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专业引领,做好人生导师
2021-12-06杨芳
杨芳
摘要:高校班主任工作是高校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最直接最基础的实施者,是高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中坚力量,高校班主任的工作对培养高素质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带作用,使他们不仅在知识层次上能够引领当代的大学生,也能在思想领域上引导大学生。本文基于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结合专业教师兼任高校班主任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了做好高校班主任工作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专业引领;人生导师;班主任;对策
教育部2005年2号文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新形势、新时代、新要求,使我国大学教育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逐渐增加,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高校班主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班主任工作极端重要,是高校“三全”育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尽管各高校也出台了相应的班主任管理办法,从工作待遇、职称评审等方面出台硬措施,但在执行的时候,效果不尽如人意。例如有的教师只是把班主任工作作为职称晋升的渠道,再者就是和辅导员的工作边界不清,交叉重复等,存在角色冲突、角色不明、角色负担过重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班主任工作多由教学一线的教师兼任,许多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多重身份导致工作效率极其低下,觉得没有精力去做;一些经验丰富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甚至有些班主任认为,自己是专业教师,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这直接造成了班主任管理工作上的缺失。
2、對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不清。多数高校中,对班主任工作的职责要求并没有明显界定,比较笼统、宏观,可操作性不强。在处理学生个体或班级实际问题时,往往出现多头管理或不协调等问题。班主任应配合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对学生加强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及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3、管理缺乏有效性、不够科学。对班主任队伍管理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合力。对于班主任工作有效的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大部分教师认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即可,甚至个别教师认为班主任工作干多干少一个样,班主任工作等于走过场,只求应付通过考核。
4、班主任工作能力有待提高。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求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要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中来。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刚入职的年轻老师往往被选为班主任,他们虽然有热情,但缺乏经验,在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基本业务能力上普遍不高,在学生思想教育和问题处理方面还不够成熟。
二、班主任工作研究的紧迫性
一是理论研究和理论视角不够,对班主任队伍描述性研究多,而解释性研究少,理论价值难以体现,理论视角略显不足;二是班主任工作创新研究不够,目前班主任队伍建设注重工作方法和功能研究,对班主任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研究不够;三是研究视角上偏重决策者和管理者,较少关注班主任自身和学生群体,主体性不强,客观性不够。
三、做好高校班主任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高校应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带作用,使他们不仅在知识层次上能够引领当代的大学生,也在思想领域上引导大学生,发挥传道授业解惑和育人的双重作用。
1、转变角色,调整心态,提高效能。大学的班主任除了做好本职的教学工作,还要在学术科研方面花费较多的时间,因此在班主任工作方面所能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但既然勇于承担班主任的工作,就需要转变工作角色,调整工作态度,强化使命意识,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注意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
2、立德树人,发挥班主任的榜样引领作用。班主任一般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背景,往往被学生视为榜样,从而发挥出重要的引导作用。及时把握学生专业思想动态,加强师生交流,以自己积极乐观、努力勤奋的人生态度去影响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再到为人处世的态度,积极发挥表率作用,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3、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职业情怀。班主任应提高自己服务意识,从传统的指导者转变为引路人,在学生迷惘和处于十字路口时指点迷津和价值引领,在道德价值和文化追求的冲突中帮助学生学会取舍和选择,进而涵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同时班主任自身的专业工作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比如班级文化建设能力、学生道德成长的指导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终身学习与问题反思重建能力等等。
四、加强和改进高校班主任工作具体的措施
1、提高了解和理解学生的能力,传道和解惑相结合。对学生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和理解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不仅要做知识的“传道”者,也应该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解惑”者。为此,笔者在实践中提出了一周一次大谈心的具体工作要求,即:每周与学生进行谈心,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思想状况、生活情况、学习状态、情感状态,就学生所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引导与教育,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日常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2、因材施教,善用载体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抓好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可以尝试一月参加或主持一次主题班会,结合国家时事、重大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专业特色等召开,涵盖爱国主义专题、安全教育专题、感恩教育专题、诚信教育专题等。在具体实践中,笔者还尝试通过组织参与学生户外集体活动、深入寝室、参加班级活动等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
3、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树立专业理想。班主任利用专业优势调动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树立扎实的专业理想。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尝试一学期一系列专业指导,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相关赛事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由班主任进行专业指导,各赛事及活动明确到人。同时帮助指导学生参加专业学习和第二课堂,努力拓展第二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研作风。
4、注重学风、班风、寝风建设。学生的天职是学习,须重视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尝试,具体开展了大一进行以适应教育为重点的学风建设,在早操、早读方面下功夫;大二开展与专四考试、职业认证指导有关的建设;大三开展以专业教育、研究生考试为重点的建设;大四则开展以毕业、就业教育为重点的建设。日常善用载体,如开展读书分享会、寒暑期为学生推荐书目、组织寝室文化节等活动全面促进良好学风班风和寝风形成。
5、分享交流总结经验,提升整体工作效能。归纳起来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学校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建立健全“三全育人”的长效机制;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增强“三全育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聚焦重点任务、关键群体、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增强“三全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落实主体责任,建立闭环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学院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效率。要定期提炼班主任工作的好做法,进行经验分享和推广,共同推进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6、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工作的培养、考核评价机制。班主任需通过在岗研修、专项培训,提高理论宣讲能力和思想工作能力,掌握开放、自主管理、严慈相济的教育方法,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创新、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应该在全院(或教学基层组织内)开展班主任的考核工作。班主任工作的成绩,应反映在班集体的凝聚力、学风、班风、寝室风气、学习成绩、班级精神面貌、综合能力等方面,重在平时的监督与考察。对于班主任工作优秀的教师,可以予以奖励并进行全校、全院通报表扬,在进行教学工作评奖评优时,可以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如评比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教学成果奖等优先考虑)。在评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可将专任教师担任班主任的经历作为一个条件。而对于班主任工作成绩不合格的教师,可以采取院内警告、取消评奖评优资格等措施来督促班主任工作的整改。同时高校也要加大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视,对班主任给予政策与资金方面的支持,提供有力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建立和完善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做到奖惩分明,衡量标准明晰。
结束语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學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和辅导员一道互为补充,共同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为他们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高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统筹各支育人队伍力量,整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育人资源,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开展贯穿始终的全过程育人,创新育人方法和载体,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科学思维、社会责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细望.高校班主任工作效果的促进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09(16): 228-230.
[2]付八军.高校三种育人制度的冲突与选择[J].现代大学教育,2010(04): 45-49.
[3]杨永珠.高校专兼职班主任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5(02):49-50.
[4]汤维亚.探讨新时期高校班主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教育,2016(19):138-138.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19.103.
[5]http://www.moe.gov.cn/s78/A12/szs_lef/moe_1407/moe_1409/s3016/s3017/201006/t20100608_88984.html
备注:本文系“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项目编号2019XGJPB2 004)”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