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份关于浮梁机器制茶厂茶工控告厂长的控告书浅析

2021-12-06帅雪邬淑芳李曼贯立娟陈泠儿王永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帅雪 邬淑芳 李曼 贯立娟 陈泠儿 王永峰

摘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摸索改制中完成,各个行业也是百废待兴,其中兴盛了千年的茶叶贸易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随着其贸易变化的背后生产制度也在变革。茶叶生产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具有明显季节性,参与的临时工多,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农民被吸引从事茶叶生产加工行业,身份亦工亦农,而因他们没有真正进入工人队伍,工资、福利等经济收入都的保障都极不稳定,这也造成了这个群体在那个时代极易爆发群体性事件,工人与工厂之间时常发生矛盾。一份五十年代的浮梁红茶机器制茶厂茶工控告厂长的控告书就是对历史最好的佐证,深挖其背后的矛盾,客观还原新中国成立时期茶叶生产改革之貌、还原浮梁红茶发展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关键词:浮梁茶;茶叶公有制;控告

《控告—浮梁红茶机器制茶厂副厂长曹良浩》此份控告书是在1951年9月16日由浮梁桃墅分厂全体工人对副厂长曹良浩发出的指控。其中控告曹副厂长剥削这一单项,涉及时间线从农历五月初三至六月初二日,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份职工心中愤恨压抑已久的文字,他们是万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表达不满。整份控告书共有1650字,其中共32个签署控告人,人名落款占据127字,正文内容1523字,控告内容包括欺骗、压迫、剥削三个方面,每项都做了详细控诉。一份简单的控告书关乎到生产制度,涉及到社会不同阶层的情绪。它不仅是工人诉求,更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故研究这份控告书不仅需要考察当时的浮梁茶叶的产业状况、还要考虑当时的政治背景、生产制度等。

挖掘控告书背后浮梁茶产业状况

1.1浮梁茶历史概况

浮梁是历史上有名的茶都,秦汉时期就有浮梁先民种茶记录。到了唐代浮梁茶更是进入鼎盛时期,王敷《茶酒论》中记述:“浮梁歙州,万国来求。”中唐元和年间(806-820年),浮梁已是赣北、皖南茶叶的主要集散地。《元和郡县志》记载:唐元和八年(813年),浮梁“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余万贯。”浮梁当时是全国茶叶重要的集散中心,茶叶税收占到全国茶叶税收的3/8。清道光年间,红茶制作工艺传入浮梁,给浮梁茶叶生产带来了技术性的革命。民国四年(1915后),江村乡严台村江智甫“天祥”茶号经营的“浮红”茶,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和平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可以说历史上浮梁是一个重要产茶地。

1.2新中国成立初期浮梁茶产业状况

通读控告书,每一项皆涉及“茶工浪费,做无用功”,单从控诉内容无法查证当时茶叶生产政策及孰是孰非,但工人极大的抱怨与当时浮梁茶业状是况密不可分的。据民国25年(1936年)《江西通志稿》第19卷载,浮梁茶园面积12万亩,位列全国第三,此后连年战争,茶园抛荒甚多,1949年一度仅存12000亩。1952年达到21864亩,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以垦复旧茶园为主,并有计划开辟新式茶园,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茶园面积逐步提升,但与新中国成立前的规模相比相差甚远。1950年2月浮梁红茶机器制茶厂建立,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国家建设的19个重点茶厂之一,承担了新中国茶叶外销的重任。笔者查阅资料,把浮梁茶建国前后的产量数据列出来,以供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浮梁县茶叶产量一览表【1】部分数据

年份计量单位数量资料来源民国29年(1940)箱25284《江西通志稿》民国30年(1941)箱17000《江西通志稿》民国36年(1947)箱9000《经建设季刊》民国37年(1948)市担16570《江西之特产》民国38年(1949)市担2000《浮红研究》

