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12-06王雷
王 雷
(甘肃省临洮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临洮730500)
临洮县位于甘肃中部,洮河下游,总面积2851km2,耕地面积7.2 hm2,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主要种植农作物有马铃薯、小麦、玉米、蔬菜、中药材等,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在0.67万hm2以上,是第三大农作物。近年来,由于玉米市场价格的提高、玉米需求量的增加以及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种植区域逐渐拓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逐年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农民从中直接或间接受益显著提高,粮食安全进一步巩固。玉米在临洮县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日趋重要,玉米产业向着高产优质化方向健康发展。
1 临洮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
近5年来,临洮县玉米产业整体发展趋势是区域拓宽、结构改善、品种更新、产量增加、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全县玉米产业的发展。
1.1 种植概况
玉米在临洮县种植历史悠久,20世纪70年代以前都是露地种植,产量低且种植面积小。自20世纪80年代初推广半膜覆盖地膜玉米开始,产量大幅度提高,面积逐年扩大,除水川区大面积种植外,部分山旱区也开始种植。2007年以后,甘肃省正式把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列项,通过行政技术推动,并实行地膜补贴,种植面积、产量又一次大幅度增加。根据试验记载,最高折合产量可达12 000 kg/hm2以上,加上临洮县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因而种植面积还在不断增加。
1.2 生产布局
1.2.1 种植面积 2009年种植面积0.88万hm2,其中水川区0.266万hm2,旱作区0.614万hm2,水旱比为1∶2.31。2019年种植面积1.54万hm2,其中水川区0.57万hm2,旱作区0.97万hm2,水旱比为1∶1.70。表明玉米种植区域由水川区向山旱区扩展,生产布局日趋合理。
1.2.2 种植品种 截至2009年,种植品种以中单2号、豫玉22号、沈单16号、澳玉3202为主,搭配品种为潞玉13号、陇单4号、三北6号、中种玉1号、晋单60、酒单4号、承单22号、鲜食甜糯玉米等。其中,粮饲兼用品种种植面积0.65万hm2,鲜食甜糯玉米种植面积0.02万hm2。到2019年种植品种以先玉335、大丰系列为主,搭配品种有诚信16号、晋单73、金科玉3308、沈单10号、豫玉22号、临单211等。通过10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品种得到了更新,并逐年淘汰了中单2号、豫玉22号等老品种。
1.2.3 产量水平 2009年临洮县玉米种植面积0.58万hm2,平均产量9 877.5 kg/hm2,总产5 728.95万kg,比半覆膜玉米增产2 271 kg/hm2,总增玉米1317.18万kg;2019年全县玉米种植面积1.54万hm2,平均产玉米10 068 kg/hm2,总产15 504.72万kg,比对照半覆膜平均产量7330.5kg/hm2增产2737.5kg/hm2,增产37.3%,总增产4 219.4万kg,较2009年增加9 775.77万kg。2009年与2019年相比较产量显著增加,增产幅度逐年加大。
1.2.4 主推技术 2009年玉米种植主推技术为露地、半膜平铺种植、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技术;2019年种植主推技术为全膜双垄沟播、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相比较主推技术水平提高,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集保墒、增温、集雨、增墒、活化土壤、增强光合作用、降低土壤盐碱度、防止水土流失为一体,能够大幅度提高产量。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状况配方施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投入成本,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统筹兼顾,提高了防治效果。
1.2.5 结构调整 2009年玉米主要在水川区种植,2019年玉米种植区域明显发生变化,水川区玉米面积减少,高效益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山旱区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品种为优质饲用先玉335、大丰系列,为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优质原料。
1.3 地位作用
玉米是临洮县第三大粮食作物,年平均种植面积在1.33万hm2以上,总产粮食15万多t,秸秆总量达到31万多t,是重要的粮源和饲料资料。发展玉米产业,2019年全县玉米平均收益24 163.2元/hm2,较2009年的12 306元/hm2增加11 857.2元/hm2,对确保临洮县粮食安全、草食畜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4 经验做法
1.4.1 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玉米上的成功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全县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作用。临洮县委、县政府抓住契机,各级领导亲自抓示范推广,把该项技术作为促进农业发展、保证粮食安全的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行政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领导包抓示范片带,乡(镇)领导包抓示范点,村社干部包抓示范户,科技人员包抓技术指导服务的“四包”工作责任制,在春耕生产期间,全县把该项技术的推广作为全县的中心工作,有利地推动了玉米产业的发展。
