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特点及其保护措施

2021-12-06段亚强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河道废水环境

段亚强

(甘肃省会宁县水务局,甘肃会宁730799)

1 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

1.1 河道治理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一是河道改造及治理过程中会采用大量的建材物资,如砂土、石料等,施工组织设计时,为了减少造价成本,可能会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进行挖掘开采,从而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形成河道环境污染,甚至会留下区域性的灾害隐患。二是河道治理工程会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长时间的施工作业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同时,施工中会采用大型的机械设备,还会进行爆破施工等,这些作业行为会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河道治理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害耕地资源。我国的耕地资源非常紧缺,关于耕地资源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然而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会侵占一部分耕地资源,再加上施工中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会导致耕地资源流失。四是化学物资材料也是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采用的物资类型,化学材料的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土壤、空气质量,并且化学材料造成损害后,其修复起来较为缓慢,严重的还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五是就河道治理施工而言,大多数的项目施工处于水域环境下,如堤坝施工、护岸施工、河道清淤等,都是具有破坏性的建设项目,从而会严重破坏河道的水环境,给水域中的动植物带来负面影响。

1.2 河道治理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1.2.1 空气污染 进行河道治理要开采石料物资、运输施工建材、实施爆破作业等,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聚集在空气中的粉尘形成空气污染,而且持续作业的情况下,空气污染会更加严重。

1.2.2 水环境污染 河道治理施工产生的水污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施工污水。在就地开采砂石材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施工污水,污水如果没有进行处理就排放,会导致河道水环境污染。二是生活污水。河道治理施工时,通常施工人员采取驻地生活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污水直接进行排放,也会使水环境受到破坏。三是机械保养废水。施工机械维护保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清洗机械设备时,产生的废水会含有大量的污染物,相应的污染性较强,排放到河流中会危害水体健康。

1.2.3 废弃物污染 废弃的土方、建材垃圾、清理河道产生的淤泥等,都是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废弃物,废弃物的放置、处理不当,会给河道治理工程区域内的土壤带来污染,从而制约植物生长,影响到整体的生态环境。

1.2.4 噪声污染 由于时间特性的原因,河道治理有必要选择在非汛期进行施工改造,而为了在非汛期内顺利完成任务,施工单位会实施夜间作业,夜间作业势必给周边居民造成噪声影响,干扰到人们的休息和正常生活。

2 加强河道治理环境的保护措施

2.1 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与促进

实施河道治理工程,相关人员务必要认识到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协调促进的重要性,综合考量河道治理工程的周边环境,从多维度进行规划和组织设计,从而使河道治理工程顺利实现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这就要求河道治理工程的管理人员在实施作业前对工程周边的河道情况和环境状况有所了解,进行全方位考虑与分析研究后,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及保护措施方案,并将其落实在治理工程的实践中。河道治理实施阶段,不但要保证河道清理、治理的有效性,还需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完整性进行评价,一旦出现破坏,要尽快启动生态修复方案,确保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共同推进。

2.2 加大施工控制力度

施工单位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保护河道治理工程区域土壤、水体等方面的环境。因此,要求施工单位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通过加大引导教育力度,使得施工人员在意识和责任方面具备较强的素质。针对水体保护,要保证污水、废水实施科学处理的情况下再进行排放。针对土壤保护,对开采挖掘做好合理规划,同时应尽可能减少梅雨季节的开采施工,以减少水土流失;废弃物堆积要集中管理,避免过多的侵占耕地资源,给植物生长造成破坏;另外,合理处理施工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对已经造成土地资源污染的,要及时采取修复措施。针对噪声污染,要科学部署施工作业的时间,一些大型的、高噪声的机械设备施工选择在白天进行,而午间、夜间施工可以组织景观绿化、植被回填等一些低噪音作业内容,不但能够确保工期进度,还可以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噪声污染。针对空气环境保护,要在砂石、土方运输的过程中做好运输防护措施,避免出现扬尘,在施工现场设置抑制扬尘的喷洒系统,并对运输车辆进行及时清洗,可以减少扬尘污染,并避免其越来越严重。

