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科研管理的瓶颈与突破对策
2021-12-06胡黄
【摘要】近年来,教育科研管理取得有目共睹的进展,但也陷入了教育科研水分的泛化、教育科研队伍的异化、教育科研成果的风化、教育科研管理的僵化的瓶颈。要突破瓶颈,加速发展,就必须采取“六要”举措:大门要打开,课题要“广种”,过程要落实,经费要到位,反腐要真抓,成果要转化,以突破瓶颈箝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跨越发展。
【关键词】教育科研管理 现实意义 瓶颈 对策
一、教育科研管理的现实意义
教育科研管理是教育管理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在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当今,我们应当努力探究教育科研管理具有的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教改探索的开路意义。实践证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不继地会出现新情况,遭遇新问题,一时之间难免雾里看花。相对于教育改革实践本身,教育科研具有一定的前卫性和睿智性,教育科研的慧眼往往能从学术的角度,穿透实践的混沌,看出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及发展的合理趋势。“水”深几何?路向何方?此时此刻的教育科研犹如探路尖兵,教育科研管理正宜高举大纛,披荆斩棘,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指”(指点)“导”(导引)作用,于山穷水尽处辟出柳暗花明的坦途,让教育改革的“大部队”源源通过。
二是春种秋收的检验意义。教育改革的践行一如自然生态,亦有生根发芽、抽枝展叶、绽花坐果的过程。在这些过程的“现在进行时”中,改革行为或不自知成败得失,吃不准进退行止,教育科研管理则可亮出教育科研的衡器,以学术研究的刻度测量验证“果”型的大小、“果”质的良莠,从而帮助“果农”下定继续耕作的决心,抑或另起炉灶再辟路径,以节约许多徘徊的时间和走弯路的精力。
三是合纵连横的铆焊意义。当前世界社会发展迅速,教育事业也是日新月异。域外教育发展的新局面更是令人目不暇接,仅现代教育理论就是“十大”之多——以人为本的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系统性理念,等等。①我国教育改革在众多的跨越发展策略中,“与国际接轨”可谓上策之一。合纵也好,连横也罢,国外那些先我们而行的成功经验,无疑值得我们“师夷长技”而“拿来”。然东南西北,“轨”怎么“接”?“技”如何“师”?教育科研管理正好发挥特长,从学术的角度权衡长短,择优而从,将彼此之间适配的部位铆接焊接,比那科盲人瞎马式的“接轨”多了海量的精准。
二、教育科研瓶颈现状剖析
教育科研管理所具有现实意义,并不意味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枕无忧。上个世纪以来,教育科研的作用日益显现,各方面对教育科研逐步重视,但教育科研管理却不曾同步,一些不利于教育科研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诸如教研项目的科学性、教研过程的指导性、教研成果的实用性、管理程序的合理性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形成了制约教育科研管理良性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如:
1、教育科研水分的泛化。一是假。一直以来,教育科研的“主流”形式是课题研究。表面上看,课题研究从申报、审批、进行到结题,关卡森严,环节专业。而实际上,由于教育科研管理有意无意的疏忽,每道关卡有“旁门”,每个环节者有“活扣”——申报材料从网络下载,审批程序靠关系“招呼”,进行过程搞“虚拟”情节,结题论著干脆请“枪手”……开始还心存顾忌“犹抱琵琶”,后来就心照不宣成为“流行唱法”,你假我假大家假,法不责众怕个啥?课题研究成了告假项目,教研部门成了注水工场。二是劣。“假冒伪劣”原本就是共裤连档的,教育科研的“全民造假”带来了教育科研质量的低劣不堪,整体呈现十多十少的状态:一般论述多,具休实证少;课题数量多,有用成果少;人云亦云多,独特见解少;理论辅设多,解决问题少;经验总结多,学术价值少;纸上谈兵多,实际验证少;敷衍塞责多,积极探索少;流行课题多,本土研究少;总的水分多,实际含金量少;经费投入多,成果效益少。
2、教育科研成果的风化。科研的目的在于应用,而这恰恰是教育科研的“短板”。这些年来,我国对教育科研的投入不断增长,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率却远远不曾同步。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质量不理想,转化价值小。相当数量的掺水“成果”基本上没有转化的可能。二是环节不畅通,转化速度慢。教育科研成果考核评价存在着重理论成果、轻成果运用的现象。教育科研与市场需求脱节,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教育科技成果供需双方信息交流方面还不畅通,需求方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三是政策“中梗阻”,转化受干扰。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处置审批手续比较繁琐,科技成果转化所得收益按规定都要上交财政。这些都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的积极性。
3、教育科研管理的僵化。长期以来,教育科研管理陷入一种无序、被动的局面,直接影响到教育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主要表现在:机制不完善,评价标准乱;思想不重视,队伍素质低;制度不合理,管理环境差;运转不流畅,成果转化慢。例如.经费缺乏科学的统筹管理,不同科研经费来源部门的管理规定存在差异,科研经费管理机构职能界定不清楚,再加上科研管理部门能力建设的滞后,使得有限的科研经费运行体系的效率偏低,程序混乱,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協调和沟通,导致经费管理上的漏洞和经费使用上的失范,开支失真,报账繁琐,以致引发“报销恶梦”的感叹。③
三、教育科研管理瓶颈突围对策举要
教育科研管理既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当然不能久处瓶颈之中。从瓶颈突围的对策多多,择要有五:
1、课题要“广种”。教育科研涉及范围极广,远非几个“重点”课题所能覆盖。须得广为布点, 广种薄收。“广种’’策略并非图谋数量上的回馈,而恰恰是为了提升课题的质量。这是因为——
只有“广种”,才能铺开规模,网罗发现。誉满天下的“杂交稻”最初不就是普查时发现的野生稻么?
