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石刻文献韩晋昌祭舜诗
2021-12-06李云
李 云
清代石刻文献韩晋昌祭舜诗
李 云
(北京大学 图书馆,北京 100871)
清代安徽寿州人韩晋昌,束发受书,同光间投身行伍,转战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浙江数省,得到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的举荐,称其“心地明白,临阵勇锐,现在管带练兵,操防勤奋”,又称“留心洋务”“颇有气概”,屡见于李鸿章奏议、曾国藩奏稿、左宗棠奏稿及书信,惜其本人并无文集存世。光绪十四年,韩晋昌受命前往湖南九疑山祭舜,事毕,写下祭舜诗五首,刻石存世,字体端丽,辞藻典雅,是独特的清代石刻文献。
石刻文献;韩晋昌;清代;祭舜诗
玉琯岩在九疑山舜源峰下,岩体为一孤零石山,独立田峝之中,世称“天下第一盆景”。上生奇石怪树,下有岩洞。有南宋方信孺“九疑山”大字榜书,李挺祖“玉琯岩”榜书,及复刻蔡邕《九疑山铭》,故其主题为纪咏帝舜。玉琯即玉笛。《尚书大传》载:“舜之时,西王母来献白玉琯。”及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舜祠下得白玉琯。以竹为管,取其自然圆虚也。以玉为管,取其体含廉润也。以铜为管,所以同天下、齐风俗也。“玉琯岩”因此得名。
玉琯岩石刻中,有清代武官韩晋昌《奉命恭祀虞陵(八首)》《玉琯岩怀古》《娥英二妃峰怀古》 《九疑山怀古》《紫霞洞怀古》诗刻,共计五首。《永州石刻拾萃》标题为《奉命恭祭虞陵怀古诗四首》,文字说明称:“四首怀古诗题为《玉琯岩怀古》《娥英二妃峰怀古》《九疑山怀古》《紫霞洞怀古》”,其言有误,四首当作五首[1]。《九疑山舜帝陵》描述为“光绪年间,南塘人韩晋昌的蝇头小楷所题的四首诗”,亦不准确,南塘当是字号,非籍贯[2]。
一 韩晋昌履历
韩晋昌,字荩之,号南塘,安徽寿州人。武童出身,历任江南提标中军参将、江苏抚标中军参将、江西袁州协副将等职。
同治间,韩晋昌曾经得到李鸿章、曾国藩的保荐。
同治七年正月十二日,李鸿章有《韩殿甲开缺参将简放片》云:“记名提督江南提标中军参将韩殿甲,转战安徽、江苏等省,迭著勋劳,历保今职,现随行营督队助剿。该员朴诚干练,精习洋器,堪胜专阃之任。合无仰恳天恩,准将韩殿甲参将底缺开除,遇有提督缺出,即行简放。所遗之缺,应由军营拣补。查有两江尽先补用副将韩晋昌,熟谙纪律,堪以借补。如蒙俞允,请旨敕部查照。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3]
同治十年三月十九日曾国藩有《王幼山等借补参将各缺折》云:“兹查有江南提标中军陆路参将韩晋昌,调补江苏抚标中军参将遗缺,拣选得前署是缺参将总兵衔尽先副将江南提标后营陆路游击王幼山,精细廉正,娴于战守,堪以借补。”[4]
同治十年十一月初一日有《查阅江南各营官弁分别举劾折》云:“记名总兵调补抚标中军参将韩晋昌,该员聪明练达,遇事能断,娴于战守机宜。总兵衔提标中军参将王幼山,该员心地明白,临阵勇锐,现在管带练兵,操防极为勤奋。”[4]
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有光绪十三年五月、九月《复韩荩之》书信,见《曾国荃全集》第4册。又有《复湖南永州镇韩荩之》书信原件,见《近代史所藏清代名人稿本抄本》第3辑第3册。
