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市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1-12-06刘天同郭四拜

中国种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天水市种质新品种

刘天同 郭四拜

(甘肃省天水市种子站,天水741020)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业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定位[1]。2021年7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天水市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腹地,海拔高差2000m左右,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天水丰富的农业种质资源。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按照《天水市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育种创新能力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在农业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成效

1.1 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截至2021年7月,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天水市果树研究所、天水农业学校和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育种单位,共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1706m2,其中常规条件下的种子贮藏库1648m2,贮存温度控制在-4~4℃的低温库58m2。保存各类种质资源66014份,其中小麦3901份、玉米6054份、马铃薯237份、冬油菜1252份、瓜菜52515份、花卉417份、豆类326份、油料76份、中药材34份,其他资源为牧草、棉花、藜麦、高粱等作物。已鉴定评价种质资源38226份,年更新量7804份。同时,建成甘肃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甘肃苹果种质资源库1个,保存苹果品种62个、砧木品种23个。建有苹果、大樱桃、核桃等13个树种种质资源圃,保存优良品种、优系、砧木等资源418份。

1.2 积极开展育种创新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冬小麦、马铃薯、冬油菜、蔬菜、玉米、杂粮和航天育种为主的农业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体系。冬小麦抗锈育种,以攻克条锈病菌源区(甘肃陇南)小麦抗条锈病品种选育为重点,选育出中梁系和天选系等108个携带不同抗锈病基因的小麦品种。冬油菜育种以高油量、“双低”为重点,选育出天油系油菜品种16个。马铃薯育种以主粮化品种和菜用型品种为重点,选育出天薯系马铃薯品种17个,其中天薯11号通过国家审定。充分发挥线椒育种优势,不断引进资源加强基础研发,选育出辣椒品种20个。航天育种通过选择航天搭载的蔬菜、粮油、花卉、牧草等优良变异株系,选育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和甘肃省农作物新品种审(认)定农作物新品种52个,其中冬小麦3个、玉米3个、蔬菜44个、牧草2个[2]。围绕地方资源优势,先后选育出天汪一号、天富一号、天富二号、新首红和超红星等5个苹果新优品种及4个优系。

1.3 加快推进成果转化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结合实际制定了《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不断深化与各市各县区农技部门合作,进一步扩大科研成果应用覆盖面。与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兰州东平种子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3],有偿授权成县隆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陇南民乐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推广经营天薯11号、天选54号、天选57号新品种,提高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益。各育种单位积极参加甘肃省科技活动周、甘肃省农业科技成果推介会、中国杨凌农高会等活动,推介展示自育的马铃薯、冬油菜、冬小麦、航天蔬菜等新品种,加快育种成果转化应用步伐。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每年提供20多个农作物新品系参加国家、省、市区域试验,自育农作物新品种中梁和天选系冬小麦、冬油菜、马铃薯新品种成为天水市及周边地区重要栽培品种。天水神舟绿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成的航天系列品种已推广到甘肃、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省(区)的适宜地区,“十三五”时期累计推广8.47万hm2。天汪一号苹果已成为天水市花牛苹果主栽品种之一,栽培面积超过2万hm2。引进的大樱桃优良品种在天水市已发展到0.54万hm2。

1.4 持续开展解决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利用现有资源,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及天水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积极开展育种及新技术攻关。在历年对资源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及SSR分子标记的基础上,开展小麦种质资源分子标记定位研究,在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研究方面实现突破,育成抗耐性有所提升的中梁42号、中梁44号、天选68号等小麦新品种。利用优异材料采取常规杂交育种、生物技术等开展优良品系及组配超优杂交组合研究,选育出优质、抗病、丰产、越冬能力较强的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4号,扩大了甘蓝型油菜的种植区域。顺应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广泛引进国内外马铃薯品种资源,将常规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组装配套,选育出山区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天薯11号。突破辣椒三系杂交育种瓶颈,选育出航椒绿剑、航椒红海2个辣椒新品种,攻克高色价红色素辣椒新品种选育难关,育成红色素辣椒新品种5个。

