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南“八音”曲牌艺术内涵与特征分析
2021-12-06伍莉
伍莉
“桂东南八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之一。在中国民间广泛流行,在广西一带受到城乡人民的广泛喜爱,[1]。其音律的独特以及融合性对于音乐的旋律有着明显的变化。“桂东南八音”起源、节奏、旋律、音乐节点的研究与分析,是人们能对于音乐的深入了解方式。
一、桂东南“八音”的分类
“八音”首先出现在《周礼》,意思为八种不同的音乐器材用到的八种材质。后来逐渐变化为各种各个民族的活动吹打音乐的分类。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乐器分类,再加上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乐器,不同地区运用的乐器也不尽相同,侧重点存在差异。桂东南“八音”中包含了鼓、笛、锣、钹、弦、琴、人,更加注重在不同的场合演奏出不同的声乐效果。在经过现代音乐家的推敲,简化了弦、琴,变成六人演奏。并且在2014 年将桂东南“八音”设定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
二、桂东南“八音”的特色
桂东南“八音”的起源在历史上,音乐界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在历史文献记载中,在清朝就已经出现记载说道:广西那个地方有很多能唱歌表演音乐的人,在每个场合,以至于城中小地方、每个节日、大小节日都能看到有人在演唱歌曲,还有教此音乐的官员。在此基础上,由于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开阔,更有多数当时的音乐家把当时盛极一时的曲谱带入广西,还有其他地方的少数民族代表带入进来的其他音乐文化如:《南北九宫大成谱》以及其他的吹打乐,使桂东南“八音”发展迅速。在周边地区成为具有盛名的少数地区的传统音乐代表。在桂东南“八音”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乐曲传承到其中。桂东南“八音”在历史发展中融入了大量的曲目,吸取了其他乐曲的特色。
三、桂东南“八音”分析
(一)旋律特征
桂东南“八音”中大多数的旋律都是相近的,通过一个基本框架发展衍生而来。大多数规则相似,桂东南“八音”由八种乐器组合而成,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桂东南“八音”是乐器混合演奏,按照一样的规则框架,呈现出有差异性的骨干音列。do-la-sol-mi 为基本框架:众多的音乐曲牌中,桂东南“八音”以do-la-sol-mi 为框架地占据大部分的音列排行,旋律逐渐一级一级下行,并在乐谱中不断出现,形成不同的乐句和乐段,在整体结构中凸显出整个整体布局。“八音”作品中旋律发展主要是以do-la-sol-mi 发展的歌曲,以《蝶双飞》为例,在它的旋律中以不同结构为单位进行对称发展,前两小节以sol-mi 为中心,进行上下发展;后两个小节;以“mi”为中心,音律为对称发展,整体的旋律呈现v 自形,在每一个回路上给人一种“峰回路转”的感觉。也有按照do-la-sol-mi 的中心进行的,先进行两小节后又倒回,表现为mi-sol-la-do。前面以顺框架进行,后面以逆框架进行[2]。
(二)固定节奏转变
在“八音”著名曲子中,你可以感受到每首曲子中都有不同的辅助乐器,在整个曲子中穿插在曲子中,他们在曲子中的合适地位弥补不同乐器的缺陷,将整个曲子带入稳定。在每首曲子中间有不同的锣鼓组合在整个曲子中体现,它们分为:慢槌、包槌、双槌,对曲子的作用也不一样,刚好运用在快的节奏中或者慢的节奏中转变,或者在快转慢以及慢转快、到达高潮的时候会出现这种节奏转变。由于在吹打乐中,音乐组成部分是由曲牌与锣鼓派两个部分组成,曲牌的演奏为乐器旋律,锣鼓牌为打击乐器。基本都是在锣鼓点组成,形成一个固定的节奏感。在每个节奏点的打击样式也不一样。运用不同的锣鼓点穿擦旋律中能将整体的曲子旋律做出变化,改变原有的旋律结构。突变的旋律也是“八音”的一大特色以及重要内容[3]。如《搜府》就运用了多次的锣鼓节奏。不同的节奏变化对乐器的展示也不尽相同。
(三)固定的旋律插入
桂东南“八音”在曲子中除了有固定的节奏样式的锣鼓穿插,还有固定的旋律穿插。例如:在乐曲中的鱼咬钩开始的音律在最后的结尾时又表现出来,这种固定的旋律在民间叫作相思调,相思调种类繁多但最终都会回到原来的地方,我们对此称之为相思。在乐曲结束或者一段结尾时对开头进行回顾,能够彰显曲工之妙。用在乐曲中做句逗的作用,是音乐的发展手法也是结构手法。相思调用在八音的旋律中采用固定的结构形式。如:相思调的特点:相思调作为固定旋律,在主体的旋律有着强烈的对比。主体的旋律更加简洁、直白,是带动整个节奏的旋律。相思调对比来看更加复杂。其中需要各种调的重复回调的运用,节奏也显得更加紧密。
