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稻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探究与实践
2021-12-06李滢
李滢
科学教育是学校与社会的共同责任,馆校结合是促进校内外融合、提升科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利用学校周边的优质教育资源-京西稻田,将科学教育与各学科课程相结合,学习小学科学中生命科学版块内容,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
1活动依据
探究学习是科学教育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从熟悉的生活出发,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学习、理解科学知识的方法,发展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学校与科普基地真实场景、动手体验相结合,创建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获得知识与技能,才能将其转化为素养和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核心素养[1]。
2活动设计
2.1活动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了解水稻的生长过程,植物生存需要条件,了解植物的组成部分并可制造养分维持植物自身生存功能,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
科学探究目标:提出假设和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对问题进行调查,并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在教师指导下对活动进行反思和调整,完善探究成果。
科学态度目标:有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兴趣,了解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初步形成生物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
2.2资源分析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被列为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2]。位海淀区上庄800余亩京西稻田是北京最大的京西稻种植基地,有完整的京西稻加工生产线,有高校教师及经验丰富的稻农,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软硬件学习资源[3]。
3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激发兴趣,布置任务,以PBL的形式,任务分层引领,初寻京西稻文化[4]
科学课(四月,1课时):
激发兴趣,布置探究任务,明确任务和要求,引导小组制定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
第二阶段:观察探究,知识储备,在多学科学习中进行知识储备,搭建跨科骨架,多种实践方法,关注课程梯度的螺旋性[5]
(1)稻田观察(五至十月,每阶段实地考察2课时):通过接触、感受不同阶段、不同时间水稻的变化,给水稻画像
观察京西稻田自然环境,从播种(5月)、插秧(6月)、抽穗(8月)、成熟(9月)各个时期的水稻,了解植物生长过程。
(2)各学科教师校内教学(五至十月,每学科2课时)
科学教师带学生了解植物生长所需条件、繁殖方式,介绍地理位置的关系。美术教师带学生繪制水稻各个阶段生长过程自然笔记。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介绍杂交水稻对世界的贡献及科学家精神。
(3)稻田观察+科学课(2课时):挖掘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发现稻田生态系统和生态链的循环过程
观察思考稻田中有哪些动物,思考动物与稻田的关系,初步认识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4)科学课(2课时):栖息地的改变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思考人与自然如何相处
了解京西稻的发展历程,了解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讨论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讨论人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可持续发展。
(5)稻田观察、劳作、探究(十月初,4课时):实践聚集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参加劳动,亲历方法性知识的生成过程
从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观察成熟水稻,感受并接触自然,体验打谷脱粒、收割稻谷
第三阶段:交流分享,总结拓展,展示性分享,思维的碰撞与自我反思
科学课(2课时):领略分享的成果,将课程转化,促进延伸学习
小结与延伸:京西稻作为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原因;水稻种植的过程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京西稻的兴衰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表达对劳动的热爱、对食物的珍惜、感受自然的美;延伸:在学校进行分享;戏剧社可将康熙下江南发现京西稻的过程,编写成剧本进行戏剧表演
4活动价值
本次活动是一次综合性、实践性的馆校结合活动,打通了学科与生活的边界,让学生通过观察、考察、动手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究方法、掌握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对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价值的认识。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舞台,与课堂教育互补,集教育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于一体,是凝聚学生体验生活、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媒介。学生链接已有知识,构建学习模式,发现新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作为一次自然教育活动,学生参与了从稻米到食物的过程,了解稻谷生长的前半生,从一粒米到万千稻,感受生命的价值、喜悦和成就感。体会稻米对人类及其他动植物生存的重要性,了解自然环境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而认识自然、保护自然。
参考文献
[1]吕漫.利用科普基地培养小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探究和实践.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20.02.
[2]焦雯君,杜振东,闵庆文.北京京西稻作文化系统.中国农业出版社,2017.
[3]聂赛.现代都市中的农耕体验——京西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农业信息,2012(21):42-43.
[4]牛玉红.基于合作学习背景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7):10-11.
[5]包丽琴,宋兴国.水稻探究带来的收获——小学综合实践课主题研究活动案例[J].新智慧,2020(3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