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伟光:知识经济时代的海归闽商
2021-12-06编辑部
编辑部推荐:新一代闽商中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高知海归闽商。他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机遇到海外接受高等教育后归国创业,通过技术到财富的转换,推动了家乡的快速发展。厦门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蓝伟光正是此类高知海归闽商的代表。
“把市场的难题作为科研的课题”
蓝伟光出生于福建武平的一个农村家庭,在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1981年,他以全省高考化学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厦门大学化学系修读有机高分子。
毕业后,蓝伟光放弃了继续读研深造的机会,进入集美水产学院任教。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在社会上“下海”大潮的感染下,蓝伟光在日常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之外,不免也动了创业的念头。1988年,蓝伟光正式下海,在武平县城和两个朋友共同承包了一个濒临倒闭的面包厂。遗憾的是,这次创业不到半年就宣告失败了。
蓝伟光意识到,做生意不是光靠拼就能成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专业的能力。
好在下一个机会很快就出现在了蓝伟光面前。1990年,蓝伟光荣获新加坡政府奖学金,幸运地成为首批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的留学生。
在新加坡的日子里,蓝伟光发现新加坡四面环海、水资源高度匮乏,水资源的自给自足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因此,新加坡对水处理相关技术的研究非常发达,科研和产业高度结合。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场的迫切需求,促使蓝伟光下定决心转换跑道,投入水处理和膜技术领域,就此与他之后四十年的事业结缘。
蓝伟光在新加坡不仅从学校学到了先进的技术,更在与企业的密切合作中学到了新加坡的实用主义精神。蓝伟光自己是这样表述的:“我在新加坡那儿最大的体会是,只要你有好的想法,钱从来不是问题。尽管如此,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学者少之又少。究其原因,还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缺乏一座沟通的桥梁。”①赵李南:《专访三达膜董事长蓝伟光:科创板“不正是为我们这些科创人量身定制的吗”?》,每日经济新闻,2020年7月22日,https://www.toutiao.com/i6852095582278779405/?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2×tamp=1595428790&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use_new_style=1&req_id=202007222239500100260772073A1C3518&group_id=6852095582278779405。这段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高度结合的学习经历,使得他奠定了“逆向思维、目标导向,把市场的难题作为科研的课题”的理念。
这21 个字此后成为一直支撑他创业的宝贵财富。
“科学、技术与工程融会贯通”
三达膜公司的诞生颇有些机缘巧合。
1996年蓝伟光准备回到厦大材料系任教时,得知原先承诺的正教授待遇无法实现了。一方面是现实的经济压力,一方面是广阔的市场前景,蓝伟光又一次选择了创业。
与第一次创业时不同的是,学成归来的蓝伟光掌握了国际先进的膜技术。
当时,中国许多工业生产企业已经开始了解并尝试引进国外先进的膜设备,然而这些耗费巨资购回的外国货进入中国后却往往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究其原因,能买到的膜设备都是标准化产品,中国企业没有针对自身的实际需求、把设备应用到生产过程中的研发能力。蓝伟光看出,设备和生产之间,需要个性化的技术应用方案作为连接的桥梁。
而这正是兼具研发和应用经验的蓝伟光所擅长的。
蓝伟光后来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说:“三达膜作为一家在中国科创板上市的企业能够捷足先登,正是因为我们具备了把科学、技术与工程融会贯通的能力及其产业化的经验与积累。”①蓝伟光:《蓝伟光视角| 仅靠中科院解决不了被美国卡脖子问题》,2020年9月24日,https://mp.weixin.qq.com/s/C0E9Sy2_C6AHmyALKCFjxA。他决定将膜应用技术方案的开发作为自己第一桶金的来源。1996年,蓝伟光在厦门火炬高新区创办了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专门开发膜应用技术,为医药、燃料、生化、食品、环保等行业提供服务,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先进的膜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这是厦门火炬高新区的第一家科创研发型公司,也是厦门第一家留学生企业。
蓝伟光带着两个弟弟跑遍全国,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客户——当年国内大型医药生产企业华北制药。据蓝伟光回忆,三达膜把自己开发的膜软件与华北制药从国外进口的膜硬件相结合,为华北制药量身定做了一条全新的青霉素分离提纯生产线,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又降低了资源消耗、减少了污染排放。②《三达膜董事长蓝伟光:分离提纯产业的“膜术师”》,证券时报,2019年11月15日,https://www.sohu.com/a/353893956_115433。这次成功为三达膜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凭借科技与市场的高度结合,蓝伟光的三达膜从此打开了市场。
此后,三达膜以膜技术为核心逐渐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延展,涵盖膜材料研发、膜组件生产、膜软件开发、膜设备制造、膜系统集成和膜技术应用等各个方面。2003年,公司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19年,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正式上市。今天的三达膜,已经是一家在膜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域深耕25年的专业化科创型企业。三达膜技术广泛应用于国内500 多家食品饮料、医药、生物发酵、化工、石化等企业,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产品销往泰国、印度、厄瓜多尔、美国、日本等国家。③《三达膜董事长蓝伟光:分离提纯产业的“膜术师”》,证券时报,2019年11月15日,https://www.sohu.com/a/353893956_115433。
“围绕产业链、打造生态圈”
2019年年底,蓝伟光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致三达人的一封信》,其中概括了三达膜发展的三个阶段:“创立伊始,三达人为国外膜及其设备的供应商与中国过程工业领域的用户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后来,我们把桥梁拓展成一个平台,喊出了‘构筑应用平台、提供解决方案’的口号;而今,三达人围绕核心技术、打造产业链、构建生态圈。”①蓝伟光:《三达膜董事长蓝伟光:致三达人的一封信》,2019年12月3日,https://mp.weixin.qq.com/s/SqsKf0Q1pdC1MpQxAU9pXw。一家龙头企业的出现,往往可以引发一个区域的产业聚集。从企业到上下游产业链,再到围绕膜技术为核心展开的生态圈,二十年多来,蓝伟光的三达膜催生了厦门的膜技术产业,带动了整个膜技术领域在中国的发展。目前,厦门的膜产业已经走完了成长和积累阶段,在世界膜技术领域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三达出发创业的80 多个专业人才,陆续成立了30多家膜技术公司。
其实,蓝伟光的故事和上世纪陈嘉庚等闽籍侨商把先进的技术和财富一起带回故乡的经过何其相似?闽商,无论身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永远心系故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知海归群体是否会成为福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催化剂,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