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悬疑剧的受众心理及其人物形象的建构策略 *

2021-12-06徐羽茜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悬疑剧朝阳受众

陈 箐,徐羽茜

(1.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武汉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影视作品越来越多样化,网络文学与影视剧的相互融合成了常态。2020年悬疑剧可谓是处于一个发展的高峰期,视频播放平台爱奇艺于同年5月22日推出了悬疑剧的专题“迷雾剧场”,同期,优酷也推出了同样类型的“悬疑剧场”。不少品质高像《隐秘的角落》《白色月光》和《沉默的真相》等悬疑剧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关注,其中《隐秘的角落》更是得到了豆瓣8.9的评分,虽然其播放量没有公布出来,但是82.7万的点赞可见其播放量之大,主演秦昊更是因此名声更胜。网络悬疑剧整体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状态,本文就观众在收看这类型剧时,获得了何种满足,以及网络悬疑剧的人物形象该如何构建进行了讨论。

一、网络悬疑剧中的受众心理分析

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观众对影视剧的需求越来越精细化,单一狗血的偶像剧和冗长的家庭伦理剧已经不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剧情跌宕起伏具有神秘感的悬疑剧开始给观众留下印象。传统的网络悬疑剧大都是以警察侦破案情为主,故事的主线基本上展现的都是警察或侦探严密的思维逻辑,将一个个小故事串联在一起,就像故事书一样,故事一个接着一个的被叙述,基本上都是按照发现犯罪、勘查现场、严密的推理最后再得出结果抓到真凶这样的传统的叙事方式。网络悬疑剧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年轻人的思维更加跳跃,对信息的要求更加苛刻。除了被网络悬疑剧中演员本身的魅力所吸引来的观众以外,能够满足观众在观看时提出的需求,给予观众不同于其他剧的体验同样重要。

(一)满足受众的“亲身”体验感

网络悬疑剧的品质越来越高,在短短的12或24集里向观众表现很多引人深思的社会层面的现实问题。之前网络悬疑剧的模式大都是塑造警察英雄形象以及对矛盾冲突案件简单的侦破,而现在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有的还是在真实的案件上进行的二次创作,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从而拉近和观众的距离感。现在越来越多悬疑剧都想通过影片映射现实社会,将社会热点问题提到人们眼前。模拟一个接近现实生活的场景,将网络剧中的罪犯设定成一个与常人无异的“好人”,而这个“好人”因为一些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的、会激起我们心中的恶的现实压力和问题一步步成为罪犯。这样的设定让观众觉得罪犯错得“有理”,反倒是引起了对罪犯的同情。这种方式既有理性逻辑推理的部分,也有感性的以情动人的部分,打破观众的心理防线而将自身带入。

在网络悬疑剧中,悬疑悬的是观众的心,让观众带着对剧中情节人物的疑虑对该剧放心不下,是编剧为了吸引观众的一种叙事手段和技巧,要使悬念设计得巧妙,少不了犯罪的方式和过程的精心设计,这是刻画悬念的核心要点。所以,对犯罪事件的设计要贴近现实、与生活相结合这样的悬念设置可以提高观众对悬疑剧的代入感,从而有个良好的体验感。正如希区柯克所说:对观众保密,让他们同剧中人一样不知道真相,这样的处理方式得到的往往是震惊。而后者则是让观众知晓剧中人面临的危险,诱使他们满怀期待、焦急的心情去担心危险的到来,期盼局中人能够摆脱危险和困境,这种悬念的设置对观众的吸引力更大,更有魅力。观众和剧中人对案件已知或未知的差异可以明显的影响观众的代入感和“亲身”体验感。

(二)满足观众的“创新”追求

新媒体时代信息和受众的角色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受众追着信息跑而是信息追着受众,元素单一的悬疑剧已经无法引起持续性的关注,网络悬疑剧的数量更是数不胜数,要想在悬疑剧的河流中激起一些浪花,就必须要满足观众对创新的追求。像《无证之罪》的叙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创新,两种叙事角度并进。一边从正义的一方警察的角度出发,对犯罪现场进行反复的观察,将一切细节放大猜想犯罪过程;另一边则是从罪犯的角度出发,如何作案以及如何掩饰自己的罪行又如何将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消灭。正派的警察和反派的犯罪分子两种思维一齐出现在观众的脑海里,给观众带来的多种感受相互交织,难以自拔。