光绪十三年七月十七日,韩晋昌由安徽寿春镇总兵调任湖南永州镇总兵。
光绪十九年六月二十二日,韩晋昌由永州镇总兵调任湖南绥靖镇总兵。
光绪十九年七月十三,韩晋昌由绥靖镇总兵调任江南福山镇总兵。
光绪间,韩晋昌曾经得到左宗棠的保荐。
光绪八年十二月初五日左宗棠《遵保水师人才并堪胜海防任使各员折》:“记名堪胜提镇、江西袁州协副将韩晋昌,勇干有为,留心洋务,不避劳怨。”[5]
光绪九年二月十三日,左宗棠《拣员请补苏抚中军参将折》:“奏为拣员请补苏抚中军参将员缺,恭折仰祈圣鉴事。窃苏抚中军参将韩晋昌升补遗缺,经前督臣刘坤一选以苏州城守营参将崔万清调补,奏准部复,应俟韩晋昌赴部引见开缺后再行奏明办理。”[5]
光绪九年左宗棠《答江西巡抚潘伟如中丞》:“韩晋昌颇有气概,浙中恃为良助,以浙盐销数年来甚有起色也。公如奏调赴任,弟当催其速来。”[6]
在永州镇总兵任上,韩晋昌曾帮助刊刻《寿州志》,并为作序,署款“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仲春月,记名堪胜提督,原任寿春镇总兵,调补湖南永州镇总兵,荩之韩晋昌谨撰”。
“尝考周礼有职方之掌史,编列郡国之书,诚以喜邑所区分,各有志乘为征信。凡舆地山川、民情风俗、政治人物、忠孝廉节,无不灿陈胪列,炳若日星,俾守斯土者有所鉴观,即生是邦者亦有所法守也。晋昌束发受书,弱冠后值粤捻倡乱,投笔戎行,转战数省,城池克复,中原肃清,复见各省府州县举行善后事宜,佥以修志为要务。因念吾寿两次失陷,罹浩劫,未识举办善后亦曾议及志乘否?光绪十三年,蒙恩简授寿春总镇,甫经接篆,而邑绅谢君孚中世职、邵君醴泉太守,晤谈之下,亦询及兵燹后百废俱兴,惟志书自道光初年,经前州牧朱恕方伯纂修以来,迄今六十余载,因经费不充,未曾续纂。其间粤捻、苗逆相继蹂躏,沧桑更易,忠节人物嘉言懿行,日久恐致湮没,请余倡办。余因两君所言,触余初念,即先行捐银一千两。会商州刺史王公芝舫,并乡绅孙和民等议,具以函分致劝捐,同乡出仕外省各提镇,均乐出资以助之。正拟设局兴修,适王刺史迁擢以去,曾刺史右舆来寿接篆,余亦更调湖南永州镇。交卸临行,与官绅晤而恳之曰:‘志乘之修,余不得分任其劳,诚为憾事。诸君幸成余志,有厚望焉。’闻开局后,诸君辛勤节俭,费省而功速,阅一载而全书告成。披览之余,将道、咸、同、光数十载之政治、民风、人才、仕宦、忠义、节烈诸大端,无不了若指掌。上以备国史馆之采择,下以资乡人士之观览,岂非不朽之盛典欤!余虽不文,而乐诸君之志同道合,得获观成也。谨将始末情形,援笔以述其事,是为序。”[7]
韩晋昌卒于光绪二十五年。光绪二十五年七月十六日翁同龢闻韩晋昌卒,送联幛云:“沧海无波,叔子奇功常不伐;将星夜陨,文勤旧部更无人。”[8]
韩晋昌工于书翰,有信笺墨迹存世,见薛冰《片纸闲墨》。
清代有韩晋昌撰《读经志疑》一卷,宣统元年刊本,书首有王文藻序。此韩晋昌字西侯,山东潍县人,别是一人。
二 韩晋昌祭舜诗
《奉命恭祀虞陵》(七言律诗八首)
如此山應陵舜皇,九重恩澤沛瀟湘。虞廷今古王稱聖,帝德由來昌大荒。歷代明禋隆祀禮,熙朝遣使奉蒸嘗。微臣何幸承茲盛,仰止高山拜廟堂。
九疑春色沛堯天,奉命南來路七千。綠水青山迎瑞靄,紫薇丹詔獻羞籩。虞陵列聖欽崇祀,殷薦專差邊鎮權。肅穆衣冠恭此祭,千秋俎豆禮尤虔。
征鞍甫卸不曾收,纔至永州又道州。鞭鐙敲殘斜照裏,松楸寥落未能修。九疑山色春常在,千里使臣驛路遊。此處喜逢賢令尹,鄉情僚誼两綢繆。