据景德镇市农业局《工商通讯》中《关于建设茶园基础地的意见与要求》记载:浮梁县1936年茶园面积为56000亩,而1949年可采茶园只有12000亩。

1949-1993年全县茶园面积及干茶产量【2】部分数据

年份茶园面积(亩)产量(吨)年份茶园面积(亩)产量(吨)194921940231197230505704195021915283197332847801195121965261197437640697.9195221864274197539246773.2195322066264197642517870.5195422174296197746775816把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年的数据做个对比,1951年可采茶园面积跟1936年茶园面积相比,可采茶园面积锐减近81.7%;干茶产量274 吨,在茶叶产能

充沛的今天,只占到3%(以2017年为例,2017年浮梁县统计茶园15660亩,干茶产量8493吨)。从数据可以看到当时茶园少、茶叶产量极低,经济基础决定了任何改变茶叶生产制度的行为都会产生矛盾。当时的浮梁红茶机器制茶厂承载着红茶外销的历史使命,茶园荒废、技术短缺、产能低下、再加上新中国刚成立很多地方都难以解决温饱等问题,造成了茶叶稀缺的现状,茶工容不得半点劳动成果的损耗。任何生产过程改变所带来的生产损耗在刚脱离半封建半殖民统治的年代是浪费,浪费就是极大的罪恶,因此曹副厂长被安上了“压迫”和“欺骗”的罪名。

从控告书背景了解建国初期茶叶生产制度

2.1茶叶生产公有制的确定

浮梁茶叶早期贸易属于茶商个体行为,其贸易所有制,即贸易领域内所有制形式的宏观表现的结构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民国时期,政府为挽救茶叶贸易也曾通过一些列茶叶改革:组织茶叶合作社、进行茶叶统制、举办茶叶贷款等,但在从根本上不触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前期下,茶业改良的种种努力是注定要失败的【3】。

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解放战争胜利后,意识到必须改变基本经济制度【4】即生产资料所有制【5】,才能使国民经济尽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但这一切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过度。1950-1952,茶业贸易被收归国有,赣皖茶叶贸易在原有由官僚把持的基础上获得恢复,茶叶贸易收归国有后开启统购统销。控告书背景浮梁红茶机器制茶厂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它于1950年建立,1954年遷厂景德镇市太白园更名为“景德镇茶厂”,当时隶属于江西茶叶进出口公司,厂房面积9700平方米,是生产出口工夫红茶的老牌厂,所生产的“浮红”在国际市场统称“祁红”,是祁红生产的重要厂家之一。从控告书内容可以看出,茶工的“公有制”意识强烈,无论是生产、计分还是开会都秉承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坚定消灭剥削,今人眼光看来不免有些上纲上线,但由此也反应出茶叶生产公有制是有效果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茶工思想,改变了生产制度,改变了生产资料。

控告书用今人眼光看像是一封哭哭滴滴的诉苦信,但在刚脱离半封建半殖民统治的当时可谓是给曹厂长扣上了一顶严肃的帽子。茶工控诉是茶叶公有制发展的必经之路,任何一种制度的存在与发展,都是由发展规律支配的,是由两大矛盾运动推动的。两大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而在茶叶公有制度的初期,显然生产关系还未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也未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一切都在一种矛盾中向前推进,而正式这种凸显的矛盾成为了日后我们回顾历史,客观审视茶叶公有制的一种佐证。

2.2“内销服从外销”的贸易原则

1949 年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仿照苏联建设的模式【6】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通过高积累低消费,满足重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除了此之外“出口创汇”也是资金积累的重要途径,在当时能够“出口创汇”的产品中,茶叶可谓是“拳头产品”【7】。所以1949-1966年间,赣皖茶叶贸易开展的原则一直是“内销服从外销”;茶叶外销量多而且相对质量好,内销量少而且相对质量差。

笔者查阅资料得知,控告书所指曹良浩实为浮梁红茶机器制茶厂第一任负责人,面对着基础差的茶叶生产可想而知其背负的压力。从生产优质出口茶的结果倒推回去,曹厂长为遵照茶叶外销的原则,各种举动无不是在不断改良加工方式提高生产效能。控告书7条指控中有2条是与生产直接关联的,分别是“生产中改变制茶方式造成损耗”、“成品四号茶重做改五号茶工人怨气连连”,此举并没有得到广大茶工的认同,控告信息可以得到两个结论,第一是曹厂没有将生产资料归为已有、侵占公用资源,总体说来是一心为公的,第二是改变茶叶生产方式遭到茶工抵制,茶工之所以抵制源于文化水平低不能理解其根本要義,因而从中也反应出所谓“压迫”和“欺骗”是茶叶公有制下的必然产物。

