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棉45及其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
2021-12-06韩晓军王晓磊刘艳珍王子胜
韩晓军 王晓磊 吴 蔚 刘艳珍 王子胜
(1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辽河综合试验站,辽阳 111000;2辽宁省种业发展中心,沈阳 110034)
辽棉45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特早熟、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2020年3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审定编号为辽审棉20200003。2017-2018年在朝阳连续多点示范种植13.34hm2,其田间表现出生长稳健、结铃习性强、铃大、抗病抗逆性强、早熟性好等优点,集成辽宁特早熟棉区的棉花优质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特性辽棉45生育期为127d,株型塔形,较紧凑,生长稳健,株高78.2cm左右,第1果枝节位5~6节,着生高度27.2cm,适宜机采。平均单株果枝数8.3个,单株结铃数9.4个,霜前花率91.9%。铃卵圆形,铃壳薄,絮色洁白有丝光,吐絮畅而集中,不掉絮,易采摘。平均单铃子棉重6.3g左右,衣分40.5%,子指10.3g,早熟不早衰。
1.2 纤维品质2017-2018年取棉花样品,经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校准),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年分别为34.4mm、31.8mm,整齐度指数84.6%、85.4%,断裂比强度32.8cN/tex、30.2cN/tex,伸长率7.0%、6.8%,马克隆值3.9、4.4;纤维品质2年检测结果均值: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3.1mm,整齐度指数85.0%,断裂比强度31.5cN/tex,伸长率6.9%,马克隆值4.2。
1.3 抗病性2017-2018年委托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年抗病性鉴定均值为枯萎病指数6.15(R),抗枯萎病;黄萎病指数14.65(R),抗黄萎病。
2 产量表现
2017年每hm2平均子棉产量6084.00kg,皮棉产量2464.02kg,比大面积种植的辽棉23号分别增产5.2%、6.8%;2018年子棉产量5978.40kg,皮棉产量2421.25kg,比大面积种植的辽棉23号分别增产5.9%、7.8%。
3 高产轻简化栽培技术
3.1 播前准备施足底肥,每hm2一次性施优质农家肥75000kg左右,磷酸二铵(N、P、K含量各占15%)600~750kg,尿素150~180kg[2],用农机上下混匀后起垄、喷施除草剂、铺膜和滴灌带。播种前7d左右,按每hm2用种量30~45kg的光籽种子进行精选,连续晾晒3~4d后用种衣剂包衣,确保发芽率达到98%以上。
3.2 适期早播朝阳棉区无霜期短、热量资源相对不足,而且春季气温多变,根据辽宁棉区气候特点在4月20-30日地温连续3d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适期提早播种。最佳播期在4月20-26日,不能迟于4月30日[3]。膜下滴灌棉田为避免降低地温,采用节水保苗又促早效果明显的干播湿出、滴水出苗技术[4]。
3.3 合理密植与播种技术采取90cm大垄双行的30cm+18.5cm的“矮密早”种植模式,播种密度13.5万~15万株/hm2,收获密度不低于12万株/hm2。机械播种时,播种深度2~3cm,每穴用包衣种2粒,播种后如不降雨即行滴灌给足水分[5]。
3.4 灌水与施肥该品种生长势较强,一般天气条件从播种后每间隔7~10d适时滴灌1次,确保初花期、盛花期、蕾铃期不能干旱,每次滴水要保证土壤潮湿但不能见明水。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磷钾肥,全生育期施尿素300~450kg/hm2,稳施蕾肥,初花期重施花铃肥,盛花期要适当补充硼肥等微量元素,铃期根据田间长势适当喷施叶面肥1~2次[5]。
3.5 整枝与化控化控群尖可减少蕾铃脱落,处暑断花可提高霜前花率和铃重。本地区相对降水较多,应根据气候与田间长势,一般每7~10d结合防虫化控1次,6月下旬至8月上旬化控5~7次,蕾期、初花期、盛花期每hm2分别用棉太金45mL、90mL、180mL兑水225kg、225kg、450kg均匀喷雾于棉花叶片。7月10日前后打顶,7月15日结束,打顶后3~5d适当增加用药量,用棉太金270mL/hm2兑水675kg均匀喷雾[6-7]。
3.6 害虫防治本地区蚜虫和红蜘蛛危害较多,应交替用药及时防治,苗期、蕾期的蚜虫及中后期的红蜘蛛要早发现、早防治,控制在点片范围内。在蚜虫发生初盛期,用2000~3000倍3%天达啶虫脒乳油液喷雾,防治红蜘蛛可选用中保杀螨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较好。棉铃虫主要是在花蕾期发生,于产卵高峰期用氰戊·马拉松450~750mL/hm2喷雾防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