2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的问题和困难

2.1 缺乏专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科研经费支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存在周期长、工作量大的特点,资源收集、日常保存、种植繁殖、鉴定评价等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且投入资金不一定能见到明显的收益。如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等农业科研单位,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年人均科研经费仅1万元左右,用于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经费更少,已成为困扰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2.2 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基础薄弱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整理保存等任务后,需要进一步对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利用。但目前全市农业科研育种单位普遍基础设施简陋,种质资源仍以收集保存工作为主,对收集的农业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以表型鉴定为主,精准鉴定和优异基因的深度挖掘不够[1]。如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天水农业学校等育种单位目前保存各类种质资源66014份,但贮存条件较好的低温库仅58m2。保存种质资源和育种科研攻关设备短缺,育种手段单一,主要是常规的杂交育种,缺乏诱变育种、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高新设备和技术,科技创新手段匮乏。

2.3 种质资源创新人才不足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是长周期投入的重要基础科研工作,工作繁杂,但难出科研成果,需要耐得住寂寞的科研人才。但受人员编制、项目经费、工作量等因素影响,年轻科研人才储备不足,育种人才队伍梯次建设滞后,面临断层现象。

2.4 对种质资源的共享利用程度较低大部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被各家科研单位以“私有资源”“核心机密”“独门武器”的形式分散保存,用于品种选育。种质资源信息未编目保存并公开互通共享,种质资源的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各单位间也存在对同一资源重复保存、重复鉴定的情况,造成资源、人力、财力的浪费。

2.5 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还需完善天水市农业科研单位多为事业单位,受政策、制度等因素制约,农业科研部门的育种成果与企业衔接不畅,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制约着新品种、新技术的转化运用。如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制定了成果转让办法,为国家事业性科研单位成果转化做出了有益探索。2001-2020年选育登记在册小麦、油菜、马铃薯、辣椒等品种87个,但截至目前仅完成品种权转让12件(辣椒3件、油菜2件、马铃薯4件、小麦3件),而且因政策衔接问题,转让资金从财政部门拨付到育种单位历程漫长,科研与推广相互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3 天水市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对策建议

3.1 重视和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和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等10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将种质资源保护纳入政府工作计划。以目前正在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抓手,政府部门强化组织管理,科研单位负责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育种,企业进行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各部门通力合作,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做好种质资源普查、收集、鉴定、评价、开发利用工作,不断提升农作物育种的创新能力和新品种研发水平。

3.2 增加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科研经费投入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来保障该项工作稳定进行。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财政部门建立科学有序的投入机制,保证财政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有效保障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基地平台建设。针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对一些利用价值高的特色优质资源,建议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走产业化开发的路子[4]。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基础性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不单一用成果、论文等指标评价工作成效,让从业人员能静下心来投入工作,确保工作队伍的稳定性[4]。按照“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专业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人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学历深造,逐步提升现职在岗人员的学历层次,不断改善知识结构和层次,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人才储备。

3.4 推进种质资源共享利用借助“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完善提升甘肃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数据库,将市内各有关单位分散保存的种质资源及其信息编目入库,统筹协调,建立起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共用机制。对入库的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发掘优异资源,一方面作为新品种选育基础材料提供给科研单位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引导农业企业将其进行产业化开发,发挥资源应有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4]。开展联合攻关,推广“种粮一体化”,实现对“育繁推”技术模式的商业化创新,从而提高育种创新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优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能力。

3.5 细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运行中的实践检验和存在的问题,从地方法规层面完善相配套、可操作的创新政策体系,加大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奖励扶持,理顺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科研单位与财政部门、科研单位与企业等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激励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让科研人员的知识价值得到体现,提升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积极性。

3.6 推动农技推广的机制创新立足农业发展趋势,瞄准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选定一批生物育种项目,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涉农科研单位开展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工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相结合。因地制宜,改扩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等种质资源库,改造提升现有各类种质资源库(圃),设置种质资源科研试验站,增强生物育种创新综合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天水市种质新品种
圆茄新品种——“京茄黑宝”种植栽培技术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青菜新品种介绍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山东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小小书画廊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A home-grown ballet academy leaps into the spotlight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