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审计视角下基金会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2021-12-06张聪颖
张聪颖
摘要:目前,基金会的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保障捐赠的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是捐赠者关心的问题。在我国,关于基金会的财务绩效机制尚且没有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为了促进基金会的长期发展,本文就对于审计视角下基金会管理的认识与思考,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以供相关学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基金会管理;长期发展;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对社会财富与资源分配起到重要作用,而有关基金会的社会责任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基金会资金,需要从基金会自身的内部体系进行改革,加之政府的干预,寻求适合发展的管理体系,保障基金会长期的发展。
1. 基金会的概念
目前,基金会是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社会性组织捐赠的财产,以从事公益性活动为目的,依据《基金会管理条例》,基金会必须在民政部门登记才能合法的运行,其本质上是一种民间非营利组织。
2. 关于审计视角下基金会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基金会管理透明度不够
基金会部分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对审计工作造成的影响比较大。基金会很难通过内部机制来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在基金使用上,往往存在支出的项目没有注明活动的结束时间,款项的具体作用与资金的具体分配,导致成立的公益活动夭折。
2.2基金会管理机制不健全
基金会的管理体制包括政府管理、自身管理等,政府部门在对基金会的管理中,一般是由基金部门成立是由基金会找到党政机关,经过审批后,再由民政部门登记。其中,政府部门需要对基金会的登记采用分级管理原则,虽然在登记环节非常严格,但是登记之后没有投入过多的监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二是政府监督不到位或者不愿意花时间精力监督基金会;其次,民政部门的人手不足,导致审计部门对基金会的审计不够严格;三是基金会自身的监督体制不够成熟,没有起到自律的效果,内部人员没有依照规章制度或者不依法办事,例如,有时没有经过审批就擅自开设活动,组织纪律性不强,或者有的没有规章制度,只是口头规定,理事会没有发挥起到监督作用。
2.3.缺乏风险意识
基金会投资是目前大众关注的事情,解决基金会的问题对行业的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成功的投资能够为资金增收效益,但是由于目前投资的体制不健全,没有明确的投资决策体系、缺乏相关的投资人才、投资的组织管理比较落后。而由于基金会投资失败的风险,会引来了较大的舆论压力,使得整体投资的氛围不佳。
3.审计视角下基金会管理的对策
3.1加强基金会对外信息的公开性
一是要启动政府对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使得公益慈善活动有法可依,二是让基金会成员充分认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信息公开是确保公信力建设的有效举措,要把信息公开纳入到部门的日常工作中,落实责任制,一旦发现没有及时披露的人员,或者受到公众质疑的活动,可以快速的追责;部门在对外公开信息时,要注意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同时以3个月或者半年定期进行公开、视项目规模的大小,随时公开、对于救灾信息根据有关民政部门要求再公开;三是扩展基金会对外公开的信息范围,罗列的事项尽可能的全面,让捐赠人能快快速的知晓资金等使用方式。
3.2健全基金会管理机制
我国基金会的的运转中,是由民政部门担任管理机关,进行审批、年检,由政府部门担任主办单位,负责指导督促基金会活动的开展。在实际中,政府部门并未将自身的职责发挥出来,对基金部门上交的年检报告,由于相应的管理人员审计能力不高,对相关资料的检查未有效展开,只是流于形式的应付检查。因此,有必要加强当地基金会的监督机制,一是从基金会内部的治理机制进行管理,其直接影响着基金会的发展,同时提高基金会的财务绩效考核,要求从资金运作、收入分配等相关方面,不断完善基金会的内部管理能力;通过成立监理部门,将内审部门与外审部门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确保对基金会内部起到监督作用;二对基金会外部而言,需要启动社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合监督机制,政府相关部门更新审批制度,重建审计人员,在招聘上,录用专业性强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指导培训,从而快速上岗,对原有的审计人进行不定期的指导考核,达到加强监督审批的作用;明确违规违纪的行为,避免出现贪污受贿等不良现象;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发挥舆论优势,为群众的监督搭建窗口。