优质的悬疑剧对剧中角色的设定也有所创新,对于正派角色抛弃了以往对正派主角完美个性和智力超群的设定,选择了偶尔会判断失误的、由于长期加班工作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睦等或者是因为长期与地痞流氓相互接触在另一方也有了自己的“势力”,具有“瑕疵”主角。而反派角色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坏的,真正的坏人都是由身边的你我他逐渐变成的。在《无证之罪》中令人气得牙痒痒的罪犯郭羽,剧情开始他还是一个要坚持心中正义努力捍卫法律尊严的充满正义感的正派,但是在遭受到生活的不如意之后开始变成一个小人,并且在尝到欺凌他人所得到的甜头后变本加厉,成为最让人恨的反派。

网络悬疑剧虽然剧集不长但是往往能将剧中的人物性格描写得格外细腻,好人不一定全无过错,坏人也不一定罪不可恕。与其说是编剧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真实,不如说编剧笔下的人物原型就是真实生活中的我们,虽然渺小但是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拥有自己的故事,这让屏幕外的观众和悬疑剧中人物连上了线。

(三)满足受众的“猎奇”思想

通过人气演员成就的网络悬疑剧占市场的少数,大多数出圈的网剧都是通过悬疑剧本身为演员添加光彩,由此可见,网络悬疑剧火爆的根本在于悬疑剧使观众获得了满足感。如上所述,网络悬疑剧的核心观众多为青年人,首先悬疑剧的播放平台就具有强互动性,而且当代青年人往往习惯于使用各种信息平台,在针对任何“热”事件传播上都有较高的活跃性,主动地将高质量的网络悬疑剧传播再传播。传统悬疑剧的叙述无法让观众获得满足感,通过各种社交平台上的信息可以得知当代青年人对于传统的正义是绝对的正义,邪恶是彻底的抱有怀疑态度的,相反对亦正亦邪的人物个性更为欣赏,所以,网络悬疑剧要满足受众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青年人在日常生活承受着种种压力,经常无法找到宣泄负面情绪的出口,网络悬疑剧对犯罪行为的详细描述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青年人的负面情绪。

目前在有品质的网络悬疑剧中都尝试从多种视角出发来还原案件现场。将这一特点用得最多的是悬疑剧《摩天大楼》,关于主角钟美宝的死各有各的说法,每一个被审讯的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叙述整件事情,使得案件更加扑朔迷离引人入胜。这样的叙述方式具有一定的巧妙,能够吸引一部分的观众,但是,这样的叙述角度依旧是从“谁是凶手”这样传统的角度带领观众的。在同类悬疑剧《无证之罪》中就打破了这样的一个传统角度,在剧集叙述到一定程度对“谁是凶手”的问题及时解答,不再在谁是凶手的问题上吊观众的胃口,而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凶手是如何作案及如何逃脱惩治”入手,从凶手的视角来叙述其行凶的原因以及过程,这样带着观众一起“作案”的方式满足了观众的“猎奇”思想,将凶手的心理活动放大,让观众不自觉地将自己带入,从而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

二、网络悬疑剧中人物形象建构

(一)人物个性充满自我矛盾性

一切不能足够地引起观众注意力的交代,都是无效的。在戏剧开头部分,引起观众注意是首要的,人物关系介绍是次要的。[1]然而,能够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人物个性一定不是纯粹的正派或者单一的反派,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个性一定是矛盾的,具有自我冲突的。阿尔顿·洛克尔曾经用一句话来概述悬念,提出悬念就是以一种随时准备完成两个互不相容、互相排斥的行为的方式,来保持能量的心理状态。根据塑造的人物个性来设置独一无二的犯罪思维,将犯罪事件的发生与结束融合在环境中,不同的人物个性以及不同的生活环境相互交织,犯罪方式的无限可能性都吸引着观众注意力。在《隐秘的角落》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无一不是矛盾体,以剧中的张东升和朱朝阳为例,尽管张东升在杀害其岳父岳母以及伴侣的时候显得思维缜密,计划严密恍若一个杀人不眨眼的老手,但是当张东升面对小女孩普普的时候,人性善的一面被表现出来。普普两次哮喘发作张东升的善与恶表现出来的矛盾冲突,让观众看到他与生活中的你我他在情感上的联系。另一个重要人物朱朝阳,可以说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生活独立是一个绝对的好孩子,但是他同样有着阴暗面,知道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让观众觉得朱朝阳的行为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人物个性更加多样,形象更加饱满。