2.3 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

2.3.1 种植水生植物 为了使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及时修复,可以采用种植水生植物的方式,避免河道水质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例如,在河道中种植、投放金鱼藻、美人蕉、灯芯草等水生植物,其可以有效消纳河道中的有机营养物质,还可以发挥清洁、净化水环境的作用,为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提供一定的保障。另外,也可以在河道浅水区域投放菖蒲、芦苇等植物,一方面发挥减弱水体冲刷、侵蚀河岸的作用,另一方面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河道的美观度。

2.3.2 建设生态护坡 河道治理施工对于周边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动植物环境中的物质能量循环的影响是较大的,会导致河道水质降低。对此,应进行生态护坡建设,从而保护生态系统。通过选择透水砖、杉木桩、治理块石等材料,并配置适量的绿化物种,进行生态护坡建设,从而加强水体和土壤之间的生态循环,不仅确保了河道水环境具备良好的自我净化功能,还实现了河道生态环境保护。

2.4 加强河道治理环境保护的宣传

针对河道治理环境问题,不仅要从施工和修复保护方面着手,还需保证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因此,要加强河道环境治理保护宣传工作,特别是对于河道治理工程周边的居民,要提高其对河道治理必要性及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宣传工作中采取微信推送、宣传讲座等方式,深化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居民参与河道治理及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从而使广大群众更加依从与配合河道治理工作,共同携手,实现治理与保护的“双赢”。

3 实例分析

祖厉河三期工程是一项河道疏浚治理工程,要求在不干扰河道原有系统功能的情况下,建立生态化的河道体系,打造水体与绿化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因此,祖厉河三期工程非常注重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问题,实践中对工程的兴建和运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一是科学组织施工,合理调配,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施工场地料场尽可能选在河滩上,以减少对青苗不必要的损坏。二是工程产生的废渣主要为水泥弃渣,在施工过程中应统一规划,及时进行现场清除,可在回填基础过程中,直接填入地槽内,以防污染土地。三是加强施工区、生活区生活废水及垃圾的管理,严禁向河道中倾倒垃圾。对施工废水应集中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后循环使用。洗砂料废水排至沉淀池中自然沉降,达标后排放,废水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在30 min以上,出水水质要满足《污染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要求。生活废水应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达到(GB8978—96)一级标准要求后用作绿化用水,不外排。在施工人员的生活区设置排水沟,使得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排放处理,污水排放到周边的农田坑中,采取沉淀处理后进行农田灌溉使用;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实行集中清洗管理,将集水沟设置在设备车辆等的维修停放区域,机械设备清洗后的废水由集水沟收集,再实施有效的沉淀、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到河道中。针对生活垃圾采取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的方式,统一运输到周边的垃圾处理场。四是在村庄近处施工时,可限制工作时间,禁止夜间施工,以防止扰民情况的发生。施工现场的车辆严禁高音鸣笛,针对大型机械设备要配置噪声消声器。与此同时,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噪声防护措施,可以采取轮换作业的模式,减少施工人员在噪声环境下受到长时间影响,避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五是由于扬尘影响程度与路面种类、天气状况、设备完好程度、操作使用情况以及汽车运行速度等因素有关。因此,施工中要充分利用已有公路运输,对路况不好的道路加以修整,限制行车速度和车流量;对于不适宜行车的施工场地,采用人工推车运料;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对混凝土拌和机经常维护和检修,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水泥运送、保管、拆包使用等环节,做好密闭措施。装卸可能造成扬尘的物资时,分析好受风方向,减少受风概率,避免产生过多的扬尘。

4 结束语

河道治理对于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升水利工程发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河道治理势必会给周边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污染。为了确保河道治理与环境保护实现“双赢”,在具体实施中,务必确保两方面工作相互协调与促进。与此同时,加大施工控制力度,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加大河道治理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进而达到城市生态建设与河道生态治理的目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河道废水环境
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高级氧化技术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高氯废水COD测定探究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某河河道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