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反杜林论》有感

2021-12-06王子卉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4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终极恩格斯

王子卉

摘要:《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一部十分卓越的经典著作,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产阶级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成就的概括和总结。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充分集中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所达到的水平和所取得的成果,因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被人们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关键词:杜林马克思哲学原则

一、不是自然界和人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一)杜林的哲学对象是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终极原则的体系。

杜林认为:“哲学是对世界和生活的意识的最高形式的阐发,在更广的意义上说,还包括一切知识和意愿的原则”。杜林还认为,无论在哪里,只要人对某一事物或对某一类存在形式,发生了需要认识的问题,那么这些存在形式的原则就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在这里,杜林企图摆脱和越过科学直接把握世界的本质。哲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旧的本体论哲学就是这样规定哲学的对象的,古希腊早期的哲学任务是研究事物发展的原因、原因的原因以及终极原因,以至于哲学成为了一切知识的总汇,乃至于出现哲学原子论,就是这种哲学理念的结果。

(二)杜林认为哲学原则是一切知识和意志的终极成分。

杜林把存在形式的原则看作为构成各种知识和意志的简单成分,就好像物体都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一样,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可以分解为一些简单的、终极的成分,或基本原则。只要发现了这些原则,就可以获得对一切事物的解释。这些原则适用于一切事物,包括人们未接触过的和根本不知道的事物在内。正因为这样,杜林进一步断定,有了这些基本原则,哲学就成为科学说明世界的统一体系所需要的最后补充,也就是在科學所不能达到的地方,要靠哲学的“原则”来作补充性说明。这样,哲学就成为包打天下的英雄。

(三)杜林哲学体系的内在逻辑体系是原则在先。

杜林把哲学对象分成三类:适用于一切存在的基本原则是一类,此外还有两类,即自然界和人类世界。这样他就将他的哲学体系自然而然地分为三部分:一般的世界模式论、关于自然原则的学说、关于人的学说。杜林认为这种排列法是包含了“某种内在的逻辑次序的”,因为一般的世界模式论是揭示适用于一切存在的基本原则,必须走在前面,而应当运用这些原则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只能按照从属关系跟在后面。杜林的这种逻辑顺序也表达了杜林构造这种体系的逻辑方法。杜林认为,关于整个世界的逻辑模式,即关于世界终极原则的逻辑模式是世界的本源性的东西,是哲学思维所揭示的世界的本质,而自然界的原则和人类社会的原则,只是这个本源性存在形式的展开和运用。所以形成哲学原则的方法也就是哲学体系展开的方法。由于先形成和出现了世界的总原则及终极原则以后,才有了自然界的原则和人类社会的原则,所以,在他的哲学体系的排列次序上,关于世界终极原则的一般的世界模式论,由于其是适用于一切存在的基本原则,必须摆在前面,而应当运用这些原则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只能按照从属关系摆在后面。

二、恩格斯对杜林“原则在先”观点的批判

(一)恩格斯反问道,思维得到的这些原则是“从自身中”来的吗?即是“从思维自身得来的吗”?恩格斯用“不”这个词,否定了从思维自身能够得出关于世界基本原则的解释。因为按照杜林自己的解说,纯粹观念的领域只适用于逻辑模式(形式逻辑)和数学形式。这里纯粹观念的领域也就是纯思维的领域,所以从思维自身,也就是从纯粹思维领域得来的原则,按照杜林的观点也只能是逻辑的原则和数学的原则。换句话说,按照杜林的这个观点,从思维自身只能得到关于逻辑和数学的原则,得不出外部世界的原则。可是杜林在这里说的恰恰是外部世界的原则。因此,第一,如果说杜林认为可以从思维自身得出关于外部世界的原则,是与杜林自己的观点相矛盾;第二,假如我们忽略杜林的自相矛盾的话,如果承认思维是从自身得出的关于外部世界的终极的一般原则,那么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错误。

(二)恩格斯作了这样的分析、批判之后,进一步阐明并得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原则的观点。恩格斯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在本章开头的引文中,杜林所认为的存在形式的原则是脱离外部世界,是直接从思维自身中得到的,显然杜林从根本上背叛了唯物主义。尽管杜林还是想用唯物主义的立场解释世界和研究哲学,但在哲学观念和哲学方法上的错误,使他陷入了先验论的唯心主义,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翻版,客观上成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的抄袭者和模仿者,完全陷入了唯心主义。恩格斯在揭露了杜林哲学本质之后,又把杜林的哲学体系结构和黑格尔哲学体系结构作了比较,说明杜林的哲学是对黑格尔哲学的忠实抄袭。

三、恩格斯批判杜林先验主义哲学观的意义

(一)关于哲学的研究对象

杜林的哲学是以存在的基本形式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探究存在的基本形式的原则,而且所发现的这些“原则”具有对存在的一般的解释力。杜林这里的存在是对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存在的一般概括。所以杜林的哲学以世界为研究对象。而恩格斯认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世界。恩格斯指出,以世界为研究对象,就是以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及其总体为研究对象,这是古代哲学的特征,因此古代哲学也叫各种知识的“总汇”。然而,近代以来,由于科学的发展,各门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哲学也发现“世界、存在”等并不是哲学研究的对象。所以,恩格斯说:“如果存在的基本原则是从实际存在的事物中得来的,那么为此所需要的就不是哲学,而是关于世界以及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实证知识;由此产生的也不是哲学,而是实证科学。”所以客观世界不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如果以客观世界作为哲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替代了实证科学,就必然是先验主义。

由于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哲学中还能够独立存在的只有形式逻辑和辩证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哲学的对象又是什么呢?这一点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他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如果纯粹以思维为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那是逻辑学的任务,不是哲学的任务;如果以存在,以客观世界及其各种事物为研究对象,那是具体科学的任务。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个关系可以扩展或者拓展为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的关系等内容。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一般唯物主义的基本区别

一般唯物主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旧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唯物主义。旧的机械唯物主义者承认人的认识来源于感性经验,从认识内容的角度指出思维来自对外部事物的感知,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立场。但是旧唯物主义者并没有研究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方面的唯物主义性质,因此他的唯物主义就无法贯彻到底。所以,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思维的规律和自然规律为什么能如此地相适合?这正是恩格斯研究的哲学问题。也就是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仅要从内容方面进行研究,更要从形式方面进行研究,也就是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与存在的规律相统一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同于旧唯物主义的地方。

猜你喜欢

唯物主义终极恩格斯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终极发明师
试述近代经验论哲学发展的逻辑
梁启超公德观的基本内涵与文化价值研究
浅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
终极发明师
终极发明师
终极擂台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