溪山到處可勾留,溪愛回環山愛幽。鎮日雨從愁裏落,連朝雲護馬蹏游。無多歲月消磨盡,有此煙霞不解憂。北轍南轅經歷遍,雞羣隺立亦風流。
終日山隈與水隈,筍輿午睡復徘徊。鳥如相識迎人語,花不知名到處開。海澨可憐文信國,蠻荒始服武鄉才。未消愁慮惟飢警,四野哀鴻逐隊來。
乾坤依舊歎興亡,秉節南來拜舜皇。萬笏排班齊矗立,千峰列隊拱平章。沿途彩鳳迎鸞輿,夾道祥雲捧御香。今日方知天使貴,九重春色滿瀟湘。
朝朝車馬向雲端,詩料羅來載繡鞍。帝子九疑陵尚在,湘妃千古淚何乾。攀轅黎庶瞻天使,跪道官員請聖安。邊境苗瑶群共仰,代天恭祀鎮臣韓。
瀟湘風月古今饒,萬里星軺祀此朝。天使典儀隆帝舜,虞廷聖德繼唐堯。九重恩澤如春雨,千嶺松濤似海潮。祭罷香風清蹕路,山花紅濺馬蹏驕。
诗刻标题一行,正文三十四行,每行十四字,敬语空格,每首转韵。
“代天恭祀镇臣韩”,为韩晋昌自称。
“此处喜逢贤令尹”,当指永州知府光熙和宁远知县侯名扬。光熙,字缉甫,号蘧庵,安徽桐城人,光绪十年任永州知府,光绪二十年卒于任。侯名扬,光绪十四年任宁远知县。韩晋昌为安徽寿州人,与光熙同在永州任职,故称“乡情僚谊”。
“殷荐专差边镇权”“征鞍甫卸不曾收”,指出当是地方以武官代祭先代帝王的制度规定。此前,道光九年己丑,陈阶平以镇筸镇总兵官的本职,充任祭告南岳、炎帝、虞帝二陵使,并撰《奉使纪胜》,记载其经过。
“跪道官员”“攀辕黎庶”,分别描写了祭祀途中地方官员和当地百姓的不同状态。
“花不知名到处开”,描写了九疑山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
“海澨可怜文信国,蛮荒始服武乡才”,两句值得注意。“文信国”一句是说文天祥空有以死报国之志,却无力为宋朝保护疆土。“武乡”一句是称赞诸葛亮能够为蜀汉成功征讨孟获,开拓疆土。二句意在夸耀清朝的武功,但对文天祥亦无明显的贬意。
七律八首,充满了对舜帝的尊仰,表达了奉使代祭一事的虔诚和尽职。
《玉琯巖懷古》(七言律诗一首)
玉琯巗中歲月長,丹崕經室已蒼茫。僊人跨鶴遺鷄犬,瑶女簪花舞鳳皇。春草年年隨意綠,雲山渺渺成滄桑。名流多少題邱壑,不及湘妃竹數行。
诗刻标题一行,正文四行,每行十四字。
玉琯岩有何侯修道的传说,故此诗的主题为纪咏仙人。
嘉庆元年吴玉山《九疑山志》:“何侯宅:在玉琯岩前。侯得道,拔宅飞升,惟丹灶存焉。后房日茨、何仲涓居之,亦仙去。”又云:“玉琯:在何侯石室。汉奚璟得玉琯十二枚于此,献之朝。玉琯,舜时西王母所献者。唐王起《赋》云:‘舜德有感王母来过,献之皎皎,捧之峨峨。倘比以笙,知凤吹之不远;如秉为笛,曷龙吟之足多。’”
“名流多少题邱壑”,指历代摩崖石刻。
“瑶女簪花”,当时所见瑶族土著的实景。
《娥英二妃峯懷古》(七言律诗一首)
二笏參天拱舜陵,群峰俯伏百千層。亂臣環扈雙妃蹕,玉女隨朝萬歲塍。今古尚傳班竹淚,瀟湘惟有暮雲凝。若非帝子寢於此,鳳輦何勞萬里騰。
诗刻标题一行,正文四行,每行十四字。
“乱臣”,治乱之臣。《尚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孔安国传:“治理之臣”。此处实指舜帝之臣。《尚书·舜典》: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
此诗专咏娥皇、女英,即湘妃、二妃,“玉女”“帝子”均为湘妃。
《九疑山懷古》(七言律诗一首)
當年巡狩至南荒,龍馭隨留萬歲鄉。嶺有銅碑疑可釋,陵無金塚威難忘。紫霞洞古山容肅,玉琯巖深日月長。侍御五臣齊拱立,二妃峯上草生香。
诗刻标题一行,正文四行,每行十四字。