只有“广种”,才能突出质量,强调原创。唯有在“广种”态势下,才能突出质量标准课题的最关键环节——原创,才得以彰显。即便“薄收”差强人意,那“广种”给众多投入者带来的知识拓展与素质提升,不也是功德无量的举措么?
2、过程要落实。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主要要抓紧三环:①起始抓申报。课题申报材料最易出现的问题是“一抄二凑三虚假”,教育科研管理就要对症下药管彻底。首先就将那些抄来的、凑成的、虚假的“申报”彻底地“裁”干净,消灭在“起跑线上”。②经过抓抽查。要求教育科研管理将每个细节都现场核实,这也许是不现实的。但可以进行重点抽查。重点抽查不仅可以积累数据与事例,掌握动态,摸索规律,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一种威慑力量,从而将“猫腻”打压到最低程度。③结题抓追踪。在课题结题时启动结题追踪模式,实施“三个一”追踪管理:一袋——课题档案袋。收集其申报、开题资料,研究活动原件、记录、报道,前期、中期、后期成果等;一表——结题追踪表。登记自结题后的课题后续活动、转化情况,及课题再生情况;一单——经费结算单。逐笔登记,分段核算。
3、经费要到位。教育科研经费管理本着“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①端正认识。教育科研经费是作为教育科研活动的一种投入,并非是报酬,更不能将其当作“收入”。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既然承揽所有风险,就应当有权利实行有效管理。所以,问题不在于该不该管,要不要管,而在于怎样来管。②改革程序。现今教育科研经费的管理确实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现象。“报销恶梦”就确实存在。官僚主义的报销规定确实有蛮不讲理之弊,形式主义的报销程序也确实有自欺欺人之嫌。譬如一本结题论著,报酬2万元,报账时就须造上20多个人的名字,因为每人800元以上就要扣税。似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程序不改革,整个教育科研都变了味。③严格纪律。改革报账程序不等于可以乱来,更不允许弄虚作假浑水摸鱼。或者说,正因为报账程序宽松了,财经纪律就要更加严格。符合财经纪律的程序一定要严格把关。对于经费上弄虚作假的,可设立教育科研经费管理黑名单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取消其申请教育科
4、反腐要真抓。对于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教育科研管理要坚持有腐必抓,一抓到底。①建立污点档案。对那些有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行为的人,如实记录在档,在升职晋级、申报课题时实行一票否决。②开展学术“巡视”。校仿中央“打虎拍蝇”,派出学术巡视组,分期分片进行教育科研巡查,发现一处,处理一处,决不姑息,以彻底杜绝学术造假,维护学术诚信。
5、成果要转化。教育科研的成果转化,是教育科研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教育科研管理的关键环节。这方面主要是抓好以下四点: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作力营造有利于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环境和氛围。如改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教育科研成果数据库,及时向社会开放,扩大成果受益面等。二是打造转化平台。建立与媒体、出版机构合作的立体推广平臺,采取定期公示、连锁加分等方法,多维度推出在国内外有重大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优秀成果。三是开拓应用渠道。建立相对稳定的成果应用渠道,并在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考的同时,向各级各类学校提供成果实践指导。四是完善激励机制。适当奖励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教育科研活动的持续发展,以突破瓶颈箝制,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跨越发展。④
参考文献
[1]吴志宏.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李云中. 关于教育科研管理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长沙:湖南社会科学,2011,06.
[3] 杜亚丽. 教育科研管理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哈尔滨:教育探索,2006,03.
[4]程斯辉 . 关于教育科研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太原: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03.
[作者简介]
胡黄,女,1989年1月出生,汉族,湖南长沙,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现于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教育管理、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