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1-12-06王淑杰
王淑杰
摘要:新文科建设的提出,在外语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新文科建设要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良好的专业素质,具有跨学科的知识,创新型的外语人才。本文就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外语人才培养有所启示。
关键词:“新文科”;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新文科的背景与内涵
新文科的教育理念最早是由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的。该理念强调把新技术融入哲学、语言、文学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知识学习。新文科建设需要各个学科相互交叉,相互合作,新文科除了与理科、工科、医学、农学等学科交叉,还需要文科内部打破壁垒。
新文科是相对于传统文科而言的,它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促进多学科之间交叉和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与升级,从学科导向转为以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为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为支撑引领。
二、 外语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创新人才的内涵除了核心词“创新”之外,还应该包含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习能力、个性品质、道德情感等方面。外语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内涵主要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创新人才首先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创新人才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应具有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良好的个性品质素养和感恩情怀、多元的文化意识、开拓的国际视野、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创新人才应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同时,兼具相关跨学科知识。第三,创新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较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三、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不忘传承,坚持创新,以人为本,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地方高校未来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未来高校之间竞争的焦点之一。
(一) 创新人才应注重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塑造,同时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本身就具有人文属性,教育应该渗透人文教育,外语学科也不例外。 文科教育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修养、审美情操、社会责任感等,关系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 “人文性”的培养承担着引导学生关心人、 自然和社会发展的任务。人文科学教育的成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全局、整个社会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思维品质,实质上是指一个人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体现独立思考、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问题意识,同时具有跨文化观察世界和认识世界的能力。学习能力是一种对学习的自我管理,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是决定学生未来自我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创新人才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要素。
(二) 增加跨學科知识比重
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绝不仅仅是掌握一门外语,而是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熟练掌握一门或几门外语。 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应注重跨学科、多领域的培养。目前我国的地方院校的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视外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轻视专业课的现象,走入社会后,学生不能独立地进行一些实践性的工作,造成所学知识与社会严重脱节,这就要求地方院校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加强多学科的交融,外语课堂教学除了要掌握本学科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外,应重视通识课、选修课的内容,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培养一批既懂外语,又有专业知识的外语人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及社会需求选择一、 二门跨学科专业,如:法学、心理学、国际关系等,也可以跟某些院系合作,鼓励学生到这些院系来学习,以便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文科背景下,复合型外语人才不仅是文科内部的融合,更要寻求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等跨学科的结合。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与其他语言、与经济、法律等文科专业相融合,更需要与能源、建筑等理工科专业相结合。因此,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各高校应当依托学校自身的专业优势,促进外语与其他专业的融合,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三)鼓励思辨和创新
改革就是创新。教育创新首先要做到鼓励教师创新,创新教师管理和激励机制,放开教师的手脚,给予教师充分的发挥空间。 对于教育教学,创新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考核方式等。 要创新学校和地方的特色课程,形成有力的教学创新团队。鼓励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教学观摩、科研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升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活动和教育评价应始终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展开,课程的设置应与人才培养相对应。此外,还应创新课程考核机制。 要深入开展过程化考核,将学生的日常的课业表现与最终成绩挂钩,切实落实引导、指导、监督、考核等各个环节的教学工作。以“新文科、新理念”为理念,创新教育管理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等,形成全方位的改革举措。
(四)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地方本科院校外语专业设置一般分为师范和非师专业,大多地方本科院校在当地都有多所中学和外语培训机构作为学生实习基地,这为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后及时修正和补充,这样既得到了锻炼,又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不足。
对于师范教育,增设师范课程选修考取教师资格证书,中小学教育实习,讲课大赛、积极参加由外研社主办的各种外语竞赛等。另外,有组织、有计划引导大学生参加科学研究,鼓励大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丰富大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经验。学生在经历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培养了缜密的心思,坚韧不拔的品质,完备的人格以及顾全大局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
在新文科背景下,在“一带一路”倡导下,面对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和不断激烈的人才竞争,地方高校应当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应当以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及时调整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方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将课程设置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以适应新时代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 王军哲 .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类院校一流本科建设探索与实践 [J]. 外语教学,2020,(1): 第3-6页.
[3] 田秀坤 贾丽雪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20.(4):79-84.
[4] 孙有中 . 突出思辨能力培养 , 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J]. 中国外语 , 2011,(3):49-58.
基金项目:本文系鞍山市哲学社会科学立项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as202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