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网课学习效率的影响分析
2021-12-06张择佑韩扬唐恬
张择佑 韩扬 唐恬
摘要:本研究为了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探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与手机对网络课程学习影响之间的关系而开展。本文针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与其网课学习状况自编问卷,采用网上发布的方式面向蚌埠市高校447名在校生进行调查。最终经过统计分析,其中存在72.31% 的学生有手机依赖心理,87.19% 的学生学习网课时受到了手机的负面影响,手机依赖心理各维度变量与网课学习状态各维度变量都呈现P<0.01的显著性,而且手机依赖程度与网课学习状态呈负相关关系,即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越高,他们的网课学习状态就越差。为此,本文给出解决建议,以期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
关键字: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网课学习状态;回归分析
0.引言
手机是互联网时代到来产生的一个标志性物品。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止2020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2%。其中,中国网民群体中学生群体占比最多,高达23.7%。智能手机的普及也给手机用户们带来了“手机依赖心理”这一心理疾病,“手机依赖心理”是指一旦手机没电或来电频率突然降低,用户就会出现如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波动,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手脚发麻、心悸等症状。同时,研究表明,大学生使用手机存在显著的“三高”现象,即高普及率、高使用率和高花费。手机的使用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过度使用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但大学生的学习又离不开手机。
根据王哲等(2019)对手机依赖度与学习影响的研究表明,手机依赖度和手机对学习的负面影响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1]。根据董明月和耿希峰(2020)对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拖延关系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与学习拖延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手机依赖心理与大学生线下课程学习之间。而在疫情期间,作为突破时空限制的新兴授课方式,各类网课平台在老师与学生中异军突起。由于手机作为网络授课的中介,所以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与其网课学习情况也息息相关。
为此,本文研究调查大学生手机依赖情况及其在网课教学中的影响,填充此类研究领域的空白。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善措施,以尽可能的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改善大学生的网课学习状况,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1.研究设计
1.1 问卷设计
首先,笔者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包括性别、年级两个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问题;第二部分是针对网络课程学习而制作的李克特五点度量问卷;第三部分是针对受访者手机使用状况而制作的李克特五点度量问卷,借鉴了由熊婕等(2012)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量表[3]。
笔者通过网上发放的方式,面向蚌埠市高校在校生共发放447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31份,有效率为96.42%。其中男生198人吗,占总人数45.94%,女生233人,占总人数54.06%。
1.3信度效度检验
由于本次问卷为度量性问卷,为了检测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笔者进行信效度检验。根据信度检验系数——克隆巴赫阿尔法系数=0.809>0.8,说明此问卷可靠性较高。
对量表的20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分别通过 KMO 值、显著性水平、累计方差贡献率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且通过旋转元件矩阵划分量表维度。首先KMO值=0.9≥0.9,显著性水平=0.00<0.05,说明数据具有良好效度。其次,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904%>50%,意味着问卷中的信息可以有效提取出来。最后,旋转后的原件矩阵将量表划分为四个维度,并且每个原件中系数没有重叠,即不需要对项目进行删减。
2.结果
2.1大学生手机依赖及网课学习现状
对两个量表均采用五点评分法,分值越高,程度越大。以平均值2.5分为界限,分值在2.5以上判定其具有一定的手机依赖或手机对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将分值区间2.5—5.0平均分为3部分,分值在2.5—3.3之间为轻度依赖或轻度影响,分值在3.3—4.2之间为中度依赖或中度影响,分值在4.2—5.0之间为重度依赖或重度影响。
其中375人使用手机对网课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占总人数的87.01%。轻度影响219人,占总人数的50.81%;中度影响129人,占总人数的29.93%;重度影响27人,占总人数的6.26%;323人存在手机依赖心理,占总人数的74.94%。轻度依赖193人,占总人数的44.78%;中度依赖102人,占总人数的23.67%;重度依赖28人,占总人数的6.48%。
根据效度分析中旋转后原件矩阵,将问卷划分为“网课学习效率”、“网课上课状态”、“手机依赖身心影响与“手机依赖渴求性”四个维度,分别计算各维度平均值为3.2529、3.1178、3.0934、2.7741。而且各个维度的平均数均大于2.5,意味着手机依赖心理普遍存在于被调查对象中、手机普遍对被调查对象的网课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2.2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比较
为了探究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其对应的手机依赖度、网课学习情况之间的关系,笔者从性别、年级两个方面对其相对应的手机依赖度数值、网课学习情况数值进行了参数检验。
由于性别为二分类变量,笔者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性别的各维度P值均大于0.05,拒绝原假设,即性别对网课学习情况以及手机依赖度不存在显著影响。
