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研究*

2021-12-06武慧俊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家风培育责任

田 艳,武慧俊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时代命题。新的时代提出了新任务及新要求,这就要求广大青年学生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加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

一、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时代阐释

(一)志存高远,德才兼修的自我责任担当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1]。志存高远指的是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正确的信念。所谓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承担着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重大使命,这就要求大学生一方面应具有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这既是中国梦也是青年梦。当代大学生要始终深信我们终将会实现中国梦,将实现中国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建设与发展中,为其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要有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青年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发展的越来越好关键在于青年一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具有认同感。新时代大学生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小我融入大我,树立与时代、国家要求相吻合的理想信念。

进入新时代,国家建设与发展对人才有新的需求,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有德才兼备的素养。高尚品德的养成首先依赖于正确价值取向的树立,青年的价值取向是决定未来社会意识形态发展趋势和方向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作为青年角色中重要构成主体,要自觉践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提升自我道德修养,树立与时代、国家发展要求同向的三观。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苦练本领、增长技能的黄金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在实践中拓宽思维视角、更新思想观念,这也是一种自我责任。

(二)孝亲敬长,树好家风的家庭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社会而言,家庭的社会依托、社会功能、文明作用始终是不可替代的。大学生作为家庭中的成员需要承担起对原生及未来家庭的责任。对原生家庭的责任即孝亲敬长。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履行孝亲敬长的担当义务,担负起对家庭的责任。真正的孝敬父母不仅仅是在生活上给予照顾,更需要在情感上给予温暖,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交流,理解父母的思想观念。

新时代大学生对未来家庭的责任担当是指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树立好家风家教。维护家庭婚姻稳定至关重要的是明白婚姻的责任,具有对爱情、婚姻负责的意识。作为未来婚姻的主体,大学生应当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具有对未来家庭承担责任的意识。优秀的家教家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强化家庭建设的首要途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重视家风的形成与建设,探寻与学习优秀的家风家训,为良好家风的树立奠定基础;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及对未来子女的教育过程中传承良好家风,引领家风新风尚。

(三)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担当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社会是我们生活的基本环境,大学生是社会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关心国家与社会,关爱他人,为他人提供服务,建立团结有爱、与人为善的人际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曾赞扬青年一代在抗击疫情中做出的贡献,称赞其心系人民,不惧牺牲的助人行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当心怀他人,主动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尽自己的力量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奉献是一种美德,新时代大学生要积极传承这一美德,在奉献中领悟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需要广大青年学生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积极投入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奉献自我力量。在给优秀青年代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多次肯定其走进西部,扎根农村,不畏艰苦的奉献精神。志愿服务及公益事业是大学生参与实践的重要途径,参与志愿服务就要求大学生应夯实自身志愿服务知识储备,提升参与志愿服务的专业素养,在奉献他人中懂得担当。

(四)民族振兴、文化传承的家国责任担当

青年是国家、民族发展的主力,其肩负民族振兴、文化传承的家国责任。爱国既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立身之本也是其成才之基。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更需要认清国际国内形势,关心国家动态,做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3]”当代大学生作为追梦人更应自觉担负民族振兴的重任,将个人的发展紧密地与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以主人翁的意识为实现民族振兴奉献自己的力量。

当今时代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时代,更是文化崛起的时代。中华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深厚人文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革命文化以其自强不息、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彰显了中华民族艰辛的革命历史,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其先进性、科学性预示着时代发展的潮流与要求。青年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要坚定文化自信,在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基础上,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创新者、弘扬者,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为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让其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二、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价值意蕴

(一)利于推进伟大事业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进入新时代彰显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历史飞跃。“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3]。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代代人的不懈努力,它不仅仅是国家、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位青年大学生的梦。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中最有蓬勃朝气、善于开拓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其身上肩负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与使命。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带来大挑战,也带来大机遇。在大变局中意味着国际秩序和体系领域的巨变,充满风险与挑战,但也意味着一个充满变革和新机遇的历史进程。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对变革最敏感、最容易陷入困惑的群体,在这大变局中更需要加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使大学生自觉紧跟国家战略部署,清楚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使命,在尽责与担当中增长本领,自觉投身于伟大事业中。

(二)利于加强高校思政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在于做人的工作,中心环节在于立德树人,核心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能力。[4]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是德育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点。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担当意识教育,使其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品质,明确自己不同的角色责任,敢于担责。加强责任担当意识培育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优化与发展,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具体要求。

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不仅有利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基本任务与迫切要求。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社会思潮更加复杂多样,多种思潮不断地交融、派生,正处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时期的大学生极易受到“普世价值”等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出现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混乱。高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应当积极弘扬主旋律,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提升责任担当能力,肩负起角色责任。大学生只有在培育中不断提升自我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清晰甄别及抵御不良思潮。

