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新闻评论要用好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基于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获奖评论的探讨

2021-12-06刘义昆

法治新闻传播 2021年6期
关键词:评论者选题法治

■刘义昆

2021年11月7日,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46件作品获奖,其中“文字评论”获奖作品共计20件,包括1个特等奖、3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和10个三等奖。

在20件“文字评论”获奖作品中,有四篇属于典型的法治新闻评论,分别是:《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问题》(一等奖)、《莫以纪律红线为怠政懒政找借口》(二等奖)、《合村并居问题,能否在民法典里找到答案?》(三等奖)、《一法安天下:这只是香港由乱及治的序幕》(三等奖)。通过分析这四篇法治新闻评论,我们或许可以管中窥豹,归纳法治新闻评论的特点与写法。亦即,这些特点既是上述评论作品获奖的原因,也是法治新闻评论值得推崇的写法。

善用法治思维发现评论选题

社会治理需要法治思维。何为法治思维?简言之,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法律规范为基准的逻辑化的理性思考方式。对于法治中国而言,法治思维不仅必须成为公职人员的基本观念,也应该是新时代全体公民的思维方式。

《山西日报》的评论《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问题》表达的观点,正是要运用法治思维推进社会治理。文章从全省排查安全隐患的几组数字切入,提出安全检查不怕发现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发现不了问题。文章主体论证部分,逐层发出疑问、剖析原因、提出建议,认为在各类检查已经常态化、制度化的今天,事故屡有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责任心不足、形式主义作怪、发现问题的能力不高等,安全生产检查既要压紧压实责任,又要遵循专业精神。

对新闻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很多情况下,一个好的选题,能对文章写作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如何选题取决于评论者的思维方式。新闻评论的思维方式包括批判思维、独立思维、理性思维、建设性思维和法治思维等。从不同的思维出发,会发现不同的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马克思说过,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孟德斯鸠认为,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但在一些权力者的眼中,解决不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而“法治思维”缺乏的表现正是:权比法大、情比法大、钱比法大。

以法治思维为尺度,评论者才能发现社会中的真问题,才能够提出顺应法治时代的好观点。运用法治思维,《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问题》发现了一个好选题,提出了一个好观点,这是这篇评论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新闻报道促进法律知识的普及,推动立法进程;新闻评论引导社会舆论,培养社会法治理念。新闻传媒影响法治文化的形成,这是历史和人民赋予媒体的重要责任,也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业使命。作为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在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明中,新闻评论理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而要更好地实现这一使命,评论者无疑首先要有法治思维。

运用法治方式进行观点表达

新闻评论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新闻文体。法治新闻评论要做到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论证有力,就应该在写作中运用法治方式进行观点表达。所谓法治方式,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法治方式与法治思维是内在和外在的关系,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实际作用于人的行为的外在表现。对于新闻评论而言,法治思维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法治方式则指导我们解决问题。

在现代社会,法治是最大的社会公约数,法治方式乃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最佳路径。法治新闻评论所提出的解决之道,应该遵循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达到既恰当解决社会矛盾,又实现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正的目的。人民日报政文微信公众号评论《合村并居问题,能否在民法典里找到答案?》便是一例。该文结合刚刚通过的民法典相关条文,鲜明地提出了“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在处理合村并居这样的问题时,真正对标对表,把民法典体现的对公民人身、财产、人格的保护精神落到实处,把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等法治观点。

将法治方式运用于法治新闻评论,在论证时既要遵循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又要实事求是援引合适的法条、采用扎实的论据。《发现不了问题就是最大问题》一文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列举了一组敏感但有力的证据:仅“两节”期间,就检查企业近10万家,排查出隐患5万余条,停产整顿企业200家,暂扣吊销证照74家,关闭取缔68家。一些法学专家、律师等专业人士撰写的新闻评论之所以备受推崇,不仅在于他们对法律条款的准确把握,也在于他们对法治原则和法治精神的深刻理解。

法治语言是法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鸡日报》评论《莫以纪律红线为怠政懒政找借口》认为,问责是根治怠政懒政病态的“强心剂”,能让“不在状态”者醍醐灌顶,能让意志消退者精神抖擞。通过组织问责,促使怠政懒政者必须担责、勇于担责;通过建立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者撑腰鼓劲,双向发力,形成常态,进而促进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推动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文章观点鲜明、论据准确、逻辑严密、文风泼辣、说理充分,产生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全媒体时代,各种异质话语互相缠绕、对立、碰撞、转化,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衍生出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在众声喧哗的现实背景下,新闻评论更应该倡导法治语言,以堂堂正正的文风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可。相较于法律条款与法律文书,法治新闻评论是一种新闻语言,在表达上不能太过生硬,活用法治语言,能使法治新闻评论更具说服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舆论引导。中国网评论《一法安天下:这只是香港由乱及治的序幕》开头:“树欲静而风不止。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让一年来饱尝乱局之苦的香港民众看到了拨乱反正、重归太平的希望。但境外反华乱港势力显然不会善罢甘休”,简洁的语言指出香港的形势既蕴含希望又存在不确定因素;结尾“一法安天下的大幕徐徐拉开,新的历史正在上演”,形象的语言与文章标题呼应,令人回味无穷。

能否运用法治思维发现选题、提炼观点,考验着评论者的思想政治素养;能否运用法治方式实现论据扎实、论证有力,取决于评论者的表达能力。新闻评论者不仅应该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法治素养、完善法治思维,也应该不断加强法治评论实践,在不断的尝试中提升写作能力。而每年的中国新闻奖获奖法治评论,则给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样本。

猜你喜欢

评论者选题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网络新闻评论者的伦理责任问题及应对路径探析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谈诗词的选题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选题有误
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讨论和研究
仲夏夜·轻时光生如夏花
新闻评论少不了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