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设计专业本科基础教学的探索

2021-12-06苏炜白金瑞林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探索研究本科教学环境设计

苏炜 白金瑞 林澳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解决人与环境共生问题的场所关系型学科,对整体社会环境的发展具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生态责任,及深刻丰富的时代文化价值。社会与生态共生关系的新变化、高需求也对环境设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我国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理论相比社会实践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环境设计基础教学在此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以环境设计的基础教学模式为研究思路,意在重点分析当前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弊端,并从学科特色出发,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希望可以对环境设计教育教学进行一些新的可行性改革。

关键词:环境设计;本科教学;探索研究

一、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环境设计专业基础教学的特点

对于设计教育而言,基础教学的作用就如同实现建筑的地基、培育植物的土壤,是设计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环节。设计的基础,实际上就是设计专业的共性特征与必备技能,直接影响未来设计创造的高度与广度,是艺术设计实现创造价值的必要条件和关键要素。设计基础教学最早源于包豪斯的三大构成基础课以及传统美术教学,并沿用发展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专业研究的不断深化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丰富,传统的构成与造型基础已不能为知识体系庞大的设计分支提供完备的理论及技术支持了。只有创建符合设计专业市场规律的、与时俱进的基础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设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让设计教育能够保有时代性与科学性,具有实用意义。设计基础教学属于专业教学前期的一个预备与辅助阶段,在课程结构上必须能满足后续设计教学的发展。在这个阶段,教学知识点安排的连续性、合理性至关重要。基础与基础之间既要有机的紧扣关联,又要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投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基础应更有效的服务于专业设计,设置针对性强、拓展面宽的课程内容,让基础知识能真正的被学生吸收消化,并在之后的专业设计实践中学以致用。

(二)以室内设计为主要方向的专业模式

室内设计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源头,是环境设计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甚至很多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几乎就是一个扩大化的室内设计专业。以室内设计作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主要方向开展教学是当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最常见的一种模式,多见于综合类大学。这种模式开展的课程多是为室内设计服务或为其延展,以家居室内空间设计和公共室内空间设计为主,学习建筑基础、家具设计、照明设计、人体工程学、装饰材料、装修工程、设计表达等主要相关课程,景观设计及公共设施相关的课程多以辅助课程或选修课形式出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室内设计专业课与相关的软件类课程、制图类课程占学科教学的主要比例,以实践型课程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操作能力。在这种专业模式中,看似完整的教学结构和课程安排将环境设计变成了一个很狭隘的定义,学科范围局限,专业课程的拓展度也不够,设计教学中更重视操作能力,之所以说是操作,是因为这样的教学中忽略了设计里重要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不能算是真正有价值的实践能力,与其说培养的是设计师,更准确的说其实是在培养制图工匠。同时,建筑基础并不被予以重视,多以鉴赏、理论课程形式出现,实践课程偏少。而建筑作为室内、景观等学科体系的始祖,对空间关系的理解及结构和材料的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建筑基础的忽视会导致学生对室内空间设计的理解非常有限,不能构建更好的立体思维能力,并对空间的结构常识了解甚少,在实际设计中常会出现一些基本的设计错误,比如不能更有效的利用空间、不能恰当的处理空间关系、无法很好地理解楼梯的空间关系、不懂得承重结构等等,这些问题常常会局限设计能力的展开。

二、环境设计专业存在的教学困境

(一)课程体系没有特色,缺乏可持续优化

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本身没有一个统-的课程参照标准,除了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核心课程,很多开设环境设计的普通高校都是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师资结构开设课程,良莠不齐,甚至很多专业教师对于自己担任的课程只是略知一二。环境设计是与社会、时代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环境生态、市场需求总是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中,而教学内容陈旧、不注重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常导致专业知识的滞后,设计的教学脱离市场,教学与社会联系不紧密,设计的市场性、功能性、时代性缺失,使教学无法实现适应市场的可持续优化。同时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借鉴吸收各国先进有益的设计经验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各个国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其设计教育的发展模式也是不同的。我国的环境设计专业也应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中国环境市场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呈现各校专业竞争特点的办学模式。