从控告内容了解浮梁红茶的发展历程

此控告书是1951年9月在建厂后一年半左右时间写的,而两年后的1953年,浮梁机器制茶厂所产的一级“孚钉”工夫红茶,被前苏联国家产品鉴定委员会确定为“祁红珍品”。前苏联国家产品鉴定委员会是苏联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按宪法和法律规定设置的主管国家行政事务的组织体系,它是苏联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浮梁红茶能够在众多优质外销茶中脱颖而出,足以见其产品技术的精进,而这精进的背后往往是团队、技术、持续不断的生产力在推动。浮红作为笼罩在祁红产区下的重点红茶产区,其成立之处并没有得到太多重视,从控告书关于曹厂长“剥削”指控的第二条款便可以看见端倪,摘录控告原文“再本场二批均堆打堆,曹副厂长来到我厂晚上着急我们开会,我们全体工人向他要求补发各项夜点,再初次来到开会时,已向我们说过,一切都可根据祁门照办,果使祁门有一根头发,我也可以照发给你们的,再这次他未开会,我们向他还是抢着包庇支吾着我们,叫我们派人去祁门搞证明,果使没有证明才没有发,其实他劳资合约,他还居心存在一种剥削欺骗工人的手段,他向把我们的血汗吸干,他才满意。”虽然浮梁是祁红的产区,且茶叶品质不输祁门,但是茶工的收入却相差甚远。国家采取外贸系统内部结算的方法,先按照内部调拨价计算,后按“一厂一茶一价”的原则结算,1951年浮红毛茶收购价仅有55元/担,在茶工们的努力下,从1954年开始浮梁红茶和祁门红茶同级、同样、同价,开创了浮梁和祁门并列有特级工夫红茶的新纪元,可以说这一进步离不开整个浮红产区茶叶品质的提升,而推动其品质的正是茶工的进取。在随后的几年,浮梁红茶屡获殊荣,特别是1958年12月,浮梁县西湖乡桃墅村特别荣获国务院嘉奖。

在宣传渠道及方式匮乏的年代,一份控告书就像一部录影机,记录了建国初期浮梁红茶公有制方式下的矛盾,表面看这是茶工与厂长的矛盾,实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正式这种矛盾的存在推动了整个浮梁红茶的发展。

附件:

《桃墅分厂全体工人对浮梁红茶机器制茶场曹副厂长曹良浩的控告信》全文

浮梁红茶机器制茶厂副厂长曾良浩出身欺骗压迫剥削

(甲)欺骗:

首批二级茶奉曹副厂长的面谕叫我们用大八号紧门做的,经我们全体工人做成上拣,他中途自己来我们厂叫我们又要改用小八号紧门做,到了中途再又改做是浪耗我们很大的工程,以致首批茶制好后,受了他的大影响,我们被他改做,结果实亏了三百多工。

(乙)压迫

在我们工人做到首批未完二批开始的时期,曹副厂长来了一个通知,叫我们推出几个代表去总厂开会,待我们的代表到达总厂时,他事前就把包制的集体合约全部计划好了,经我们代表看过后,内容是有剥削性质,而且不合理,我代表我们不愿意接受他这不合理的包约,他就牵制我们,以命令式给我包制也是每百斤精茶六个半工,不包也是六个半工算账,我代表们在这种压迫情况下无力违抗,只得勉强盖章,代表们带合约回厂后,把包制的内同向全体工人汇报,结果我厂全体工人极不满意,这个会就没有达到好结果

第三批的五级茶我们已经把四号茶做好了准备补伙,事前他又不通知,做好了以后他忽然的来我厂叫我们将四号茶该做五号面张,又被他压迫重做,浪耗了我们的工程。

(丙)剥削:

