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和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2021-12-06肖爱红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西和县农膜面源

肖爱红

(甘肃省西和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甘肃西和742100)

1 西和县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居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没有经过合理处置的污染源对农业水体、耕地土壤和空气及农副产品造成的污染,特点表现为侵染的位置、途径和数量具有不确定性,污染随机性大,侵染范围广,难以防治。西和县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一是居民生活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二是农村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农药、化肥残留物、废旧农膜残留、畜禽粪便污染、水产养殖对水体的污染等[1]。

2 农业生产面源污染现状

2.1 生活垃圾污染加剧

由于西和县农村人口较多,生活垃圾成了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六边”成为垃圾的倾倒地点。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有6.5亿常住人口,年产生活垃圾3亿t,1/3被随意堆放。现在的垃圾难以分解,主要包括塑料包装袋、食品袋、用过的废旧电池、农用薄膜、农药瓶子、工业生产的废品废渣、腐朽的植物残体等混合体,其中塑料制品占到1/3以上。生活垃圾主要污染农村的人居环境、耕地土壤、灌溉水源、空气等,处理难度越来越大。

2.2 养殖业污染日渐突出

传统的畜牧养殖业大多数是以家庭为主,存在人畜同院、畜禽同圈的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肉、蛋、奶、禽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促进了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需求,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养殖业,涌现出了养殖农场、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散养户等,从而造成大量畜禽粪便和清洗圈舍的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且排放量不断增加。有关资料显示:每年仅甘肃畜禽产生的粪便量就达到1亿t,养殖业带来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养殖业经营者几乎没有前期规划,盲目建圈舍,没有污水处理设备,使周边水体和空气受到严重污染。

2.3 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影响耕地质量的提升

农药、化肥、农用薄膜等过量使用对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过量使用,土壤中残留的污染物严重破坏了土壤生态,不利于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土壤容重增加,肥力下降,理化性状极度恶化,堵塞了土壤孔隙度,影响到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品质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威胁。

2.4 工业污染对人们的生活安全构成威胁

矿山附近的土地由于长期采矿、浮选、加工冶炼等,进而产生废水、废渣、废气,且排放均未达到相关标准,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造成了土壤侵蚀和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安全。

2.5 焚烧秸秆污染大气

在机收高茬麦田时,部分农民为了省工省力,往往烧茬复播或烧茬耕翻,烧死了地面有益微生物,改变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其耕性变差。同时,焚烧秸秆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3 治理措施

3.1 增强法制观念,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

2008年3月1日《甘肃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10年6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发布。因此,西和县相关单位应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定点监测工作,增加农村公益性岗位人员,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和废物,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加大整治力度,防止饮用水源和农业面源受到污染,逐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3.2 加大畜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和扶持个体养殖业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创建县级有机肥生产企业,政府给有机肥生产企业一定收购畜禽粪便的补贴,将养殖场的全部粪便由有机肥生产企业收购,集中处理,逐步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者达到相关的排放标准。

3.3 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

加大培训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科学使用化肥,鼓励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和专用肥,达到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树立“绿色、增产、提质、增效”理念,依靠科技进步,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

3.4 积极探索农田残膜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途径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制等手段,积极探索“强化源头防控、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市场运作、行政监管推动”模式。一是人工和机械相结合捡拾废旧膜,适时揭膜。二是积极探索农膜以旧换新模式,将政府招标采购农膜与农膜生产企业以旧换新挂钩。三是扶持培育残膜回收利用市场,将残膜再回收、再加工、再利用。四是行政推动从源头治理废旧农膜污染,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农用地膜。五是农机农艺融合,研发残膜捡拾机,减轻劳动强度。六是减少农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和残留次数。应用轮作倒茬、复种、间作套种等技术,达到减污的目的。七是应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试验和推广易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现有的聚乙烯膜,作物收获后自动降解在土壤中,不再捡拾,达到省力省工、减少污染的目的。

3.5 秸秆还田

推广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秸秆还田技术,同时提倡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和农家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提高地力,达到节本增效、培肥地力的目的,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

3.6 修复矿区污染的土壤

目前,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3种,即采用换土法、淋溶化学物质和增施土壤改良剂等,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被降解、转化和稀释至标准值以下。

4 结语

为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应立足实际,统筹兼顾保护与发展、当前与长远、预防与治理,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即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进而促使农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西和县农膜面源
坡耕地治理助推西和县万寿菊产业发展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让每一位贫困学子都接受良好教育——西和县教育脱贫攻坚综述
甘肃省西和县法镜寺石窟调查与研究
基于SWAT模型的漳河流域面源污染模拟研究
西和县生态林建设成效显著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农膜回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