人物自身个性的矛盾与人物相互之间的矛盾极大地丰富了叙事结构以及悬疑的方式,先将观众置于一个熟悉的、内心不会产生防备的日常生活的情景中,再在这个情景里镶嵌一个复杂的、需要人们用全部注意力去解读的情景。在《隐秘的角落》中编剧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自我矛盾放大,让矛盾通过小孩子的角度铺成开来。当今社会处于一个独生子女时代,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结构简单化,个体家庭居住模式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家庭并未因此变得更加稳定,而是在育教、弥合矛盾方面的功能渐趋弱化。[2]就像是成年人一边教导孩子不要说谎,一边自己谎话不断,在孩子犯错后还要质问为什么孩子会犯错,却不究其根本性的原因。剧中严良见到朱朝阳的第一句话就是问为什么朱朝阳变沉默了,而且从朱朝阳对于严良和普普的这段友谊的重视程度上可以看出朱朝阳内心是渴望和同龄人有所交流的以及想要和父母有所沟通的,但是他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却是孤僻冷漠的性格,这样的自我矛盾产生的背后的原因就是整部剧想要表达的主题。让观众自己从人物的自我矛盾中找出剧中想要表达的核心要义,可以让观众感受悬疑剧的刺激和烧脑的同时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内涵。

(二)人物形象融入亚文化元素

虽然悬疑剧的本身情节跌宕起伏,它具有的强戏剧性会吸引部分受众,但是要想获得好口碑还是应该给予故事人物独特的风格。网络悬疑剧的受众群体基本上是青年人,青年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边缘文化的追求以及想挣脱出现实社会的种种束缚,对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有着不认同的情绪,想要通过自己的方式在社会创造一种新的规则。网络悬疑剧中的人物性格是自身精神的外在体现和时代变革中寻找归属感的内在需求,并逐渐演化成一种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对独立性的狂热追求。[3]

青年人主张虽然我的行为乖张,但是不影响我的能力。这一代的青年人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他们接触了各种各样的文化,虽然正统的文化元素也有接触,但是新异的文化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更深。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元素越来越多,所以单一元素的悬疑剧已经不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了,越丰富的信息元素越能吸引观众眼球,因而类型融合的趋势在国产剧悬疑剧的创作中愈发明显,在网络悬疑剧的创作中比重也越来越大。[4]像外化的“仙”、暗黑萝莉、哥特式、日式等多种元素都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青年人的眼球。在网络悬疑剧中经常有将各种元素加入到悬疑剧中的,比如说把玄幻元素加入悬疑剧而成的《河神》也是满足了大部分观众的口味的。除了玄幻元素外,喜剧元素和异能元素等的加入都是常见的操作,但是这就要求悬疑剧要更加注意自己的逻辑性,不能出现逻辑漏洞和知识性的错误,不能在增加了悬疑剧的新意后不顾悬疑剧的基本逻辑,否则会使观众失去用户粘性,对同类型剧不再抱有期待。

类型融合是我国学者裴华秀提出的,认为我国电视剧产业发展需要的就是类型融合创新。对于网络悬疑剧而言,多种元素类型融合也是必经之路,2018年暑期大火的网络悬疑剧《镇魂》通过将耽美文化融入悬疑剧中,吸引了大量的青年人围观,在网络悬疑剧中首次融入了玄幻元素以及耽美元素产生了正面效果。在网络悬疑剧中融入青年亚文化能够更大范围的扩大受众群体,但是在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当原则。