“岭有铜碑疑可释”,相传九疑山上有铜碑,嘉庆元年吴玉山《九疑山志》:“去舜祠四十里,即三峰石也。三峰鼎立,相距各五里。其下众山回环,峰上有飞泉,望之如白练,峰势绝险,人迹罕至。旧志云:三峰并峙,如珊瑚玉笋高插云汉。潇源清泉,脉脉下泻,晴霁望之,如瀑布垂练。其上有仙桃石、棋盘石、步履石、马迹石。又有香炉石,有足有耳,形质天然。其间有冢,以铜为碑,字不可识,或疑为舜冢。”但此事历来有疑问,清樊在廷《舜陵辨》:议者曰:“舜葬九疑,应有封树可指,何竟茫然?相传土人每以无心遇之,又或见峰上铜碑,果可信耶?”
“陵無金塚”,谓舜陵古朴无华,不事奢靡。
“侍御五臣齊拱立”,嘉庆元年吴玉山《九疑山志》:“五臣峰:在玉琯岩南,潇水绕其下。”
《紫霞洞懷古》(七言律诗一首)
鬼斧神工世所無,千年古洞已荒蕪。晶精石乳懸崕壁,鳳液丹砂及玉壺。縹緲雲封僊子地,氤氳氣結帝陵都。生平未具清修福,能許蓬瀛駐老夫。
诗刻标题一行,正文四行,每行十四字。
“紫霞洞”,嘉庆元年吴玉山《九疑山志》:“紫霞峰:在舜源峰左一里。初名紫霞洞,唐道州刺史薛伯高改名斜岩,宋知州军事张观改名紫虚洞。明嘉靖六年,郡守黄焯来游,更名重华岩。三十二年,大桥兵变,邑令何其贤驻兵于此,谓重华乃帝号,名岩近亵,复改紫霞。”
石刻五首下,署款二行:“光緒歲次戊子季春,南塘韓晉昌題。”
光绪戊子,即光绪十四年(1888)。
三 韩晋昌祭舜奏折与《谕祭文》
韩晋昌奉使代祭舜陵之后的奏折,保存在《光绪朝硃批奏折》中,详细记述了他此次祭舜的经过。奏折云:
“调补湖南永州镇总兵官奴才韩晋昌跪奏,为恭报奴才到永接印仕事日期,叩谢天恩,仰祈圣鉴事。窃奴才在安徽寿春镇总兵任内,于光绪十三年七月十七日荷蒙恩旨,调补湖南永州镇总兵员缺。闻命自天,感惭无地,当即陈请两江总督臣曾国荃代奏,恭谢天恩在案。
复经湖南巡抚臣卞宝第奏请,钦派致祭舜陵,奉旨允准行知钦遵等因。
伏念奴才皖北下士,由武童从征本省,及江苏、闽、浙、山东等处,微劳渥荷圣恩,擢补江南提标中军参将,江西袁州协副将,荐升安徽寿春镇总兵。涓埃未效,惊悚莫名。是年十二月初三日调任,寿春镇总兵任祖文到任,奴才交卸启程,于光绪十四年三月十五日驰抵永州府城,准署总兵汪迎顺,将永州镇总兵关防赉交前来。奴才恭设香案,望阙叩头,祇领任事。
查永州一镇,居楚极边,属辖十营,界连两粤、江右,杂处苗瑶,控驭巡防,均关紧要。以奴才鲁质庸材,深惧弗克胜任,惟有殚竭血诚。凡营伍一切事宜,认真讲求,实心办理,以期微报高厚鸿慈于万一。奴才拜折后,遵于十八日起程,驰赴宁远恭祭舜陵。俟祭毕回永,照例呈报礼部汇奏。除将到任日期恭疏题报外,所有感激下忱,谨缮折叩谢天恩,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9]
宁远舜帝陵有光绪十四年《谕祭文》石刻,文曰:
“维光绪十四年,岁次戊子,季春月壬子朔,越祭日丙子,皇帝遣湖南永州镇总兵韩晋昌,致祭于帝舜有虞氏神位前,曰:维帝王斟元建极,抚世諴民。至治馨香,百代之神灵如在;显谟懿铄,千秋之统绪相承。稽方策以常新,秩春秋而匪懈。朕藐躬嗣服,庶政亲裁,特遣专官,虔申昭告。播庥声于后世,益缅皇煌帝谛之隆;仰景行于前朝,敢忘旰食宵衣之意。羹墙默契,俎豆祗陈。庶鉴精诚,来歆享祀。”[10]
署款“承祭官永州镇臣韩晋昌,陪祭官永州府臣光熙,陪祭官宁远县臣侯名扬”。
次年,光绪十五年又有《谕祭文》石刻,文曰:
“维光绪十五年,岁次己丑,九月甲辰朔,越十有五日戊午,皇帝遣湖南永州镇总兵韩晋昌,致祭于帝舜有虞氏之神位前,曰:天生民作之君,故制治必归一统;礼覆古不忘始,故报祀上及百王。惟帝王出震膺图,向离握纪。赫声有截,阴阳早协乎神符;熙号无穷,风雨长思乎王会。朕亲裁庶政,统御万方,典学则言必称先,敷治则事多由旧。心存兢业,一日二日万幾;志切宪章,先圣后圣同揆。精意以享,明德惟馨。众所往谓王,永垂灵于五德;功加民则祀,庶锡福于群黎。神其鉴兹,尚来歆格。”[10]
署款同前。
清代湖南九嶷山舜帝陵祭祀,有以武官代领的惯例。道光九年(1829),陈阶平曾以镇筸镇总兵官的本职,充任祭告南岳、炎帝、虞帝二陵使。其后陈阶平撰写了《奉使纪胜》,刊刻行世。
道光九年《谕祭文》曰:
“维道光九年,岁次己丑,二月乙丑朔,越祭日丁亥。皇帝遣镇筸镇总兵官陈阶平,致祭于帝舜有虞氏之神位前,曰:维帝王治奉三无,功彰九伐。诘兵戎而肄武,骏烈绥戡;扬弧矢以宣威,鸿猷震叠。兹以凶酋剪灭,疆土盂安。昭耆定于极边,共觇一道同风之盛;缅声灵于列代,益著万方向化之庥。敬荐馨香,伏祈昭鉴。”
署名:“钦差湖南镇筸镇总兵官臣陈阶平、永州府知府臣李宗传、署永州府通判候补通判臣张奕瑚、宁远县知县臣叶桂。”碑刻仍存宁远舜帝陵。
陈阶平(1766-1844),原名安魁,字雨峰,号鹿岑。江苏泗州人。乾隆五十一年入伍河标中营,乾隆六十年任把总,嘉庆元年升千总,嘉庆十年捐资升游击。历任扬州营游击、海州营参将、狼山镇总兵、徐州镇总兵、苏松镇总兵、镇筸镇总兵、湖南提督、广西提督、松江提督、厦门提督,官终福建水师提督。
[1]王一冰,赵荣学.永州石刻拾萃[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157.
[2]欧利生.九疑山舜帝陵[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8:144.
[3]李鸿章.李鸿章全集:3奏议三[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199.
[4]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修订版):12奏稿12[M].长沙:岳麓书社,2011:284,471.
[5]左宗棠全集:8奏稿8[M].长沙:岳麓书社,2014:169,203.
[6]左宗棠.左宗棠全集:书信三[M].长沙:岳麓书社,2014:716.
[7]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寿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6: 875-876.
[8]翁同龢.翁同龢日记:第7卷[M].上海:中西书局,2012:3270.
[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硃批奏折[M].北京:中华书局, 1995.
[10]张介立.历代祭舜[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8:166-170.
G256.4
A
1673-2219(2021)02-0046-04
2020-10-15
李云(1964-),男,北京人,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藏书史。
(责任编校:张京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