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家底』建『档案』织『防线』抓好古树名木管理保护
2021-12-06文图邓阳川柳宁樊波
○文图/邓阳川 柳宁 樊波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古树名木被称为“活文物”、“活化石”,蕴藏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资源,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从经济角度看,古树名木是我国森林和旅游的重要资源,对发展旅游经济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从植物生态角度看,古树名木为珍贵树木、珍稀和濒危植物,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在省、市林草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在利州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利州区林业局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工作要求。精心组织研究,周密策划部署,构建起政府牵头、林业部门负责、行业部门配合、乡镇属地管理,社会公众参与的古树名木保护责任体系,深入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落细。
工作方法及成效
扎实开展普查,全面摸清古树名木基础“家底”。2017年,由区林业局牵头,联合有关地方部门,组织对全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进行普查,摸清了全区古树底数和基本状况。截止2020 年底,全区林地面积15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65%。各级政府认定和公布的古树名木568株,涉及30 科、41属、46 种,古树群落12个,分布在11个乡镇(街道)和区天曌山国有林场。主要树种包括柏木、油松、银杏、樟木、黄连木、枫杨、皂荚、铁坚油杉等,以柏木、枫杨、油松居多,分别有64 株、78 株、78 株,占比38.7%。全区古树名木按保护等级分:一级38 株、占7%,二级204 株、占36%;三级326株、占57%。按生长场所分:城区11株、乡村557株。按权属划归分:国有86株、集体269株、个人193 株;按长势分:正常株538 株、衰弱株28株、濒危株2株;按生长环境分:良好423株、较差145株。
精心整理数据,建立健全古树名木身份“档案”。组织精干力量对普查结果开展整理、分析、汇总,据此对全区568株古树名木逐一进行登记建档,以树种、树龄、胸径、冠幅、生长势、生长环境等信息,“一树一档”对每株古树名木建档立卡。注重收集与古树名木有关的历史典故、传说、故事、神话等,并做记录整理和宣传推广,进一步加深人们对古树名木的认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积极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
落实监管责任,织密筑牢古树名木安全“防线”。切实加强日常管理,辖区379 株古树名木由林业部门统一管护,其余189 株落实到个人负责管护,强化日常巡查检查等措施的落实。及时进行挂牌保护,根据古树名木信息数据库,2020 年6月-10月,对全区古树保护所需挂牌全面进行挂牌登记,组织相关乡镇(街道)和天曌山国有林场就古树和古树群挂牌工作进行现场操作培训,全面完成古树和古树群挂牌保护工作。建立救助机制,全面调查濒危、衰弱的古树基本信息,组织相关专家对全区30 余株濒危、衰弱的古树进行包树箍、支撑、土壤改良、病种害防治工作等保护措施,对白朝乡枫杨古树群的80株古树进行了树洞封堵。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地域分布较广,管理难度大。全区568株古树涉及11个乡镇(街道)1个林场73 个村社;城区11株,乡村557株;散生古树324株,群状244株。涉及区域广,大多古树散布在乡村,管护难度大。
病虫害较凸出,防治难度大。经调查,全区有142 株古树名木存在病虫害,占全区古树名木的25%,其中,以白蚁、天牛等虫害为主。
经费相对缺乏,维护难度大。由于全区财政资金较为紧张,导致经费严重不足,2017年以来,林业主管部门每年投入古树名木管护的资金有限,部分名木古树的保护措施和管理设施以及病虫害防治相对滞后。
下一步工作措施
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制度保障。压紧压实责任,强化属地管理,依托利州区古树名木信息数据库健全动态监测体系,及时与古树名木权属单位和个人签订古树名木保护责任书,明确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常态化跟进了解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管护措施,确保我区古树名木健康生长。不断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深化部门间协调沟通,积极报请区委编制委员会成立利州区古树名木管理机构,加强对古树名木的常态化、精细化管理。
深化管护措施,加强日常管理。加装必要设施设备,古树一般树身高大,雷雨期极易遭受雷击损害,在较高大的古树上安装避雷针,以免雷电击伤树木。加强支撑保护,对树木空朽、树冠生长不均衡、有偏重现象的树木,在树干合适部位加装三角架进行保护。定期检查树木生长情况,及时截去枯枝,保持树冠完整性。加大防病治虫力度,强化日常维护,对濒危、衰弱的古树名木及时进行诊断和开展救助等保护措施。
加大宣教力度,促进形成共识。用好报、刊、网等媒介,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古树名木的生态、科研、观赏和价值,不断提高公众爱护、保护古树名木的意识,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对古树名木进行监管和保护;要认真组织林业部门和行业有关人员学习《四川省古树名木认养办法》,强化部门人员专业素养。积极推进古树名木认养工作,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古树名木认养活动中来。要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活动,使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紧抓历史机遇,融合林旅发展。紧抓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历史重大机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深化古树群文旅融合建设,积极促进全区古树名木充分融入文旅各项目。将白朝乡李子坝望春玉兰(辛夷)古树群、魏子村沙梨古树群、新华村欧家大院银杏古树融入白朝乡月坝村乡村旅游项目;将三堆镇龙池村铁坚油杉古树群、五郎村铁坚油杉古树群和白龙湖库区古树资源融入白龙湖旅游景区文化;将龙潭乡柏佛村云山青冈古树群和龙潭乡其余村的古树资源融入芳香南山旅游项目;将天曌山国有林场油松古树群融入天曌山风景区,充分激活和释放古树群的文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