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发展视角下长三角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1-12-06杨雯雯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双循环高质量发展

摘要:长三角民营经济作为我国在税收、就业、创新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主力军,是我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然而,当今世界经济环境发生巨变,长期以来困扰民营企业的困难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善,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在此背景下,国家适时提出以内为主,以内促外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这对于促进长三角民营企业的更高质量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民营经济的健康高质量发展也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新时代背景下长三角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剖析了“双循环”新格局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以此为支撑从政府和企业两大层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新发展格局下促进长三角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民营经济,双循环,高质量发展

1“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背景

一方面,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全球经贸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巨大调整的可能。这些变化都导致我国经济外需出现严重萎缩,我国技术出现一系列“卡脖子”问题,进一步印证了未来要依靠外部经济来拉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阻力,依靠外需来拉动内需也明显动力不足。

另一方面,从国内形势上看,目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比较优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都导致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全面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立足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故在此背景下,2020年5月14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并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新格局的构建,对于推动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进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繁荣,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新时代长三角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产业能级低

民营企业大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地从事纺织品、工艺品、日用品等低附加值制成品的生产,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无法满足当下国内日益丰富的市场需求。目前的长三角民营企业主要以“出口导向型”企业为主,在外贸竞争中,“轻、小、集、加”型出口产品仅具有成本优势,易受出口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加之当前国际局势的动荡和新冠疫情的冲击,使得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外部需求急剧减少,“两头在外”型民营企业面临空前的生存压力。

2.2融资压力大

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时常出现并且最难解决的“拦路虎”是融资问题。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能被公平对待,在各类生产要素的使用、投资范围及准入规则上受到严格限制,难以充分获得同国企及其他形式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加上民营企业大多存在企业单体规模小、管理松散、治理结构不规范、抵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使得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差、收益不稳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其信任度不够并将其拒之门外,最终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存在且突出。

2.3转型升级难

目前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体制、“一人独大”的管理模式等弊病突出,企业内部架构不仅增加了经营风险,企业集团化和管理粗放也导致竞争力不强,企业转型升级面临巨大压力;其次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低下,核心竞争力不突出,产品转型升级困难重重;再者民营企业在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上不够重视,专业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企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民营经济的促进作用

3.1打破“市场的冰山”,提高市场需求

随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持续推进,我们将发展的眼光更多聚焦在国内,把经济建设的立足点也主要放在国内,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提升居民消费,提高国内市场需求,减轻民营企业由于外需不足而导致的外贸压力。与此同时,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通过“高水平引进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国外优质资源,大力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产品出口质量,为企业赢得口碑并增强国际竞争力,从而带动与新型贸易国的合作,扩大国外需求,促进“高质量走出去”目标的实现。

3.2翻越“融资的高山”,减轻融资压力

在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加速构建的背景下,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一方面,营商环境逐步向好。减税降费、简政放权、减租降息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的持续深入,推动了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下降,让中小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另一方面,金融业改革措施落地。强化了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各金融机构对那些信用度高、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优的中小微企业降低贷款条件,适当放松对其的管制与约束,从而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3.3跨越“转型的火山”,促进企业转型

随着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建设的深入,党中央聚焦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突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改革生产关系,扩大有效供给,鼓励企业优化产品和产业经济结构,推动传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此外,在国际大循环中,推进引资结构调整升级,吸引外资投向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领域,支持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给国内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新眼光新路径,更新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生产能力,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4“双循环”发展视角下长三角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国际经济萎靡、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的主要承载区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样板区,该地区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重大战略的规划与实施,如何保障该地区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关键便在于如何正确规划在经济主体中占主要地位的民营经济的发展道路。通过以上对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双循环”发展现状的分析,得出未来发展路径的选择需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入手。

4.1政府层面,坚持政策引领,确保发展方向不偏差

4.1.1持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一是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适当赋予民营企业一定的自治权,激发民营主体的创业热情。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优化审批流程,使民营企业可以依法享有同等权力、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平等受到法律保护;二是要采取系列措施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政府要坚持绿色发展战略,积极促进现有的金融机制的改革调整。构建政府为担保的新型银行融资机制,不断开拓绿色融资渠道,并与民间资本紧密结合,为民营经济发展奠定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4.1.2坚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作用

一是要提振民营企业家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与决心。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针对民营经济及民营经济人士颁布的系列措施,积极为企业减税降负,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同时也要加大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宣传力度,加深民营企业家对新发展格局内涵的认识,鼓励企业家在新格局中找到发展新思路与新机遇,从而激发企业家的投资信心,使得民营企业家有决心带领民营企业实现未来更好发展;二是要大力培育民营企业家精神。将民营经济人士的健康发展提升到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向社会大力宣传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企业家、重视企业家的正气之风。

4.2企业层面,积极融入“双循环”,开拓企业竞争新优势

4.2.1加快民企产业转型

一是民营企业应致力于推动质量变革,走优化供应链,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的发展路子。要深化企业在传统产业尤其是在低端制造业上的供给侧改革,以技术创新为抓手,补短板锻长链,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加大企业在科研经费及人员上的投入,紧跟高科技市场的发展步伐及趋势,大力开发高质量新产品,持续提高企业供给端产品的质量;二是民营企业也要抓住“双循环”带来的对外开放机遇。秉持高水平“引进来”和高质量“走出去”理念,积极引进核心技术和创新性资源,对企业的落后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革新,着力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企业生产出更多适销于国内外市场的产品。同时,民营企业还要对标国际标准,加强质量标准创新,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增强产品质量的持续优化升级,打造出面向国际的高端知名品牌,全面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打造国际化竞争新优势。

4.2.2完善企業治理体系,提高人才引进力度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方式。以先进的治理结构促使企业内部各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监督与制衡。杜绝出现创业者一支独大、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等现象;二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通过在企业设置监事会、内部审计部门、技术创新部门、企业宣传部门等,充分发挥企业的各项管理功能,更好的规范和提高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三是建立起现代化经营理念。提高企业家的创新意识,打造和谐规范的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建设现代先进的企业文化,为企业获得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2.3竖立绿色发展意识,引领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

一是不断转变企业发展理念。十八大上提出,我国的基本矛盾已发生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基础尚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始终坚定不移地遵循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生态保护的相关政策。以政策作为出发点,不断改革创新,转变发展理念,将旧有的经济效益先行转变为绿色发展格局下的生态效益优先;二是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紧围绕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绿色发展体系的构建,积极引进、借鉴先进的绿色发展技术,不断夯实企业绿色发展基础,以技术创新助推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以细化排放标准改善废弃物粗排放现状,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建立健全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田玲玲,陈链,罗静,孙凯媛,周琳,王梓,陈国磊.中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J].经济地理,2021,41(01):131-139.

[2]班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背景与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1(02):154-155.

[3]李俊.全面准确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J].人民论坛,2021(02):12-

作者简介:杨雯雯(1997-),汉族,女,河南焦作人,青海省西宁市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民营经济

猜你喜欢

双循环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依托工会优势,践行“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双循环”实训模式研究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