二级茶制成立精茶173686斤,在成本报告表以七个半工计标,他完全把表填好了再叫我们技工代表们盖章呈报上级,为什么标给我们统作只有六个半工计标,在这种情况之中足见剥削了我们工人,又剥削了国家财政。

去年工人方新发到厂共有三百十工人,曹副厂长就用逼迫包制剥削手段叫我们包制,在当时我们见了总厂机器设备没有完备,我们不愿包制,于农历五月初三至用工至六月初二日止,没人每天被他扣去工资米二盒,共计有三四十工人扣了有一个月之多,后来我们见了机器装好了。再向他谈包制,他答复我们不变,后来我们大家向他要求返还扣去的大米,他就置之不理,我们再向他要,他就要开除我们,再当时无保障之中再不敢讲话了,到现在有了工会又指引民主改革,我们把过去收了他的痛苦,今天才敢吐出来了。

再本场二批均堆打堆,曹副厂长来到我厂晚上着急我们开会,我们全体工人向他要求补发各项夜点,再初次来到开会时,已向我们选不过,一切都可根据祁门照办,果使祁门有一根头发,我也可以照发给你们的,再这次他未开会,我们向他还是抢着包庇支吾着我们,叫我们派人去祁门搞证明,果使没有证明才没有发,其实他劳资合约,他还居心存在一种剥削欺骗工人的手段,他向把我们的血汗吸干,他才满意。(例如初期烘毛茶供应夜点,集体合同里是每人每二担,应点米三升半,他发给我们工人的之后一斤半米,这里他又剥削了我们工人回事)再祁门七月份所发的工资米价是十八万多,八月份祁门发的工资米是有十七万五千五百元,他既早已知道了,何以又不照算给我工人,这里又是存心欺骗剥削。

曹副厂长再初制时期他叫姚关福同志技工,技工姚同志因个人不够身分转叫我们江如柏,汪植廷二人去定级的,預备是一部分制精茶的,另一部分是初制的,我们二人先付出好多定金共计去了十八万元之多,后来被定级的技工来厂初制都是老做茶叶的,有工人作证曹副厂长故意借词说他技术不高,说他有病把他们都打回去,可怜回乡的车费都没有,饭也没得吃,厂方又不认账,多方想法才可回去,痛不堪言,被界定的制精茶技工将近开工时期,曹副厂长对我们说,你们定好的技工我不要了,他主张用他的私人面子的工人来做,我们二人花了的定金以至无法追回,  曹副厂长在发工资时扣除了我们血汗劳动剥夺来的工资,我们收了这种重大损失是说不出的痛苦,家庭又是一个贫农成份生活都不够解决,问题我们工人一天不劳动,一天没有吃的,哪里赔得起这种大损失,曹副厂长一贯欺骗人的手段,我们吃了他这种痛苦,今天是要把吃了的苦水吐出来诉一诉。

参考文献:

[2]冯云龙主编.浮梁茶志[M].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3]陶德臣.民国时期的茶业合作化运动[J].茶业通报,2001,(1):47-48

[4]周隆宾.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反思[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184

[5]慕锡凡,徐长玉.经济政治学中若干制度概念的探讨[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38-42.

[6]邢和明.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D]:中共中央党校,2004.

[7]蒋文倩,丁以寿.建国初期(1949-1966)安徽茶叶贸易特点

作者:

帅雪,女,山东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毕业,国家二级茶艺师。

邬淑芳,女,1976年10月28日,江西浮梁,大专,国家二级评茶师。茶叶制作。

李曼,女,1984年10月1日,江西景德镇,大专,高级茶艺师。茶艺,茶文化。

贯立娟,1982年2月6日,内蒙古呼伦贝尔,大专,国家级评茶师,国家级茶艺技师。茶艺教学,茶文化。

陈泠儿,女,浮梁县茶文化研究院院长国家二级茶艺技师。

王永峰,男,1969年11月17日,浙江淳安,大专,国家一级评茶师。茶叶制作,茶文化,陶瓷文化,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