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设计类专业学生心理现状与对策

2021-12-06

纺织服装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办学心理健康心理

张 娟

(东华大学 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上海 200051)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各高校要尽全力优化升级中外合作办学的效果和质量,推进我国国际优秀人才的培育工作。截至2019年6月,我国已经审批成立了2 431个中外合作办学组织或专项。相关数据显示,这些组织或专项每年的招生数量高达15万人次,在读学生高达60万人次,其中90%都是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达200万人次[1]。随着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各高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一、 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为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在心理和生理层面上的协调健康发展,各高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教育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于2016年12月出台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各高校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并作为学校的目标严格施行。教育部于2017年12月又出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各高校育人体系的范畴应当涵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继而中共教育部党组于2018年7月出台《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旨在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律性发展,让学校围绕学生的心理诉求以及实际情况开展优质的咨询服务,最终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纲要指出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行、素质教育联系起来,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有别于普通专业学生培养,在教学模式、管理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由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多、时间紧,学生还要接受跨国培养,因此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3]。截至2020年4月,我国(包含港澳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以及项目开发的设计类相关本科专业共有131个,包括艺术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机械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飞行器设计八大设计专业课程类别[4]。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就读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学生,尤其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性格更加张扬,想象力更加丰富,更容易受到外界不同信息的影响。因此,通过分析中外合作办学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基本特点和心理现状,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积极引导,主动干预,增强学生的各项心理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二、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设计类专业学生特点

中外合作办学设计类专业学生女多男少,比例极为不均,甚至部分设计专业全班没有一个男生。由于受到家庭成长环境、专业培养要求、就业压力和中外合作办学校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

1. 学生家庭状况

中外合作办学设计类专业高额的学费提高了学生的入学门槛,只有家境殷实的学生才会选择这类专业,而且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而言,选择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出国学习,这也是学生选择报考“2+2”或者“3+1”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者项目的初衷。殷实的家境以及从小优渥的生活使一些学生眼高于顶,不甘平凡,特别是在物质层面既不容易满足,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学生个性张扬,重视自我感受,但不能清晰认识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不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挫折,独立生活能力较弱。

2. 学生学业状况

尽管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设计类专业生源质量逐年提升,但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对于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设计类专业学生来说,既要适应全新的大学校园环境,又要适应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以及全英文授课环境。此类专业的教学模式通常将产出作为重要指标,需要学生在课后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设计练习、思考和动手实践。很多学生缺少时间管理意识,专业课程结束前连续熬夜完成作业,身心处于“高压”之下。“2+2”办学模式对有意向转学的学生造成较强的时间紧迫感,如达不到外方入学的专业课及语言要求,则无法获得转学学习的机会,部分转学不成功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会因此受到打击,产生消极情绪,成绩直线下降。

3. 学生价值取向

中外合作办学在丰富多元文化建设的同时,西方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的三观。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教师会将自己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融入到课堂教学和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原版教材的使用以及互联网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学生更加直接地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设计类专业学生关注国外流行趋势、设计思维和设计理念,在不同文化带来的冲击、价值观念的中西碰撞之下,某些思想意识不坚定的学生表现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减弱[5]。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活动之中,也没有一定的集体意识,不能从集体的角度考虑问题,部分学生感到集体生活不如在家优越,很难融入到集体环境中。

三、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设计类专业学生心理现状

进入大学学生开始独立生活,与人交往,迈向社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格系统,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标准。但是处于此过程之中的学生在心理层面仍然不具有像成年人一样稳固的结构,他们的意识、价值、观念正在迈向完备阶段,但又不处于完备阶段的时期[6]。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设计类专业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学生压力相对较大,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困扰。

1. 学习压力相对较大

中外合作办学开设的专业课均使用英语或双语教学。学校在教学时引进外方的全套教学体系,并以外文教材进行授课,设计类专业学生承受语言和专业学习的双重压力。尽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面向中国大陆地区招生时有一定的英语要求,但是高考录取的中国大陆学生普遍听说能力较弱,进入全英语教学环境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学生英语语言熟练度直接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尤其对于想要申请海外深造的学生来说,不仅要专业成绩优秀,而且语言也要达到一定的要求,这是很大的挑战。大部分设计类专业学生在大学第一年学习中没有信心在课堂上用英语表达,也无法完全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和作业要求,学生进入第四学年更是面临毕业设计、全英文毕业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巨大挑战。

