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模具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1-12-06苏越周树银杨国星李扬
苏越,周树银,杨国星,李扬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
1 引言
模具作为“制造业之母”,对一个国家的工业品质量、效益及创新能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核心因素。而培养高质量模具职业人才是模具行业的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产教融合是“双高”建设院校质量、内涵提升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关键构成部分。产教融合就是要通过院校高起点、企业高层次、融合新高度,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通过校企共建特色产业学院,吸引大企业参与,打通产业链和教育链,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示范和引领。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高水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通过与行业内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深度融合,建立了混合所有制模具产业学院,基于职业教育“双精准”理念,构建了“大类招生、分类精准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 进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组建模具产业学院
专业群与行业协会、企业产教融合,共同组建了混合所有制模具产业学院,成员包括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瑞士GF加工方案、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中,瑞士GF加工方案公司是全球工模具加工设备一流供应商,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是市场占有率最高、技术最先进的汽车模具专业供应商,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汽车塑料模具生产企业。
模具产业学院是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领导下,由多元构成和投入,具有混合所有制性质的办学和生产单位。在产业学院的治理结构下,将实现行业引领、学院主导、权责对等、运行顺畅。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将充分发挥行业的引领作用,整合国内、外模具行业优质教育资源,及时向学院反馈模具产业最新的标准和数据,同时做为国际模协、亚州模协的成员单位之一,中国模协协助将模具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向国际组织推荐;瑞士GF加工方案发挥模具制造装备领域国际顶尖企业的影响力,提供世界水平的精密模具技术和加工工艺,共同投入建设国际一流的“虚实一体”校内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内塑料模具、冲压模具领域的领军企业将发挥行业影响力的优势,联合进行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的模具专业人才培养[1]。学院专业群将发挥主导作用,强力整合各方的优势资源,实施全链条人才培养,向区域内模具企业输送合格毕业生。模具产业学院既是独立办学单位,又是模具产业链上的组成部分,逐渐实现社会多元主体办学,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模具产业学院的目标就是使产教、校企的合作更紧密、信息传递更畅通、权责更清晰、运行更合理、管理更科学,使模具产业学院成为京津冀装备制造产业和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行业和企业以标准、设备、品牌价值入资,学校以专业品牌、办学资质、师资、技术、管理、场地入资,五方携手共建模具产业学院。产业学院设置理事会,理事会由企业领导任理事长,行业、校方领导任副理事长,行业企业与校方理事人数比例4:3,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负责产业学院重大事务的决策,并形成《模具学院运行状况简报》;模具专业群建设委员会主要成员为行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及各专业教研室主任组成,专业群负责人任主任,该委员会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及修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专业群建设项目的申报、专业群专兼职教师团队建设和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等;项目建设推动委员会由专业群中各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所组成,行业企业专家任顾问,负责组织专业群各项目的具体实施,并对专业群建设委员会负责。
模具产业是具有混合所有制性质的办学实体,立足于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行社会多元主体办学,构建命运共同体。产业学院中行业、企业、学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共同参与制定专业群建设计划、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技术攻关和服务等,做到行业引领、企业主导、学校组织实施、权责对等、运行顺畅。
同时,产业学院依托已有京津冀模具连锁职教集团、模具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等平台,使产教和校企合作更加紧密,促使校企合作实现内外相连、.上下贯通、点面结合、资源共享,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技能积累,承担为职业院校改革输出成果,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责任,体现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并对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搭建和完善产业学院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机制建立,制定相关的管理与运行流程,对专业群建设实行动态监控,同时引入第三方参与的评估机制,通过对内部管理质量的评价,不断促进产业学院治理能力的提升。
3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包括: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最能体现专业群特色。专业群定位是: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核心,对接先进制造产业的设计研发、加工制造、技术服务产业链,为装备制造、汽车、轻工等国家支柱产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专业群面向先进制造业、服务华北、聚焦京津冀,服务区域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产业,引领产业向精密化、智能化转型升级[2]。
专业群中各专业均属装备制造大类,与先进制造产业链的中端位置对应,是产业链中最关键的环节。群内专业组群逻辑性体现在专业基础相通、技术或服务领域相近、就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可以共享[3]。
在专业群中各专业学生都应掌握工程图学、机械加工基础、工程材料基础、CAD/CAM软件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等专业知识,具备钳工、车工、铣工等基本专业技能,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程相同。
在专业群中各专业同属装备制造大类,面向装备制造、汽车、轻工等行业,在设计制造、技术服务等领域,提供的技术和服务相近[4]。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重点在产品设计,同时兼顾零件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专门面向精密模具研发;数控技术专业体现模具的成型技术和设备的高精密加工和尖端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面向高端数控设备维护与技术服务,为精密加工提供支持。各专业所面向的就业岗位分属加工制造过程中的不同工序,前、后工序紧密连接,相关性强[5]。
专业基础课程相近,专业核心课程相通,实训资源和主要教学资源、师资都可以共享。
各专业既有侧重点,又有交叉。其中,装备制造产业产品生产流程包括产品设计、模具开发、零件加工、产品检测等环节,模具的质量和精度是产品大规模、高质量生产的必要条件,因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最能体现专业群特色[6]。
专业群中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械产品检测检验专业对应企业产品设计、模具设计、零件加工、加工设备维护和模具产品检测岗位,共同为装备制造业、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产业、轻工产业等先进制造产业服务[7]。
4 结束语
通过在办学机制体制、专业群构建、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系统性创新与实践,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已经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中的重点建设专业群,未来将进一步进行研究与实践,形成系列的可复制、可借鉴的标准与体系,全面提升国内模具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