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冬油菜品种现状及布局研究
2021-12-06李小强
王 源,李小强,刘 艳,谢 涛
(甘肃省天水市种子站,甘肃 天水 741020)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油菜栽培历史悠久,古农书有记载“芸薹种出陇氏”。1957年天水市油菜种植面积28.26 hm2,占油料作物种植总面积的2.5%;1996年油菜种植面积1.34万hm2,占油料作物种植总面积的38.2%,产量占41.5%,平均单产为1 002 kg/hm2。近年来由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种植范围和规模逐年扩大,年种植面积近4万hm2,占油料总面积的60%以上,平均单产2 250 kg/hm2。
天水市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适冬宜油菜生长,每年8月播种,次年6月收获,种收时间避开了夏收和秋收农忙季节,有利于充分调节利用劳动力,合理安排农事。种植油菜投资小、花工少、操作简便,低海拔区油菜收后还可复种豆角、大豆、马铃薯等作物。油菜地肥沃,是各类作物的好茬口,有利于轮作倒茬、调整作物结构。近几年由于气候变化,另一主要油料作物胡麻在成熟期贪青徒长,产量较低(不及油菜的一半),发展潜力不大,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因此,为了满足食用油供应、获得较高收入,扩大油菜种植是农民群众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由于气候逐渐变暖、油菜抗冻新品种的育成推广及栽培技术的改进,极大的拓展了冬油菜在天水市的种植范围,油菜成为了海拔1 800 m以上高山区的主要作物。武山县龙台镇、榆盘镇、马力镇冬油菜种植区的海拔高度已达2 200 m,在栽培措施上武山县全膜玉米原膜二次利用种植油菜是一种新的模式,推广面积约0.13万hm2,主要在海拔1 900 m以下的浅山区和川区水地,在玉米收获前或收获后用玉米点播器人工点播,播种时间比露地迟15 d左右,越冬率、抗旱性比露地显著提高,产量比露地高30%左右,可减少耕翻整地成本约1 500元/hm2。为了更好地适应油菜生产供给侧改革,促进油菜持续稳定发展,开展冬油菜品种布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天水市油菜品种现状
2019年天水全市冬油菜秋播面积3.87万hm2,品种主要有天油系列、陕油系列、陇油系列和冬油系列,其中白菜型1.86万hm2,占总面积的47.9%;甘蓝型2.02万hm2,占总面积的52.1%。“双低”油菜品种有陕油15号、陕油17号、陕油18号,总面积2.2万hm2,占总面积的30.9%。目前生产上应用的16个品种中,种植面积较大的有陇油16号(0.73万hm2)、陕油18号(0.62万hm2)、陕油16号(0.47万hm2)、陕油17号(0.35万hm2)、甘杂1号(0.32万hm2)、冬油1号(0.31万hm2)、天油12号(0.31万hm2)。天油系品种抗寒、抗旱、丰产,由天水市农科所育成,多为白菜型品种,主要有天油6号、天油7号、天油8号、天油12号、天油1358等[1],分布在山旱地,种植面积0.59万hm2,占油菜种植总面积的15.1%。陕油系由陕西省各科研院所育成,主要品种有甘杂1号、陕油16号、陕油803等,均为甘蓝型品种,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川区。
过去多年天水市油菜生产上的主体品种大多为普通品种,“双低”优质高产品种较少,近期引进的“双低”油菜陕油15号、陕油17号、陕油18号,优化了油菜品种结构。近年来天水市冬油菜生产发展迅速,面积逐年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大幅度提高,新品种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但现有品种中具有低芥酸和低硫葡萄糖甙的“双低”高产品种较少,多为“双高”或“单低”品种,籽粒品质、含油率有待提高。此外,油菜生产发展不平衡,管理粗放,投入不够,一些地方品种更新慢,种植多年已退化的老品种种植面积较大,制约着油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2 2020年秋播冬油菜品种布局意见
天水市冬油菜各类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高山区对品种的抗寒、抗冻能力要求较高,需优化品种布局,因地制宜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以抗病、抗旱、抗寒、丰产、稳产为前提,优质、高产为目标,按不同自然生态类型做到主体品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大力做好高产、优质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栽培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布局原则:提出推广的品种应是通过审定或登记的适宜天水市种植的品种;主导品种明确、搭配品种合理,突出抗病优良品种的主导地位,积极引进示范“双低”油菜新品种;开展栽培技术创新,进一步挖掘良种的增产潜力;及时调整区域布局,促进优势产区的形成,适应供给侧改革,提高种植效益。
