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1-12-06东北林业大学刘晓光

绿色财会 2021年9期
关键词:会计学本科生毕业生

○东北林业大学 刘晓光 丁 华 王 萍

一、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

相比于其它专业,会计学专业的通用性较强,在各行业都有用人需求,使其就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由于对就业前景的良好预期,使会计学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我国不同省份(直辖市、自治区)高等院校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数量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我国不同省份(直辖市、自治区)高等院校开设会计学专业数量表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有674所高等院校开设有会计学专业,占我国本科院校的50%以上,这使得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数量不断增长,从而不可避免地给其就业带来一定压力。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往年一些能够招收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的第三产业恢复缓慢,公务员等招考工作有所推迟,这给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各级政府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并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性岗位,开展“云招聘”等就业沟通渠道,但没有使就业率发生太大波动。

从总体就业率来看,近5年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率平均在91%左右。其中“双一流”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本科生以及财经院校的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很高,超过94%;而普通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率有的不足89%。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咨询公司、行政事业单位、企业、自由职业等。就业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出纳、会计助理、会计核算、财务分析、项目管理、预决算、内部审计、税务、投融资、资产评估、注册会计师审计及其它鉴证业务、其它财会类相关工作、教师等。

从就业质量来看,“双一流”高校的会计学专业本科生以及财经院校的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就业主要集中于金融机构、国际“四大”或国内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大型国企、知名上市公司及政府部门,大多数学生对就业单位比较满意,就业质量较高。其它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就业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就业很理想,而有的学生则不断降低标准。

从就业城市的选择意愿来看,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及杭州、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备受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青睐,近3年选择二线城市就业的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但总体而言,一、二线城市的就业情况苦乐不均,很多学生觉得和自己预想的有很大偏差。选择三线城市、乡、镇和四线城市的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合计约为19%,但就业单位的稳定性很强,大多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

二、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的原因

(一)非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竞争

会计行业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这使得部分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的本科生也可通过攻读第二专业或者自学参加会计专业的各种资格考试力图进入会计行业。例如初级会计师的报考资格并没有专业限制,只要是高中以上学历即可,这使得包括高职高专在内的很多非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学生也在积极备考初级会计师,如表2所示。

表2 全国初级会计师报考人数 单位:万人

由表2可以看出,除了2021年报考人数小幅下降以外,报考初级会计师的人数每年剧增,尤其在2018年,相比2017年增长率达到了116%,这也说明想入职会计行业人数的增多,跨专业竞相考证使得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倍感就业压力。

(二)用人单位提高聘用标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许多财务会计方面的核算工作、重复性工作将由财务机器人替代。人工智能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取代了许多基础性工作,这些基础性工作往往是会计学专业本科生毕业时能够胜任的工作,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会计学专业就业的门槛。清华大学停止会计学专业本科招生也说明低端的会计工作将被逐渐淘汰,而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的价值将集中体现在设计、分析以及管理等方面。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用人单位更需要复合型的会计学专业毕业生,需要他们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度融合并具有自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应聘申请表中难以量化和体现。所以用人单位的普遍策略是提高聘用标准,目前很多上司公司对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要求都是毕业于“双一流”高校或者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拥有会计或经济类相关资格证书,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机会,对其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三)实习流于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的校外实习一般包括,学校组织的实习、毕业实习以及学生利用假期时间主动寻找实习单位进行的实习三个部分。很多上市公司在招聘时都要求会计学专业的本科生要具有实习经历,为此有的学生会利用假期自己找单位实习,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做的工作都是粘财务票据、整理资料或者在银行大堂从事咨询服务等工作,专业技能无法得到提高;还有的学生只是托关系开出了实习证明,并没有真正参加实习。

对于学校组织的实习,又可以分为在学校所在地进行的实习以及在老师带领下去外地实习。会计部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之一,很多资料涉及到企业的财务机密不能外传,这使得学生们难以接触到较为复杂或者较为关键的会计工作,更无法直接进行操作或者全程参与,致使实习变成了单纯的参观。

各高校一般会在大四学年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用于毕业实习,然而很多学生往往将这段时间用于找工作、准备各种考试等,实习只是徒有虚名,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四)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的认知不足

很多会计学专业的本科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真正对什么感兴趣,也不了解会计学专业到底能胜任哪些方面的工作,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致使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能力的限制导致就业可选择范围减小,同质化趋向严重。

各高等院校在学生就读期间会开设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或是讲座,这对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择业有很大帮助,然而有些学生并不注重这样的课程或讲座,上课期间看手机或者学习自己觉得重要的课程,更有甚者不去上课,认为耽误时间。就业应聘时对自身定位偏高,要求薪资高、工作环境好、工作轻松,不愿意从基础的岗位做起,最终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

