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潜移默化,教育润物无声
2021-12-06王亚兰
王亚兰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科。在疫情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充分的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结合课堂的教学实际情况,在带领孩子们识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我结合着识字教学如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价值观来分享我的教学案例。
一、结合词语教学,关注学生健康
在一年级识字《操场上》一课教学中,我结合“锻炼”这一词语教学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首先引导孩子们认识词语的读音。接着引导他们观察汉字的偏旁,记住汉字。第三,引导孩子努力从偏旁中发现秘密。 在引导中,让孩子发现,“锻炼”的“锻”字是金字旁。随机出示“锻”字的图片,让孩子认识到锻就是打铁的意思。紧接着引导孩子自主发现,打铁除了需要锻打,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仔细观察“炼”字的偏旁,就会发现秘密。孩子们从“炼”字的火字旁当中得知锻炼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需要火,从而得知“锻炼”的意思就是在高温中冶炼金属。第四步,让孩子们把“锻炼”一词放回课文中朗读,在朗读中得知文中“锻炼”的意思就是把身体练得像钢铁一样结实。最后引导孩子们思考在疫情期间,战胜病毒除了做好防护,就是要把身体锻炼得像钢铁一样结结实实。同学们从而懂得了在家也要每天加强锻炼!
整个教学过程,从汉字的读音到汉字的字形,再到汉字的本意,最后放回课文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且把课文中锻炼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让孩子们深深地懂得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这个过程既凸显了语文的工具性,更注重了语文的人文性的教育。孩子们不仅会识字,更懂得了汉字背后的含义,并且明白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我想,这个过程就是语文教育本质的体现吧!
二、把握文本核心,关注生命成长
一年级《人之初》这一课,选自古典教育启蒙读物《三字经》。这篇课文对孩子成长教育意义很大,所以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我紧紧抓住“善”和“义”两个字引导孩子们懂得从小如何做人做事,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善良的“善”这个字时,先引导孩子观察甲骨文当中“善”字上面是一只羊,下面是一只眼睛,从而认识到善字在古代指的就是心底美好的意思。然后在誦读中引导孩子联系生活实际从疫情这个事件当中寻找身边善良的人和善良的事。孩子们就能想到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医护人员以及钟南山爷爷等科学家。他们为了挽留他人的生命,冒着生命危险,逆行而上,无私奉献,都是善良的人。他们都是有心里一心想着人民的人。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一种善举!接着老师引导孩子们从小要保持我们善良的本性,长大能够在关键时刻为祖国勇于担当,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这就是一种一是“义”。然后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做到呢?就像美玉变成精美的器皿,需要打磨的过程。只有努力学习,专心做学问,长大才能有本领,为国担当,为民奉献!此时,将一种使命和责任深埋于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语文文本中的“善”和“义”的就这样悄然发挥了语文关注学生生命育人的作用。
“语言文字照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语文课努力做好语言表达工具的同时,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努力挖掘语文育人的精神核心,关注孩子生命成长,在润物无声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将真善美的光华浸润孩子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