1.4.2 搞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示范推广 2007年甘肃省把临洮县列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万亩示范推广项目县,县农业技术人员开始全面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由于该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抗旱增产能力,每年县上都列为示范推广项目在各乡(镇)推广,并设置品种和栽培技术试验研究,补贴地膜30 kg/hm2,每年示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39万hm2。2009—2019年全县累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5.3万hm2。
1.4.3 开展新品种试验研究 从2009年开始共引进粮饲兼用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42个,设置品种、密度、种植模式试验43项(次)。通过试验筛选出了适宜临洮县不同海拔区域推广种植的新品种14个以及适宜临洮县不同降雨量区域推广的种植密度和最佳种植模式。
1.4.4 加强技术服务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推广中,临洮县组建了由县农技中心技术骨干和18个乡(镇)农技站站长组成的技术指导小组,并确定了首席指导专家,建立了技术人员联系科技示范户制度,由首席专家培训技术骨干,技术骨干培训各乡(镇)技术人员和驻村干部,乡(镇)技术人员、驻村干部培训科技示范户,再由乡(镇)技术人员、驻村干部、科技示范户指导千家万户,一级培训一级,层层抓落实,使先进的技术迅速、准确的进入田间地头。
1.4.5 加工外销 2019年全县总产玉米15.5万t,其中作为饲料的玉米14.6万t(占94.19%),只有0.9万t作为粮食供给人们食用(占5.81%),玉米的加工只是小型的面粉厂少量加工面粉,其余都是农民自己加工为玉米颗粒用作养殖饲料,外销饲料加工点206个。近年来,县上高度重视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草食畜年末存栏量逐年增大,饲料用量也相继增加,2019年全年作为饲料的玉米消耗量为14.6万t,全县玉米难以满足本县要求,县外调量约6万t。
1.4.6 秸秆转化 2019年全县玉米青饲草量约34万t,全县青贮池有3 222座,青贮饲草28.77万t,其余5.23万t青饲草约1.3万t风干后供牛羊食用,3.93万t风干后成为农民的柴草,玉米秸秆的88.4%转化为牲畜饲草,有效解决了牲畜养殖的饲草问题,对临洮县草食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玉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本没有玉米加工企业
目前临洮县玉米的加工主要是作为饲料原料的粗加工,且都是一些不成规模的小加工点,而用于精淀粉、玉米油加工的企业没有,高油、高蛋白玉米难以形成种植规模。
2.2 种子质量不高
近年来,每年都有很多玉米品种被推向市场,但有些新品种在推广种植中出现了抗病性差且产量不稳定的现象。
2.3 品种繁杂乱
近年来,各地育种制种单位培育的品种繁多,全县种子销售部门2019年销售的玉米品种100多个,且不断有新品种推出,存在品种不适应生长条件或种植技术不当的风险。而这些品种大多是普通饲用玉米类型,而高蛋白种子、高油玉米品种非常少。
2.4 试验、示范经费少
近年来,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示范推广,但主要是对农民的地膜和农机具补贴,而技术推广部门每年只有少量培训资金,而用于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的经费都是自筹,试验设备少而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推广受到一定影响。
3 发展对策
玉米由于产量高、饲草量大,能为草食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饲料饲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理念的加强,对肉、蛋、奶的需求也日趋增加,进而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玉米产业的迅速发展,加之外销市场的扩大,玉米缺口逐渐增大,对玉米产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3.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旱作农业项目、粮食直补、粮种补贴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从政策上倾斜在育种、制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市场销售、玉米精深加工等方面列项,促进产业发展。
3.2 加强试验示范推广
增加推广经费,壮大充实技术力量,完善试验、示范设备,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3.3 加强新品种的审定
新品种在广泛进行试验,在获取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严格审定,通过多点栽培试验界定种植适宜区和栽培技术。
3.4 加强种子质量管理
对制种供种企业资质严格审核,加强制种全程监督检查,加强种子抗病性、带菌量、发芽率、包衣剂等影响种子质量因素的检测,保证供给市场种子的质量。
3.5 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
杜绝假冒伪劣种子以及销售市场的垄断经营,防止哄抬种子价格。
3.6 建立玉米产业信息网络
密切监测玉米市场动态,及时发布信息,稳定玉米市场,降低玉米生产经营风险。
3.7 稳步扩大种植面积
临洮县海拔2 200 m以下适宜种植玉米的面积为1.67万hm2,其中水川区0.67万hm2,旱地1万hm2,与2019年全县玉米面积0.88万hm2相比较,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要依靠政府扶持,选择适宜品种,推广普及先进技术,促进临洮县玉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