四、桂东南“八音”的总结
(一)桂东南“八音”的环境
桂东南地区的音乐逐步贴近生活,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改变,按照题材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劳动类:描绘了人们的劳动场景如《下秧插中到田边》 《春分过了到清明》等劳动类型的歌曲。
②仪式歌:在祭祖、庙会的时候需要演唱的歌曲。
③时政类:抒发了人民对于政治的观点。
④儿歌:小孩子唱起来的游戏的知识歌。还有人民生活中的生活歌、爱情歌等,由于大多数的歌曲深入人民生活,许多人都能歌唱两首。
(二)桂东南“八音”的内涵解读
桂东南“八音”与民族交融、当时的地理环境、文化历史有着千丝万律的关系,是当地人民结合了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就像是一本书通过这个音乐让我们了解到桂东南的方方面面。生产的民情,桂东南歌曲中的采用了多数与农业相关而产生的音乐,其中《二十四节气》的歌谣更是对人民的劳动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遵循天历地法,不仅“八音”对于农业有着透漏,对于商业以及人民居住习惯、经济来往都有着深切的表达。这些都体现出歌曲在人民生活中的内涵。
五、“八音”表意
音乐的表达正是其的灵魂,桂东南的歌曲在表意上更贴近人的生活。如:许多富有特产的诗句:“妹的甘蔗在蔗园,哥的八角在山边。”给当时的婚礼习俗中的丰富的产物得出很多乡土气息,在桂东南“八音”中出现频率高、通俗易懂。
(一)修辞手法
“八音”的修辞手法有很多,例如:赋比兴、反语情歌等特殊的修辞手法。具体特征:赋比兴:“一日天光撑到黑,手杜气泡因为钱。”当地的船工生活艰辛,通过赋比兴的手法将生活的苦痛向人们了解清楚。反语歌谣:桂东南地区的艺术特色并不是语文上的反语而是运用相近词语成为一种反话的语句特殊形式。回文歌:首尾呼应,第一句一段的结尾遥相呼应成为一种景色迷人的画卷。还有关语,谐音:指的是双关语,就是在这个歌曲中另有玄机、含有另外一种意思。在共同的生活环境中,熟悉的人群采用诙谐的话语,用短句表达对某个事物的语句,生动形象且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多数诙谐生动的语言修辞对于桂东南地区的歌曲特色形成有着很高的艺术气息,也体现了桂东南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
(二)语言风格
在歌曲的语言中,其中由于本地的歌曲多由少数民族产生的,于是在当地方言成为歌曲的最大特色,民歌唱的多腔调以及变化万千的方式对于各个地区的区别也有很大的隔阂。利用方言对于歌曲的原有形态做出了保证,但是对于歌曲的传递却有了不同的影响,语言的改造,一些古老的词汇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或者简化。许多人已经无法认识到繁体字的含义,进而对于之前的歌曲也产生了影响[4]。
(三)构词
在音乐调子中许多重复词增添了许多韵律,给人一种不同的感觉,许多“abb”的调子在演奏的过程中增加了尾音,听起来更加流畅。
(四)节奏旋律
桂东南“八音”的节奏感很强,以主要旋律为框架,前后的句子节奏较为密集,中间的节奏较为舒缓,随后变化多端呈现多种节拍交响混合的场景。在前文:我们提到桂东南“八音”主要是以五种声音相结合构成的。结构清晰、语言平稳的呈现,但是在四声、六声七声的发音特点下,灵活多变也是其特点,体现了桂东南的独特风格,自然流畅,更是以丰富多样的节奏在各种场合中出现,其中变化的旋律对于音乐的音阶音律的配合是更重要的音乐延伸。律动是音乐的灵魂,对于音乐非常重要,能在第一时间分辨道这个音乐的特色,给予你更深的音乐震撼。在“八音”中他是非常配合场合的,以至于在什么场合会出现什么样的曲谱的简介。“八音”包括很多乐器,如何把握乐器的配合,在力度上速度上有着很高的技巧性。
六、结语
本文从地域背景的特点上对桂东南“八音”内涵进行分析,土地是人们叙史咏怀的地方,通过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对音乐进行分析,结合其历史原因表达出“八音”特征。“八音”是中国的乐器分类,反应了对乐曲的总结。桂东南“八音”结合了我国民族发展的历史,吸收了我国大部分的民乐特色,除了自身的旋律还纳入了更多的辅佐进程。锣鼓的节奏点把握对于整个音乐的节奏调动,代表了桂东南地区人民的智慧与生活表达,富有诗意、易于上口易于记忆,不同程度地保留了传统音乐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