2.3 相关性分析
为了探究手机依赖与网课学习的相关关系,笔者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其中,各维度之间的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1、且相关系数均为正数,说明各维度变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手机依赖程度越高,手机对网课学习的负面影响越大。就此,笔者进一步分析,建立模型。考慮到两个变量均为连续性定量变量,采用线性回归。
2.4 线性回归分析
为更好地研究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将手机依赖的身心影响与渴求性作为自变量,网课学习状态作为因变量行线性回归分析。该模型的R2=0.44>0.3,意味着本次运算结果可以可靠的反映出手机依赖的身心影响与渴求性对网课学习状态的影响情况。并且两个自变量的VIF值均为1.67<5,说明两个自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手机依赖身心影响的β=0.28,P=0.00<0.01、手机依赖渴求性的β=0.45,P=0.00<0.001,意味着手机依赖身心影响与手机依赖渴求性都显著正向影响到网课学习状态。
最后,根据线性回归结果,变量间可以得出如下回归方程:
网课学习状态=1.43+0.22*手机依赖身心影响+0.37*手机依赖渴求性
3.结论
3.1 实证总结与原因分析
在本研究中,根据问卷统计数据,占实验总人数74.94%的大学生都存在手机依赖心理,87.01%的大学生使用手机对网课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且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中,各维度之间的显著性水平均小于0.01、相关系数均为正数,说明各维度变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手机依赖程度越高,手机对网课学习的负面影响越大。接下来笔者将手机依赖的身心影响与渴求性作为自变量,网课学习状态作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在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出模型公式:网课学习状态=1.43+0.22*手机依赖身心影响+0.37*手机依赖渴求性。
俞国良等人(2021)认为在大学生心理层面上,大部分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学业倦怠的产生使他们难以感受较高的自我价值[4]。从而在物理层面中追求手机娱乐,比如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最终形成手机依赖心理。笔者认为,不仅仅是来自学业压力影响大学生心理,还存在家庭压力、社交压力等影响着学生。大部分学生长期在外上学,在与父母沟通机会的减少的同时又面临着大学社交的迷茫,很多大学生都依赖于微信、QQ、微博等软件缓解压力与社交紧张,从而形成了对手机的依赖性。在本次问卷调研时,笔者发现手机依赖程度对网络课程学习具有明显的负作用,在“上网课时,您会点击屏幕来观察时间条与已学时长或者下滑屏幕查看通知栏”一题中,有34.54%的人选择“经常”。可见手机依赖心理导致用户学习网课时注意力分散的情况频繁发生。所以笔者认为自制能力普遍较差的大学生网课学习效率普遍偏低,改善大学生网课学习状况迫在眉睫。
3.2 对策与建议
关于如何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本研究认为首先需要从心理层面入手。第一需要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以及未来的就业压力,学校方面可以对各个学院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或者学分修读进行统一解读,为大学生合理规划每一学期修读计划与课程选择提供科学的辅导建议。并且可以开展就业专题讲座,招募未毕业学生在校园招聘会中成为志愿者,提前了解就业前景。第二要缓解大学生家庭压力与社交压力,学校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室,学校各组织可以开展多样的交流会进行社交联谊。大学生本身也应该利用手机的音视频通话功能与父母沟通谈心,缓解自己的压力。
其次,网课平台也要研发出新的监控与反作弊技术。网课平台可以监测用户在网课学习时是否存在切换软件、下拉通知栏等行为,并对出现这些行为的用户进行学分、成绩上的减扣。
再者,学生本身需要正视手机依赖的负面影响,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隋照明(2021)认为,适当的指导下大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小行动”来逐步克服手机依赖心理,并通过互相监督、后期跟踪等手段加强治疗效果[5]。
最后,本研究认为,手机依赖心理也要强化事先预防,大部分高中生在毕业后才拥有第一部手机,脱离了家长的管教,大部分高中毕业生便在暑假中过度使用手机,最终在大学的网络课程学习时控制不住玩手机的欲望,造成网课学习效率的低下。所以手机依赖心理的预防需要家长与学生共同努力,结合不同的环境与个体因素进行全面考虑,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王哲,王凯文,潘昱良,郭静钰,王晓阳.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以华北理工大学为例[J].管理观察,2019(26):86-88.
[2]董明月,耿希峰.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拖延的关系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1):122-124.
[3]熊婕,周宗奎,陈武,游志麒,翟紫艳.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03):222-225.
[4]俞国良,王鹏程. 手机依赖影响心理健康:效应与应对[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8-05(005).
[5]隋照莹.大学生手机依赖干预研究——基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模式[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4):133-137.
作者简介:
张择佑(2001年9月)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投资学
韩扬(1979年5月)男,汉族,浙江诸暨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唐恬(2001年8月)女,汉族,重庆云阳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投资学
项目:本文属2020年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网课学习效率的影响分析—以安徽省蚌埠市高校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20201037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