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栏河中华绒螯蟹发病原因及防控对策

2021-12-06周世明

渔业致富指南 2021年7期
关键词:饵料水体中华

○周世明

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白羊镇的多个栏河工程中开始养殖中华绒螯蟹,由于在养殖过程中,因水质腐败、蟹种过密、防病不当、蟹种退化、投饵不当、消毒不严等因素,造成中华绒螯蟹发病突显,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等后果。为了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效益,现将栏河中华绒螯蟹发病原因及防控对策介绍如下。

一、水质腐败

(一)水质腐败原因

栏河工程的大坝,一般是在河流滩域出水口处修建而成,而很多河流中,有多级栏河工程,在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上级栏的饲料残饵、蟹粪、腐殖质等,就会流向下级栏河,越是下级的栏河,水质腐败就越严重,尽管栏河浅水处种植一些水草,也难于净化大面积水质,所以,造成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浓度不断超标,使溶氧量下降,底层水质日趋恶化,病源微生物大量滋生,导致中华绒螯蟹机体组织缺氧,生长速度下降,免疫能力降低,随着毒性的增强,中华绒螯蟹出现致命性病源。

(二)防控对策

进入冬季,栏河水源渐小,这时可打开栏河底部电动闸门,放干河中水,清除河床中的多余污泥和杂物,然后冻、晒河床淤泥,使淤泥充分龟裂,增加淤泥中的含氧量,加快淤泥中的有机质降解,提高水体质量。

2月中旬,可在河床浅水处,补栽一些轮叶黑藻、黄丝草、伊乐藻、苦草等,为中华绒螯蟹提供更多的植物饵料,同时,也为中华绒螯蟹提供更好的栖息、蜕壳、避敌等场所;在中华绒螯蟹生长期间,如果水草消耗过多,可适当补栽水花生来满足水质净化需求。

3月中旬,在栏河中投放螺蛳350千克/亩,通过螺蛳在栏河底层饮食饮水,可减少水体中有机质含量,净化水质,同时,也为中华绒螯蟹提供更多的鲜活动物饵料。

二、蟹种过密

(一)蟹种过密原因

很多养蟹大户只求眼前经济利益,在有限的水体中,无限地增大放蟹密度,随着投喂饲料量的不断增多,饲料残饵、蟹粪等必然增多,水体污染严重,水体缺氧严重,中华绒螯蟹逐渐免疫能力下降,导致发病机率增高。

(二)防控对策

栏河中蟹种放养密度要合理,保持生态容纳量持平,降低水体污染程度,才能降低发病率,生长快,规格大,商品价值高,经济效益好。实践经验证明,当年养成150g/只的成品蟹,一般放养规格为120只/kg,放养密度为700只/亩,为最佳放养密度。

三、防病不当

(一)防病不当原因

一是有病投药不当,无病不预防;二是急于治好蟹病,随意加大药剂量;三是蟹病尚未治好,就停止用药。

(二)防控对策

在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病为辅,有病早治,无病先防”的原则,把蟹病损失降到最低位置。一旦发生蟹病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对症下药,按照药品说明书的使用要求,准确统计栏河溶水量和蟹种数量,正确制定治疗疗程,精确选择防治药品和用药剂量,把蟹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四、蟹种退化

(一)蟹种退化原因

有的中华绒螯蟹育苗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用发育不全的早熟蟹种作繁殖亲本,或用个体较小的成蟹作繁殖亲本;或用同一父母生的雌雄蟹,作近亲交配。这些蟹种育苗场的做法,造成相当部分中华绒螯蟹品质退化,繁殖出来的蟹种,个体一年比一年小,抗病能力一代不如一代。

(二)防控对策

中华绒螯蟹育苗场,应加强抱卵蟹的科学管理,确保胚胎健康发育,生产出更多健壮无病的蟹种;繁殖蟹种的亲本蟹,要引入长江水系野生原蟹种,雌蟹规格为125g/只,雄蟹规格为150g/只,通过交配后,产出的中华绒螯蟹质量就会提高;扣蟹、仔蟹培育的苗场,要到有资质、信誉度高的育苗公司去学习先进经验,利用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无寄生虫附着、规格整齐、爬行敏捷、指节无损伤、无性早熟等的优质品种,培育出更好更多的扣蟹和仔蟹苗种;养蟹大户要严把好选苗关,选择本地天然环境培育的仔蟹和扣蟹,才能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水质条件,成活率高,养殖效益高。

