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分省市"'十四五'民生规划"亮点"连连看"

2021-12-06赵越凡

福利中国 2021年4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社区

• 本刊记者:赵越凡

【编者按】到2022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群体将占总人口的14%,这标志着我国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家战略后的第一个五年。增进民生福祉、改善生活品质、走向共同富裕等目标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随着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养老”成为各地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后,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杭州市、山东省、湖北省、河北省等老龄化较为严重的省市结合各自的特点积极应对,纷纷出台“‘十四五’养老规划”。本文撷取其中一些亮点,以飨读者。

北京市:高质量养老,“划定“四种模式

伴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带来的巨大养老需求,《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已正式印发,并提出“幸福晚年养老计划”(以下简称“养老计划”),将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新城普惠养老、京郊小镇养老和环京田园养老“四种模式”,实现从补贴、医保、优待支持到服务标准规范的“四个打通”。

核心词:盘活养老驿站

受财力限制和传统观念影响,居家养老仍在养老模式中占比超九成。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累计建成运营1000余家养老驿站,中心城区基本实现照料中心全覆盖。“养老计划”提出,鼓励社会力量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医疗照护服务,将养老服务送到老年人的床边、身边、周边。此次“养老计划”还将发力打造新城普惠养老模式,让养老驿站更具活力。

核心词:环京“拓荒”养老

由于中心城区覆盖率较高,在不断激增的市场需求催化下,北京的养老版图正徐徐向京郊及环京地带继续“拓荒”。“养老计划”提出京郊小镇养老模式:选取一批风景秀美、环境宜人的小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养护、森林康养等养老服务。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表示,对于环京养老,此次“养老计划”从基本医保到养老服务标准均提出“四个打通”的要求,包括打通补贴扶持政策,打通医疗医保政策,打通老年优待政策,打通支付端缺口政策。

上海市:2025年实现基本民生保障普惠均等

2020年底,上海全市户籍人口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3.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6.1%,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且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

核心词:民政“上海模式”

近日上海市副市长彭沉雷介绍了《上海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上海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明确了“到2025年,上海将实现基本民生保障普惠均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超大城市民政工作‘上海模式’”的工作方向。

核心词:“长三角”创新

据介绍,面向“十四五”,上海将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应保尽保。在推动区域再协作上,三省一市将推进建设长三角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和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实训基地,鼓励养老服务企业跨区域发展,推进落实异地享受养老服务补贴等养老福利政策,推动长三角康复辅具产业链供应链的互联互通等。在推进联动再发展上,上海市将不断扩大社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事项范围,逐步实现长三角社区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通办,推进长三角地区社会治理数据互联互通、集成分析和综合运用。

重庆市:50条举措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重庆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720余万人。重庆市民政局编制出台《重庆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发展制度等六方面着手出台50条举措,促进人民群众高品质养老生活。

核心词:农村居家养老全覆盖

重庆市民政局将围绕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全市养老服务多元化供给、多层次发展。继续深化推进城乡“三助”行动,在全市38个区县和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等全覆盖推行“助餐、助浴、助医”三助服务。预计两年内建成运营431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5200个村级互助养老点,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核心词:护航养老护理人才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庆市将出台养老护理人才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找准人才引进渠道,加强整合养老服务人才特别是城乡剩余劳动力资源;整合劳务公司、培训机构的人力资源;推动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此外,重庆市还将加快推进养老护理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试点工作,设立养老护理员薪酬等级体系,指导发布基本工资标准;试点开展保险补贴、荣誉奖励以及养老护理员优惠待遇制度,加强对养老护理工作成效和服务过程监管,加大对失信养老护理员和养老机构的制度性约束。

杭州市:发放养老电子货币“重阳分“ 推行“大社区养老“

杭州市民政局关于印发《杭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杭州规划》”)提出,到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并建立标准统一规范、全域通存通兑的长效服务体系。

核心词:“养老电子货币”

2020年,杭州市在全国率先创设全市通用的养老电子货币“重阳分”。这实际上是杭州市发给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电子津贴,分为“失能失智照料服务”和“高龄普惠服务”两种。高龄普惠服务无须申请,民政部门将主动发现并确认享受对象,直接发放到老年人社保卡(市民卡)中。失能失智照料服务由申请人本人向户籍地或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杭州主城区重度失能失智的可享受每月1820元,中度失能失智的可享受每月1330元。“重阳分”按月发放,可在购买养老服务时结算,包括基本生活照料、助餐、助浴等多项服务。

核心词:“大社区养老”服务圈

这么多人都去养老机构不现实,怎么办?《杭州规划》提出了多种养老模式,“大社区养老”模式就是其一。每个大社区会建有一个社区照料服务中心,把专业性的服务延伸到家里,并引入康养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稳定期康复、出院后护理等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并明确要重点聚焦失能失智老人基本照护,确保失能失智老人会得到长期照护保障。

南京市:全面启动“两体系、三城市“的养老布局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如何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十四五”期间,民政工作如何开展?南京市民政局局长蒋蕴翔介绍,2021年南京将全面启动“两体系、三城市”的养老布局。