3.3强化资金流向渠道均衡性
当前,我国基金会资金多数用于救助贫困学生、医治患病儿童等,每个基金会有侧重关注的救助领域,导致基金的流向渠道不均衡,例如,涉及文化、青少年、科研等投入的资金会相对较少。为了鼓勵基金会在实际运行中,均衡性的发展,一是需要政府部门要鼓励基金会的多类别发展,不是单纯的为困难群众服务,还要引导在教育、文化项目中提供帮助;其次,需要建立基金会财务分析评价体系,主要从机构的规模大小、成本的控制能力、发展能力等方面反映基金的财务状况,例如,规模大小对后期基金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成本控制体现在一旦基金会不注重对成本的控制,将会导致真正用于公共事业的资金较少,而用于额外的开支。鼓励基金会资金的多渠道发展,正确合理的分析与利用基金会的资源。
3.4确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基金会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一是由于资金筹集的渠道受限,同时,捐款资金也不稳定,导致基金会的活动受到影响,例如,来自高校的基金会的主要筹资渠道是校友的捐助,来源比较单一,不利用基金会的发展。其次,基金会的运转效率比较低,资产增值的能力不强,在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大。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基金会的发展,一是要加强对基金会的宣传力度,增强民众对基金会的了解,通过网络、新闻的传播媒介,提高基金会在民众心中的普及率,形成全民参与,构造一种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二是要多渠道加大筹资的渠道,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活动,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公众了解基金会的渠道也增多。与此同时,基金会多参加公益事业,树立正面的形象,利用微信、微博等宣传工具来宣传自身的公益活动,让更多社会人士愿意捐款。此外,政府也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支持,让基金会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以此获得更多的捐赠。四是争取政府的补贴,获得大规模的投资,将闲置的资产进行租赁,增加收入,同时,控制基金会的支出,基金会的支出也会对基金的财务状态进行影响,在资金的使用上,应该具备一套费用使用流程,落实每项支出都要经过审批,将每笔支出透明化,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将公益资金最大化的用于公益项目中,从而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3.5健全内部规章制度
基金会的内部规章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捐赠公示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一是要建立严格财务管理制度,首先为了保障基金会的正常运转,内部要设立专门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其理事会成员要对资金的运作动态进行严密的监督,大型的捐赠项目需要由理事会严格的把关;二是更新不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将捐赠的资金与资产保值分类别做好公示;建立财务公示制度,包括资金的使用、支出、项目的分类以及政府拨款要与其他捐款分开显示,接受社会的监督,确保民众对财务报表知情权与查询权,保证基金会的资金合理的使用。
3.6加大风险投资与管理
目前,为了规避风险,基金会选择将资产存入银行或者购买债券的增值方式,但是其投资的效益不佳、保值增值的效果不明显。所以,为了提高基金保值增值的收益,基金会要学会掌握对风险投资的管理方法,以此来保障资金。一是投资可以多元化,分散风险,依据自身基金会的承受风险,将资产细分,划出可以承受的中低风险投资,在发展前期,可以采用低风险投资;对于一年左右暂不使用的中期资金,投入中短期债券较为合适,长期不适用的资金可以投资信托类或者担保类项目;二是形成风险投资的联动机制,建立完备投资组织框架,包括,理事会、投资专家、风险评估专家、职业投资人等;三是启动风险评估预警,对其可能的风险进行预防与把把控,调查职业投资人的投资能力,加强对投资人的风险管理的培训,降低投资的风险。
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如何保障捐赠的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是捐赠者关心的问题。在我国,关于基金会的财务绩效机制尚且没有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为了促进基金会的长期发展,需要强化基金会内部的分工合作,加强基金会对外信息的公开性,健全基金会管理机制,强化资金流向渠道均衡性,确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加大风险投资与管理,构建内部的管理体系,以及政府要同基金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确保基金会的顺利运转,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