2. 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弱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动机和技能三要素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维度是相互对应的,这些要素和维度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它们互为补充、不可或缺[7]。在全英语授课模式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学生能够提高英语水平,但实际上他们并不能应对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乐观。在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教师沟通过程中,由于语言知识、文化知识、交际能力、跨文化敏感度等方面的缺失,学生很少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设计类专业学生比一般专业学生情感丰富且敏感,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往往随心而定,任由自己的情绪发展变化;同时他们也比较敏感、多疑,容易陷入自我焦虑和自我否定的不良状态中,在渴望被理解的同时缺乏有效的沟通能力,缺少团结、互助、信任的人际氛围。

3. 心理平衡能力较差

有的学生进入崭新的大学环境后,极易出现心理失衡,尤其是当自己的理想信念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时,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难以平衡,渴望知识但又意志薄弱、行动力差等[8]。相较于一般专业的学生,设计类专业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自我评价较高,较难掌控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情绪,在压力面前容易崩溃;面对挫折与困境不能很好处理,心理平衡能力较差;面对来自同学、学校和社会的压力时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否定等消极思想,在挫折面前容易丧失信心。学生往往只用自己的主观认识去观察事物、了解事物,极易因自身的情绪波动影响其对于事物的看法,评判可能会偏离正确的方向[9]。此外,这些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过于依赖自己的感性判断,缺少理性分析能力,容易导致思想偏激。

四、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设计类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把握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规律,了解并掌握设计类专业学生特点和心理状况,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得当措施,降低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率,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学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1. 建立健全中外合作办学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充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知和知识储备,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从中外合作办学设计类专业开设的通识类课程来看,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整体教学计划的院校或者机构较少。基于中外合作办学规律,要把握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各个年级学生的心理需要为依据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不同阶段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从心理素质培养、心理问题咨询、心理问题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全体学生,是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切实可行的路径与方法。编写适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特点的科学、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开展线下教学、线上指导、案例分析、心理教育工作坊等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发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渗透性,整合学科资源,构建由心理健康教育、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组成的课程体系,将心理课育人、思政课立德和专业课启智融会贯通。

2. 搭建中外合作办学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

拓展传播渠道,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网络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与教师面对面的咨询方式由于学生碍于情面,即便心理出现问题,也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导致辅导员或者心理辅导教师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无法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帮助。创新宣传方式,搭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是新时代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抢占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补充。网络平台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拓展了教育途径,即便学生留学海外,也能获得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网络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库,建设融思想指导、知识普及、服务咨询于一体的便捷、平等、互动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3. 建设中外合作办学类高校学习支持体系

以学生为本,围绕生源构成国际化、学生未来发展需求多样化的特点,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学习支持体系。以东华大学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为例,一方面学院通过导师、企业、问题、课题四元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学科协同”“校企协同”“跨文化协同”的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提供包容的学习环境、专业的学习指导和有效的学习支撑;另一方面,学院面向未来文化创意与时尚科技创新的融合,增加课堂开放性与共享性,实现跨学科多层次的共融式教学实践管理模式。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习支持体系重视与学生的沟通,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下的课堂壁垒和年级隔阂,为各类学科背景及各层次的学生共享开放,跨年级、跨专业普及专业知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学习支持体系通过师生联席委员会、专业导航工作营、个人辅导、例会、班会、谈心谈话等多种方式做好师生沟通交流工作,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五、 结语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既要把握中外合作办学规律,关注学生学业发展、个性发展、职业发展,又要兼顾学生心理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很多挑战,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西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等宏观和微观层面的深度融合创新,对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一流时尚创意人才除了应具备国际一流的时尚领悟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和多元文化视野外,还应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跨文化交际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全方位育人工作不可忽视的环节,要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建立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最终实现设计类专业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办学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