核心词:“两体系”兜底

蒋蕴翔介绍,“两体系”概括起来讲,即建设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逐年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困难群众精准救助率达到100%,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率保持100%,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覆盖率保持100%。建设规范有序社会组织服务监管体系,推动全市社会组织发展导向从数量增长转为质量提升;全市获得评估等级的社会组织数量达社会组织总量的50%以上。

核心词:“三城市”一体化

“三城市”,即加快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城市,养老事业产业协调发展颐养之城,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基本民生服务一体化城市。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城市:城市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从98%提高到99%,农村和谐社区建设达标率从96%提高到98%,每万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从17人提高到20人;建设养老事业产业协调发展颐养之城: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服务站点社区覆盖率达到80%。

山东省:2025年社区养老设施配建率达100%

经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山东规划纲要》)印发实施。其中,“加强公共服务保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被列入“十四五”期间山东重点实施的14项战略任务之一。

核心词:长期护理险全面覆盖

作为全国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省份,“十四五”期间,山东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山东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由长期护理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组成的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满足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刚性需求。全面实施职工护理保险制度,完善不同失能等级和护理模式管理服务标准,并逐步将参保范围扩大到城乡居民,2025年年底前,实现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

核心词:四级网络,深度融合

“十四五”期间,山东全省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在县级层面,至少建有1处以失能特困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在街道层面,建设具备全托、日托等功能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022年底前实现街道全覆盖;在乡镇层面,新建或依托现有乡镇敬老院发展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025年年底前,乡镇覆盖率达到60%以上;在村(社区)层面,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设施,2025年年底前,实现城乡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全覆盖;在家庭层面,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信息化改造,引导发展“家庭养老床位”,依托专业服务组织开展居家上门服务;在推进医养康深度融合方面,2025年底前实现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河北省:出生条例助推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为破解当前养老服务难题,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河北省制定出台了《河北省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何书堂表示,《条例》的出台对于规范河北养老服务行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推动全省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核心词:布局农村养老

当前,大多数老年人是居家养老。《条例》共十一章七十条,对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和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充分考虑河北农村养老服务实际需求,强调了各级政府应当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动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均衡合理布局,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社会力量建设互助幸福院、养老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因地制宜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

核心词:健全机构养老

在机构养老方面,《条例》从登记备案、入院评估、服务内容、人员要求、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规范性要求。在医养结合方面,《条例》突出强调统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设施、资源,发挥互补优势,推动形成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的格局。此外,针对养老服务行业投入大、难以留住人才的现状,《条例》在资金扶持、政策优惠、金融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扶持措施。

湖北省:养老服务工作疫后重振有力

湖北省民政厅在2020年度省养老服务厅际联席会上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筑牢基本养老保障底线,增加扩大惠普养老,强化居家社区机构和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核心词:明确养老重点

联席会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养老服务工作的重点:第一,科学编制出台《湖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结构,筑牢基本养老保障底线,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第二,促进普惠养老扩面增能,打造品质养老幸福高地;第三,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引导机构连锁化运营服务,重点提升对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护服务能力,并充分发挥社区平台纽带作用,在街道、社区、小区形成衔接有序、功能互补的三级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第四,支持医养结合、康养结合养老模式。

核心词:“人工智能”服务养老

武汉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目前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21年至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将在中心城区(含开发区)打造“人工智能养老示范区”,建设人工智能养老社区服务骨干网,每个街道建成1个人工智能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023年至2024年,武汉争取建成3家“智慧养老机构”,在中心城区(含开发区)建成2至3个“人工智能养老示范区”、50个“人工智能养老实验社区”,人工智能养老产业规模达到20亿元以上。

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制度

安徽省养老服务“十四五”规划专家研讨会聚焦安徽养老服务发展成果,展望“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前景,邀请业内专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核心词:率先建立养老公共服务清单

据了解,当前安徽全省已有35万老年人被纳入特困供养范围,77.9万老年人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实行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惠及59万低保老人、覆盖面达到75.7%。

截至目前,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全省运营中的养老机构总数2456家、床位39.4万张,省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总面积达到192万平方米。全省护理型床位总数达到15.6万张,占比达到39.6%。与此同时,全国首个世界银行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落地安徽。

核心词: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目前,安徽省已经全面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初步建立养老机构综合监管机制。到2025年,全省将全面形成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因地制宜发展养老产业,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江西省:“十四五“持续发力健康养老

预计到2025年年末,江西省老年人口数将增至85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升至18%。江西省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肖守渊表示,“十四五”期间江西省应加大工作力度,构建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全省老年人健康服务水平。

核心词:增加为老服务供给

加快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进度,推动全省各级老年康复医院、老年护理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的建设。在全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广泛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创建工作,为老年人就医提供更多帮助。普及健康生活,树立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理念。推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健康指导,不断完善预防及干预机制。将老年人群纳入健康素养监测重点人群,掌握其健康状况,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教育活动。

核心词:推动医养深度融合

依托各层级护理院(站)、护理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具备提供长期照护服务能力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为失能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完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深度融合。鼓励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机构发展。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托管敬老院、农村幸福院,以及卫生院与敬老院“两院一体”等模式,推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融合发展,不断补齐江西省农村健康养老服务短板。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势,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医养结合服务。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