(三)利于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还不成熟,其思考问题角度较为单一,对于价值取向还缺乏正确的认知,此时的大学生正是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树立正确三观及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曾教育青年大学生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是实现自身价值不可或缺的品质,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由外在素质和内在素质两部分组成,当今社会不仅仅需要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责任担当意识培育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我成长目标,找准人生方向与价值追求,进而提升个人品格。通过培育提升大学生的责任担当认知水平,激发责任担当情感,将情感外化为行为。“知”与“行”的统一才能真正为国家、社会奉献自我力量,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优化路径

(一)发挥高校教育主渠道作用,提升责任担当教育实效性

学校是大学生接受专业化教育的主要渠道,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应充分发挥高校作用,将培育贯穿于课程教学与实践的全过程中。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是一个从理论认识到实践认识的过程,这就需要在培育过程中做到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二者的结合。

首先,课程育人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要以思政理论课为基础、形势政策教育为辅,专业课程联动形成合力,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课程,加强责任担当意识培育。

其次,实践育人是高校进行责任担当意识教育的重要补充。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教育,更应在实践中加强。马克思曾说:“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5]。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地方,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整合责任担当教育的实践资源,为大学生责任担当精神培育提供更多实践平台。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优势,以辅导员、学生会为主导,借助社团、各系、班级组织多种实践活动,如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下乡活动等。

(二)突出家庭教育的补充作用,形成责任担当教育凝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6]。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首先,父母要转变教育理念与方式,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家长的价值观念与行为举止在很大程度上会深深地影响孩子的精神建构,父母应当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的教育理念及过度溺爱的教育方式,将爱与严相结合,提高孩子的独立性,在教育生活中规范自身行为,树立良好榜样,培育孩子敢于担当的品质与能力。

其次,父母要营造一个互相关爱的家庭氛围,重视家风家教建设。互相关爱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懂得爱是什么,并且会学着回馈这些爱,利于孩子在回馈中领悟责任。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经常交流沟通,构建一个平等、互相关爱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风家教建设是隐性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观念。作为家长应当通过言传身教及举办活动等方式传承优良家风,注重孩子独立意识、家庭意识及责任意识的培育与强化,用朴实温暖的话语讲述英雄的故事、担当的故事,引导孩子感知与践行责任担当,培育新时代良好的家风。

(三)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责任担当教育自觉性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增强责任担当意识自觉性的关键途径,相比于外因而言,内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首先,大学生应该在理论学习中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对自己的角色有清晰的定位,明确自身的责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不单要将自己定位到大学生周围具体生活的环境中,同时还应将自己定位为处在社会发展关键期的时代新人,自觉提升对自我、家庭、社会及国家的责任感。青年大学生应更加认真学习党史及国史,从中增强对历史的认知与理解,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树立践行责任担当的坚定信念。

其次,大学生要积极投身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责任担当能力。当前我们会经常听到“佛系青年”这个词,他们往往崇尚一切随缘,得过且过。究其原因这其实是一种缺乏责任担当的表现。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将“知”转化为“行”。大学生应利用空闲时间主动参与社会调研、志愿者活动等,在实践中了解国家发展状况,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明确责任担当的重要性,清晰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时代使命与责任。

(四)优化培育的社会生态环境,提高责任担当教育时代性

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环境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对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培育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要优化育人环境,弘扬责任担当风尚。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宣传,加大宣传力度,更新宣传途径。优良环境的创建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价值引领,守住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在充分挖掘中华优秀文化中责任担当思想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大学生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创新性发展,注入时代色彩。另一方面要通过社区、学校及村委等举办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宣扬身边优秀榜样事迹来引导大学生在“知”的基础上自觉践行。

其次,要运用好网络媒体,占领网络责任担当主阵地。一是要注重网络宣传。相关部门要高效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抖音短视频、微电影等自媒体加强对具有责任担当意识的典型人物及事迹的宣传,讲好责任担当故事,做好积极宣传引导,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导向。二是要注重网络监管。网络作为青年大学生思想交流的主要载体,要注重营造利于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的网络环境,加强网络责任担当意识培育队伍的建设,选用具备专业素养的队伍对平台的相关内容进行发布、监管,从而确保责任担当意识培育网站的运转与信息的及时更新。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每一代人有自己的际遇,每一代人都要肩负时代给予的责任。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要清晰了解角色定位,秉持承担责任的信念,脚踏实地,实践步伐紧跟理论引导,利用实实在在的阅历和经验不断磨练自我;紧跟时代步伐,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兼修;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秉持敢于担责的信心和决心,做新时代的责任人。

猜你喜欢

家风培育责任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四)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家风伴我成长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