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1-12-06梁大伟张敏
梁大伟 张敏
摘要:任务驱动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围绕任务展开教学,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阅读与写作》作为实训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在《阅读与写作》中运用任务驱动理论,探索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盘活课堂,亦盘活教材。
关键词:任务驱动;《阅读与写作》;教学模式创新
任务驱动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教学,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每个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学习,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自己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制定方案,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高效的、主动建构的学习方式,对教学而言是对教授教学方式的变革。
《阅读与写作》课程是师范生的实训课程之一。《阅读与写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重点讲授文学作品的阅读及应用文体的写作,使学生较为深入的了解阅读鉴赏的基本原理,掌握应用文写作方法。这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传统的语文教育为基础,基于阅读与写作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阅读与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应用能力。作为实训课程,支撑着共同课程的学习,支撑着经典作家作品分析、鉴赏能力,正确运用写作理论对应用文、议论文写作及综合表达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支持精通中国语言文字和基本应用文写作知识;具备运用专业知识从事教育教学和文学写作的技能,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毕业要求。
一 实践意义
1.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论的变革,“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惟一的答案。随着人类的进步,新的假设不断产生,知识并不是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学习主体对情境进行再创造”。学习也不仅经验的积累,而是由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再是简单的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交互过程。知识观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学习观的变革,在教学中势必引发变革,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新的知识观、学习观的基础上,促进教师有效地教学,学生有效地学习。
2.任务驱动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促进应用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促进应用型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从而促进应用型大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进及知识传授模式的变革。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与学的研究与实践能有效促进高校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不断提升与改进,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的知识传授水平,促进大学课堂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从而有效推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4.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朝着应用型大学的转变。应用型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大学课堂中的一些应用型学科开展任务驱动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更多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二 实施策略
1.科学论证,建构理论基础。
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课题组首先从研究方法上进行合科学的论证,用科学的方法来促进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开展。以行动研究为指导,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推进科研,立足一线教学,与施教老师共同观察、分析、反思、总结,解决实践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对《阅读与写作》课程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教学模式开展的条件及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中的制约要素等。采用课堂观察法,获得任务驱动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任务、教学评价等重要要素的运用条件。在深研理论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了解理论和实践领域内的进展,为改革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用理论规约实践。
2.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
(1)改革课程的内容,核心加辐射体系,盘活更新知识。
旧知识观下一门课程是由系统的、逻辑性强的知识经验组成。课程内容通常把一门课程的课程知识系统化、逻辑化,强调课程的逻辑性。因此,课程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注重知识本身的体系性、逻辑性。注重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体系性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心理即学生的心理的逻辑性及接受的逻辑性。因此,旧知识观下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就是传授固定的知识,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重视知识的理论性忽视了课程知识的实践性。因此,任务驱动的教学,首先改革课程的内容,结合学科内容自身的特性,重新审核课程的知识体系,确立核心加辐射知识体系,重新将知识体系通过任务的罗列,盘活更新知识,通過学生自我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知识的积累、知识体系的形成。如对《春江花月夜》的讲解不再是传统的讲授方式,借助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来还原、模拟、感受其意境之美,同时还可尝试仿写、绘画等再创作形式。并以《春江花月夜》为点,辐射出对唐诗美学特色、意境理论等理论的深度理解等。知识点跃动起来,知识体系也随着跃动起来,事实上,这一过程也是知识体系再整合深化的过程。
(2)换思维换方法,学生是主体,创设课堂教学的教学任务情境。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践的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够利用自己原有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在课程教学中,必须创设实际的情境来丰富学生的任务型学习。根据教学任务活动涉及的场景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自我探索的教学情境。而这一点在新闻写作训练中体现最为明显。新闻阅读与写作以消息、通讯、专访、调查、综述与评论为主要授课内容。除了本校的授课教师外,我们还邀请鞍山日报编辑部采访中心的工作人员,结合工作实际情况、经验与学生们学习的实际,介绍媒体中的文章样式消息、通讯、专访、调查、综述与评论,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媒体文章的表现方式,进而讨论总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中文章写作方式与文学写作上异同,基于新媒体的现代写作实践深入探究语言的修改与锤炼。学生是操作主体,也是活跃的主体,同时也使这种实践性极强的知识不沉睡于书本,立体活跃起来。
(3)积极探索任务驱动教学的操作程序。
每一个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程序为:教师设计并提出学习任务——学生接受、探索任务——师生交流、分享任务成果——师生进行任务成果评价——师生共同反思、总结任务。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开展中操作程序的明确是有效开展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在整个程序的操作中,任务是核心,师生通过探索任务来展开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创设任务,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使学生在任务中探索与任务文本、自我、他人进行对话。不同任务有不同创意过程和操作过程,同一任务又有不同成果的多组展示,有评比,有交流,有反思,有借鉴,有启发,有融会贯通。
三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1.培养效果突出。全员参与,积极性很高,学生反响好,且释放个性,发挥潜能,学生潜在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被挖掘出来,“真才实学来得更为真切”,这是学生们的共同感受。在全程参与过程中,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发现问题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都得以提升。
2.课建效果突出。在任务驱动下的实践中,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更为深入、系统。将书本知识的运用落到实处的同时,也能见出学生知识体系建构的有效性,在师生共同的生发和创新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意想不到的提升。实践中获得的创意和经验又启发课程的“翻新”。
3.自我价值建构和认同等积极效果突出。任务驱动下的课堂教学,不仅实现教学改革和探索的意义,学生思维方式、道德情感、行为习惯、人格塑造等价值取向得以全方位培养,又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建构和认同、群体协作中的自我肯定,从而获得积极的主动性的人生导向。学习过程的价值和意义已然超越知识本身。
四 问题反馈
1.目标设计要合理,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开放目标,三级目标要链接融合,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内容差异、个体差异、团队差异等因素。
2.避免流于程式化、简单化,深研任务驱动的内在肌理,探求知识、技能、情感融合一体的有效方式。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最能见出课下功夫。课上课下布局合理。教师要提前形成核心任务方式和辅助任务方式,有节奏地下放任务,并审核任务成果,保证课程任务的质量。课上,教师不是旁观者,是大局的运转者,组织、监管、协调,保证教学秩序的有条不紊。
4.保证课上課下同等参与度。在任务设定的方式上,要尽量做到课下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到位,共同协作完成课下任务;课上任务展示不限于一两名学生,避免任务的完成过程出现“一人开车,多人坐车”的现象。
项目资助情况: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以《阅读与写作》应用型课程为对象”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梁大伟(1981-),女,汉族,辽宁大连人,鞍山师范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研究。
张敏(1993-),女,汉族,四川泸州人,鞍山师范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