设坚定信仰的“活水”。“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这首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实现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英勇奋斗的担当精神。这种精神所产生的力量,被美国记者斯诺称之为一种“东方魔力”。陈嘉庚访问延安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梁漱溟“考察”延安的答案是共产党的根本没有变。他们所说的“魔力”“希望”“根本”,就是信仰。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党风建设的信仰,就要像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我们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党风建设纯洁党性的“活水”。中国共产党自建党起特别是在延安十三年期间,就十分重视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1941年7月1日在延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要求在全党开展反对“分散主义”“独立主义”“个人主义”的斗争,加强纪律教育,用自我批评的武器、加强学习的方法来改造自己、坚定党性。延安整风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教育的成功案例。通过整風,让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打造出一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形成了一股坚不可摧、勇往直前的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是立身、立业、立言、立法的基石,而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是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金钥匙”,是广大党员、干部锻炼党性的“大熔炉”,是纯洁党风的“净化器”。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如果每个党员都能如此,我们的党性就一定能够纯洁。
我们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党风建设优良作风的“活水”。作风问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的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延安整风后,我们党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被毛泽东同志称之为这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历经峥嵘岁月,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最终打败了国民党脱离人民群众、奢靡腐败的“西安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明确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借鉴延安整风经验,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方法,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他说,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大力推进反腐倡廉,使“四风”得以遏制,党的优良作风正在得以恢复和发扬。
南宋理学家朱熹有两句名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的意思是水渠中流淌的水,为什么那样的清澈呢?为什么那样的鲜活呢?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正像渠中汩汩流淌、清澈如镜的活水有流之不尽的源头一样,我们党的党风建设,也有延安精神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我们党就可以不断地从延安精神的源头中汲取清澈的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我们党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新鲜的血液,使我们党的肌更加丰满健康,使我们党的形象更加高大伟岸,使我们党的旗帜高高飘扬,永远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