通过实地调查、网络问卷调查以及随机访谈发现很多毕业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并不明确,跟风式现象较多,被动地选择城市、工作岗位以及考研、考公务员,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偏好,个性化不突出。

(五)城市间发展与竞争的差异性

普华永道、德勤、安永、毕马威这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是很多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理想就业单位,“四大”的总部都在一线城市,其它办事处也都在一、二线城市;很多知名上市公司、外企、金融机构总部所在地一般也都在一、二线城市。一、二线城市的岗位需求量大,可以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一、二线城市的薪酬较高,例如会计助理在一、二线城市的薪酬平均在3500~8000元,而在三、四线城市平均为2500~4500元,这使得很多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把一、二线城市作为就业的首选之地。

虽然一、二线城市的未来发展空间以及城市资源配套是小城市无法比拟的,但一、二线城市的高速发展以及毕业生的大量涌入也势必带来竞争的加剧。相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一、二线城市工作节奏快、加班多,没有过多业余时间提升、更新较高的知识库存,很多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时并不清楚这些差异以及竞争压力,盲目奔向一、二线城市,结果就业并不顺利,就业过程中波折较多。

三、改善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的基本构想

(一)改革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

会计学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不强,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很好融合,不能快速进入工作角色、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按照本院校的办学特色改革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市场需求接轨,如财经类院校应以培养素质全面的高端会计学专业人才为目标;“双一流”高校应体现其本身的学科交叉优势,对会计学专业本科生进行“通才”培养。在同一所高等院校内,对会计学专业本科生也应根据其未来毕业时是考研还是直接就业分为学术型、应用型加以差别培养,并在总体范围内,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补充。学术型应着力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并鼓励其在本科生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为学生继续学业深造打下夯实基础;应用型的培养应突出综合技能教育并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动态调整以适应人工智能、数字化的发展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转变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

观念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表达,对决策以及具体的行为过程都将产生影响。为此,转变就业观念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①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既要充满自信,又不能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应对会计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和预测,关注自己目标单位的招聘条件或者岗位需求,提前做好知识、能力和资格等各方面的准备;②应充分认识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知名上市公司和外资企业等单位接收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是有限的,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性,明确民营企业、集体企业等也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干;③适应社会的需求,在一、二线城市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情况下,考虑在小城市就业发展的方向,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并探寻更适合自己的行业和工作从而再做出进一步选择;④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关注会计行业发展的动态,积极参加学校或者相关单位、部门组织的财务、会计方面的竞赛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导师或者本专业其它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创新项目,参与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与合作,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能力选择创新、创业的方向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

(三)政府应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

为了缓解就业的总量压力,破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以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受自身专业优势的影响,在创业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创业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更好地控制成本和风险,因此更有动机进行自主创业。为此,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1],支持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投身创业。①继续出台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创业者的针对性扶持政策,在创业资金、税收、场地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②运用财政贴息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并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③对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带动本专业或其它专业毕业生一同就业的,可以按带动就业的人数给予相应补助;④免费提供政策宣传、政策咨询、融资服务等项目,实行创业政策实施的全程跟踪支持;⑤为了降低疫情的影响,应出台相应的创业保障政策,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方面给予一定的资助,消除他们的顾虑。

(四)加强高校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为了解决因疫情影响而导致的求职流动不便,高等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在线服务功能。①及时发布就业政策,依托大数据技术,收集市场需求信息,对大量的招聘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以及就业形势的分析;②提供就业指导网络课堂,讲解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择业准备、成功面试技巧、就业政策、就业协议签订、就业手续办理和就业权益维护等内容[2],在增加互动性的同时,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就业指导;③邀请会计学专业已就业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在线讲座,通过他们的自身就业经历以及就业后的奋斗历程给在校本科生提供一些建议,使其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更加明确的方向。④对用人单位信息进行审核,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求职发展意向需求实现精准就业信息推送,组织校园网络双选会[3];⑤与用人单位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对学生的简历投放、就业协议的签订等进行全程动态管理。

(五)加强校企合作

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开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它相关企业的合作,以拓展实践平台。①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会计中介机构可以在高等院校设立办事机构并派出相应人员作为校外指导教师,根据业务需要择优选拔学生,相应的财务工作分配给学生完成,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等作为考核依据,在学生的实践证明上加以注明,这一方面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企业的业务量;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提高职业胜任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②与长期合作企业共同建设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与企业财务人员一同工作,全面观摩会计业务流程,见证、分析具有一定复杂度的会计业务,结合某些特定的会计课程进行一定的业务演练和实践操作,同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跟踪考查。③企业参与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并指派企业财务主管或会计师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④定期邀请注册会计师或者企业财务负责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开展专题讲座和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会计实务处理方法和经验介绍。

猜你喜欢

会计学本科生毕业生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