2.1 低海拔川区
渭河、葫芦河、牛头河流域等海拔1 300 m以下的川水地区[1],渭北西部为半干旱气候,其余地区为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8~10℃,每年8月至翌年6月降雨量370~486 mm。该区土地肥沃,热量充足,冬季无严寒,适宜冬油菜生长发育。冬油菜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病虫(苗期地下害虫、早春油菜叶甲、成株期蚜虫、菌核病、霜霉病等)危害、早期倒伏、缺硼症等,应种植抗病、抗倒伏、耐水肥、丰产性好的品种,以高产甘蓝型品种甘杂1号、天油9号为主体,搭配种植陕油16号,积极示范推广陕油803。
2.2 高海拔川区
关子川区、麦积区、街子川区、榜沙河、滩歌、马力川区、清水河流域川区水地及小泉峡至白沙川区海拔1 300~1 700 m的川水地区[1],年平均气温约6.5~8℃,冬油菜生育期降水量为450~520 mm,土地肥沃,热量较充足,冬季较寒冷,适宜冬油菜生长发育。冬油菜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病虫危害、越冬冻害、早期倒伏等,应种植较抗冻、抗病、抗倒伏、耐水肥、丰产性好的品种,以甘杂1号、天油9号为主体,搭配种植陕油16号等,积极示范推广陕油803。
2.3 浅山干旱半山区
渭北全部浅山区和葫芦河、散渡河流域及清水河以北的低山区旱地[1],海拔1 300~1 500 m,年平均气温9~10.5℃,降水量350~400 mm,热量和光照充足,冬季较寒冷、蒸发量大,春夏季较干旱,较适宜冬油菜生长发育。应推广抗旱、抗寒、抗冻、抗病、耐瘠薄、稳产性好的品种,以抗冻性较强的天油11号、冬油1号、天油8号为主体品种,搭配种植天油6号、天油7号,示范推广陇油16号、天油12号、天油1358、冬油2号。
2.4 二阴半山区
渭河以南及渭北东部牛头河、清水河流域的低山区旱地,年平均气温8~9℃,降水量350~500 mm,海拔1 500~1 700 m,冬油菜生产的主要问题是冬春冻害、春夏季干旱、病虫害、成熟期连阴雨等,较适宜冬油菜生长发育。应种植抗寒、抗冻、抗病、丰产品种,以抗冻、抗旱的白菜型品种天油11号、冬油1号、天油8号为主体品种,搭配种植天油5号、天油6号、天油7号,示范推广陇油16号、天油12号、天油1358、冬油2号。
2.5 高海拔山区
海拔1 800 m以上、无灌水条件的区域,气候冷凉,冬季寒冷,热量条件较差,蒸发量较小,干旱轻,多数地区光照较少,年平均气温6~8℃,年降水量400~550 mm。油菜生产的主要问题是冬季寒冷,易发生冬春冻害死苗、病虫害(苗期地下虫害、春季油菜叶甲、成熟期蚜虫、菌核病、霜霉病)、无霜期短。应种植抗寒、抗冻、抗病、抗早期倒伏、稳产品种,以抗冻性强的陇油16号、天油11号、冬油1号为主体品种,搭配种植天油6号、天油7号、天油8号,示范推广天油12号、天油1358、冬油2号。
3 落实秋播冬油菜品种布局的措施
为了落实秋播冬油菜品种布局,确保全市冬油菜种子供应,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全力做好秋播冬油菜品种布局工作,按照油菜品种布局意见及实施办法,推进各项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把油菜品种布局落到实处。
3.1 抓好宣传和示范工作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微信、短信、明白纸等,及时向农民群众发布品种布局方案,解决好农民在播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冬油菜生产抗灾避害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冬油菜新品种示范展示工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子企业做好示范工作,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品种优势和增产潜力。
3.2 建设标准化的油菜种子基地
进一步建立健全油菜良种生产体系,建设标准化、高水平的油菜种子生产基地,保证生产用种需要。及时组织油菜品种观摩活动,选好示范繁殖品种,促使油菜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3.3 争取项目,加大“双低”油菜推广力度
现代农业要求一个好的品种不但要产量高,还要品质优、符合食用标准,“双低”油菜品种符合现代农业的要求,应抓住农民对油菜生产积极性较高的机遇,通过项目扶持,引进“双低”品种积极发展,在短期内培植成优势产业,促进油菜生产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