(三)人物个性镜像呈现社会真实

好的悬疑犯罪片除了故事好看并引发惊悚的共感之外,最本质优势还要通过事件引发反思,激起观众对人性与社会的探讨,进而缓解集体焦虑,甚至警戒当代。[5]在悬疑剧《隐秘的角落》中一方面映射出了现实普遍存在的人物个性;另一方面映射了现实环境的社会现象,这些都将观众拉进了剧中。导演陈凯歌说过最好的影视人物是让观众觉得这个人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的,而剧中的朱朝阳和张东升投影到现实生活就是大多数的年少的我们和成年后的我们。朱朝阳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不让母亲为自己担忧,努力做着乖小孩,在面对同学的排挤、孤立时他依旧做着乖小孩,不反驳、不辩诉,在面对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欺负时也无意求助。母亲控制着朱朝阳的一切,小到吃什么水果、什么时候喝牛奶,大到高考志愿的选择,朱朝阳似乎只用听从指令,一切都按照母亲的所思所想来做就行。将这个人物角色拿到现实生活中是与我们如此相似,朱朝阳这个角色仿佛活了,就是我们当中的一员。而张东升这个角色将成年人的生活的无奈与身不由己表现得淋漓尽致,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但是依旧不能为他带来什么,并没有让他的处境变得好一点;对自己的家庭是忠贞不贰、对妻子是无微不至、对身边的人是关心有加,但是换来的依旧是岳父岳母的不理解、妻子的背叛和亲戚的冷言冷语,但是他还是得承受着,因为生活还是要继续。施暴者和受害者集中在一个个体当中,将人性的灰色地带放大叙述,丰富人物个性的类型,打破观众对正邪的原有认知基模,多重矛盾相互交织,强化观众的观感,使网络悬疑剧的人物角色复杂丰满,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就如张东升的人物形象一样让我们是如此的感同身受,仿佛就是身边的你我他。

有关原生家庭的讨论是这几年比较火的话题,在剧中朱朝阳是因为父母离异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而母亲则长期工作在外对朱朝阳有着绝对的掌控权,与母亲生活却难以有真正的沟通。与父亲之间的联系就像上汇报课一样,用优秀的成绩单来告诉父亲,母亲将自己教育得很好,即使渴望和父亲有所沟通但是父亲的天平早已倾斜到了另一个家庭里,没有人真正的关心朱朝阳的生活是否得到孩子应有的快乐。残酷的现实一直击打着朱朝阳的内心,但是朱朝阳只能选择沉默,将一切的愤恨和不满堆积在角落。长此以往,他的行为方式和看待对错的方式以及面对问题时的处理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家庭关系不和睦,离婚是现实生活中的常态,我们困顿在现实生活里与剧中的人物有了灵魂上的共鸣,要想人物角色有血有肉,源自社会现实是最好的途径。

三、结语

从2014年开始观众对网络悬疑剧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而该类型剧也不负众望,逐步趋向精品化,结合目前的悬疑剧市场来看整体呈现的是一个正向上升的趋势,无论是从悬疑剧质量来看还是悬疑剧受众群来看都是如此。“作为一种最为大众化的作品类型,悬疑犯罪类影视作品在美国早已跨越了猎奇、惊悚等浅层次娱乐的水平,也将不再满足于对社会问题的追问,而是更多地去挖掘、观察、展现人性的复杂纠结与幽冷阴暗的一面。”[6]悬疑剧本身就是充满悬念,令观者不断产生怀疑的心理过程,要强化这类型剧的悬疑性,除了对复杂剧情的叙述,还有对人物的塑造也是不可或缺的。网络悬疑剧在建构人物形象时,通过细节来将人物的自我矛盾大胆呈现,能让观众与剧中人相互体谅、拉近距离感。与不同类型的元素相互融合发展满足受众的多种要求,但是要注意符合法律法规。虽然将真实事件进行二次加工的方法不会出大错,但是从细节中镜像呈现社会生活真实才能引起观众更多的思考。

猜你喜欢

悬疑剧朝阳受众
美是童年朝阳
中美悬疑剧女性身份与小镇地域性的构建
迷雾剧场悬疑剧的认同机制研究
迎朝阳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
浅谈中国网络悬疑推理剧的创新发展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从电视到网络我国悬疑剧发展新策略
不许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