(二)设计思维的培养欠缺,培养目的不清晰

创新思维与逻辑思维是衡量设计师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一直以来, 环境设计并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整体的理论研究体系,在教学上往往为了迎合设计市场的职業化需求,而多强调电脑制图、工程操作等应用技能的培养;而对于拓展设计思维、运用设计方法等培养创新能力方面的投入及其有限,像设计方法学、市场调研、建筑思考等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思考的课程非常少,相关的设计研究与实践经验也非常缺乏,只有一些少数院校开设了这类课程,而且一些高校即使开设了思维培养的相关课程,关注度和教学投入度也非常低,教师不重视,学生就更加没有学习意识,致使设计作品缺乏思想和创意,丧失了环境艺术整体设计观念的表达。当下的毕业生普遍表现出设计创新能力弱,环境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很难作出艺术与技术价值双高的环境设计作品。因为其只关注形式训练、没有专业特色创新观念,学科教学中关于设计的创新型思维训练课程稀缺,缺乏逻辑思维培养,忽视了艺术概念的引导性对实践的重要意义。环境设计不光只有人文艺术内涵,其是由科学技术、逻辑推导技术、艺术形象技术共同融合的专业,因此设计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关于环境设计培养的是设计师还是制图工匠,是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体系难以回答的。

三、相关建议

(一)增强基础教学的专业针对性

现有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多是由绘画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设计三部分递进式组成,但各个阶段彼此断层割裂、基础难以支撑专业深化,浪费资源缺乏实效。要根据专业的发展需求来设置基础课程的安排,呈现课程的交叉性、复合性和串联性。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特点,在基础教学上还应该加强专业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基础教学本来就是要为学生更高阶段的专业学习提供引导,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培养尤为重要。

尤其对于传统造型基础课程,应增强其专业针对性,与设计表达相结合,與设计基础有渐进型关联。比如素描可着重于对结构、空间的训练;色彩课与色彩构成、色彩心理等相辅相成,探讨色彩的空间实用价值;而常被许多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忽视的速写训练应重新纳入关注点,与设计表达、空间透视原理等相结合,如建筑速写、场景速写等。在教学上可按照室内与室外空间来划分速写的练习内容,强调对空间线条表现和空间层次表达的练习;然后风景写生等课程可以与色彩构成等设计基础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提炼与概括能力。在专业基础课程上,在大专业方向下的次方向学科可以采取掌握基本设计原理为主的针对性课题训练。比如以景观方向为主的学生,可在有限的室内设计课程中做更多功能空间丰富的公共空间设计训练,比如办公空间设计和餐饮空间设计等等。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功能、技术、科学、空间是环境设计的共性需求,创造性则是其个性表达。设计的创造性是设计品质的体现,艺术素养是一个基础理性的设计是专业修养。因此,在基础课阶段就应开始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引导学生多进行创造性思考,解放设计思想,让学生学会用创意思维来解决问题。所以在基础阶段,课程上一定要有手脑结合的创意课程,如图解思考、设计方法论等。同时在造型基础、构成基础训练中也应强调创造力的展现,如采取一些主题创作,而不只是简单单调的形体再现和排列组合。当下,创新已经成为艺术设计的灵魂,设计教育要摒弃程式化、模块化的形式,不能成为一个封闭的堡垒,而应加强灵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专业空间。创造性思维的建立能让学生更加善于研究思考,对客观设计物象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能让学生更有趣味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对专业知识的热情,并在基础学习中能有更多的创意表达与展现。

参考文献

[1]陈可倩.中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2009,04-17.

[2]袁熙旸.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4.

[3]吴家骅,朱淳.环境艺术设计[M].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12.

[4]郑曙旸.环境艺术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7.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苏炜 1999年7月18日 ,男,辽宁省盘锦市,环境设计

第二作者:白金瑞 2000年1月6日 男 ,汉族 ,辽宁省葫芦岛市, 环境设计专业

第三作者:林澳 1999年12月20日 ,男, 汉族,浙江省台州市 ,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探索研究本科教学环境设计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索与研究
论如何面对未来图书馆员的角色
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保护略谈
完善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传统民居装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环境设计理念下的城市中心建筑设计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