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2021-12-06钟海
钟海
摘要:猪蓝耳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呈地方流行性。猪发生蓝耳病后,可使养殖户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猪蓝耳病受到了众多养殖户以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就猪蓝耳病的发病症状进行分析,简要介绍对此病进行防治的措施。
关键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临床症状;防治措施
前言
猪蓝耳病是我国二类传染病。猪蓝耳病可发生于各个季节,其中以夏季最为常见。猪蓝耳病的特点主要为发病率高、病死率高、传播速度快以及病程长。感染蓝耳病的猪不受品种、年龄及用途的限制。最容易受到感染的猪包括月龄1个月内的仔猪和妊娠母猪。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均是猪感染蓝耳病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母猪可通过胎盘进行直接传播。
一、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
导致猪发生蓝耳病的病原主要为莱利斯塔病毒。带病毒的母猪以及染病的生猪是猪蓝耳病的主要传染源头[1]。带病毒的母猪受孕后对仔猪的感染性较高,而交配感染也是此病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染病的生猪可通过精液、唾液以及粪便等传播病毒。除此之外,猪蓝耳病的发生与养殖户对猪舍消毒管理不到位也具有一定的关系。当养殖人员长期为猪群使用过量的抗生素或者为了节省饲养成本,致使猪的营养供应不足时,猪的免疫力会发生下降,进而增加其患病的几率。除了上述发病原因之外,养殖人员未对病死的猪进行妥善处理也是导致猪蓝耳病发生的原因。
二、猪发生蓝耳病后的临床症状
不同时期的猪发生蓝耳病后的临床症状也不相同。
(一)母猪发生蓝耳病后的临床表现
母猪发生蓝耳病后,其精神开始逐渐出现倦怠,其食欲与发病前相比有所减退,同时其还出现发热、咳嗽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母猪在妊娠后的105-107天期间容易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等现象[2]。除此之外,受蓝耳病的影响,母猪在发情后可出现屡次配种但不怀孕的现象。
(二)仔猪发生蓝耳病后的临床表现
新生仔猪发病后,其可出现呼吸困难、行走不稳、耳朵和尾部发紫的现象。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仔猪7天内的死亡率高达60%。断奶仔猪发病后,其体温可高达40℃以上,同时出现两眼水肿、结膜发炎以及呼吸困难的症状,受蓝耳病的影响,断奶仔猪还可出现食欲减退或不食、腹泻、消瘦等现象,同时容易罹患其他的疾病。据统计,断奶仔猪的死亡率可>80%以上,情況严重时可导致仔猪全部死亡。
(三)育肥猪发生蓝耳病后的临床表现
育肥猪发病后的临床症状较轻,仅存在不愿意吃食、轻度呼吸困难的现象,其鼻部、耳朵、尾部以及腹部皮肤可出现紫斑。
(四)种公猪发生蓝耳病后的临床表现
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其临床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受病毒的影响,公猪精液的品质会发生下降,可出现畸形精子、精液带毒的现象,从而影响其生育能力。
三、猪蓝耳病的危害
(一)生殖能力受限
猪的生殖能力可在其罹患蓝耳病后受到较大的影响。母猪在发病后会出现突然放弃进食的现象,嗜睡的症状也会随之发生。若感染病毒的是已经怀孕的母猪,其可发生流产或者早产的现象。与母猪相比,发病后的公猪通常不会出现比较强烈的反应和明显的症状,部分公猪可合并有发烧、食欲下降以及精液量减少的现象。
(二)死亡率显著增高
受抵抗力下降的影响,母猪在妊娠过程更容易发生感染,从而可造成幼猪死亡率升高。对于幸存下来的幼猪,其身体素质也不理想,常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并且容易感染其他的疾病,进而导致其死亡。除此之外,感染病毒且发病的育肥猪可出现生长速度减缓的现象,并会因为机体无法吸收营养而发生死亡。
四、综合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在养殖方面,养殖人员需坚持自繁自养,不要轻易引种。一旦需要引种,务必要对此猪进行蓝耳病检测,确认其未感染病菌后方可与原猪进行混合饲养。养殖人员需要及时清理猪舍内的排泄物和污染物,定是、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保持猪舍内的环境、饲养工具等器物干净卫生[3]。为健康的猪提供充足的饮用水,保持猪舍的温度适宜,勤通风,并且要合理的安排养殖密度,必要时可对猪群进行冲水洗浴,以帮助其降低体表温度,防止其因中暑而诱发蓝耳病。对发病的猪场进行封锁,对其周围猪场的猪进行检测,并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及时隔离已经感染病毒的猪,使用无公害处理的方法将死亡的病猪进行处理,以便及时防止病菌扩散,增加感染数量。定期对健康的猪进行病毒检测,做到尽早发现,及早治疗。养殖人员需要为不同的猪科学合理的注射疫苗。母猪在受孕前要注射一次疫苗;种公猪在断奶后接受初次疫苗,第二次注射疫苗的时间为出生后的5个月;商品猪初次注射疫苗的时间与种公猪相同,第二次注射疫苗的时间为出生后的1个月。养殖人员需要对猪饲料进行科学合理的营养搭配,根据猪的不同生长期,使用不同的饲养方式,以提高其机体的抗病能力。
(二)治疗措施
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针对猪蓝耳病的治疗,临床上还没有特效方法。根据以往的临床治疗经验,可以使用长效土霉素、四联疗法、安钠咖与异丙嗪及复合维生素B联合用药等对感染病毒的猪进行对症治疗,以改善其临床症状。
1.长效土霉素:为患病的猪进行肌内注射,每千克体重注射20毫克的长效土霉素,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天。
2.联合用药:每千克体重注射1万~2万国际单位的链霉素;每千克体重注射2万~4万国际单位的青霉素;每千克体重注射1~2毫克的地塞米松;每头猪注射30~50毫升的清热解毒注射液;每日进行1次治疗,3天为一个疗程。
3.浓度为30%的安乃近联合其他药物:每千克体重注射1~2毫克的异丙嗪注射液;每头猪注射5~10毫升浓度为30%的安乃近;每头猪注射5~10毫升的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每日进行1次治疗,3天为一个疗程。
以上药物可以采取分点肌内注射的方法进行同时应用。
结论
总而言之,猪蓝耳病的防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只有不断的对此病进行研究,才可以更好地控制猪蓝耳病。猪蓝耳病可影响猪的产量以及质量,为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场需要积极做好对此病的防治工作,尽量缩小病毒的传染范围,彻底将病毒的传播源头阻断。猪蓝耳病并不可怕,只要养殖户能够认真的做好猪蓝耳病的防治工作,不仅能够较好的保障养殖户的经济,还能够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1, 17(05):137-138.
[2]郭逢军.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21,15(11):199-200.
[3]周海,韦绍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特点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8):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