五、投饵不当

(一)投饵不当原因

在投喂的饵料中,有的饵料由于某种物质出现过少或过多现象,造成中华绒螯蟹的机能紊乱或失调,导致发病速度加快;有的饵料中缺钙、磷、镁等无机盐,造成中华绒螯蟹脱壳困难,发生软壳病症;有的每日投喂的饵料数量过少,满足不了蟹的正常生长营养需求,造成体质消瘦,生长缓慢,抗病能力下降,发病机率增高;有的每日投喂的饵料数量过多,特别是动物饵料过多,出现了营养过剩,造成中华绒螯蟹性早熟,死亡时间提前。

(二)防控对策

1.坚持“两头精、中间粗、荤素搭配合理”原则。在夏季,水温适宜,中华绒螯蟹吃食量较大,生长速度快,蜕壳次数多,这时投喂的饵料,要以配合饲料和螺、蚌、鱼、蚬等饵料为主,以植物饵料为辅;在秋季,水温较高,中华绒螯蟹吃食和代谢受到一定影响,这时投喂的饵料,要以南瓜、豆粕、煮熟的玉米、山芋、浸泡发芽的小麦等植物饵料为主,以配合饲料为辅;在冬季,水温温和,中华绒螯蟹进入第二个生长高峰期,这时投喂的饵料,要以配合饲料和螺、蚌、鱼、蚬等为主,以植物饲料为辅。采取前述投喂原则,可有效提高中华绒螯蟹品质和产量。

2.坚持“定时、定质、定人、定量、定点”原则。定时:在每天上午8~9时,投喂日投量的40%,在每天下午5~6时,投喂日投量的60%。定质:投喂的各种饵料,必须新鲜、无腐烂、没变质、适口性好、营养全面。定人:投喂饵料人员,由一个人投喂,一个人记录,做到一个人负责到底。定量:各种饵料的投喂数量多少,要根据季节、水质、天气、水温、蜕壳、病情等各个因素来确定,一般经验投喂方法是:在晴好天气、水质好、水温适宜、吃食旺盛等情况下,要多投点饵料;在阴雨天气、水质较差、水温过高等情况下,要少投点饵料;在大雨天气、水质恶化、蜕壳期间、病危期间等情况下,不投喂饵料。每次投喂的饵料,以2小时内吃完为准。定点:在栏河岸边浅水处设置多个投喂点,每个投喂点保持长期不变,使中华绒螯蟹养成固定地点“吃食”习惯,以便观察蟹的吃食情况,减少饵料浪费。

六、消毒不严

(一)消毒不严原因

在多年养殖中华绒螯蟹的栏河中,如果在蟹种投放前,没有对栏彻底消毒,就会提高发病机率;在蟹种投放时,如果没有对蟹体消毒,直接放入在栏河中,蟹体身上携带的病菌就会大量繁殖,引发各种病害暴发;在蟹种养殖过程中,如果没有对栏河水体定期消毒,大量蟹粪、饵料、死蟹尸体等就会腐烂分解,使有毒有害物质增多,造成水体污染严重,会引发各种蟹病发生;在投喂动物饵料时,如果没有清洗干净,就直接投入在栏河中,就会使病菌不断增加,造成中华绒螯蟹发病机率升高。

(二)防控对策

1.搞好栏河消毒工作。在放养中华绒螯蟹前10天,对栏河上游进水口以上,用生石灰100kg/亩,进行消毒处理;隔10天后,用漂白粉15kg/亩,对栏河水体消毒,杀灭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卵及野杂鱼等。

2.搞好蟹种消毒工作。在放养中华绒螯蟹时,用4%食盐水溶液浸浴蟹体5分钟,杀灭蟹体表面的病菌和寄生虫等。

3.搞好饵料消毒工作。在投喂动物饵料时,先去掉死动物饵料,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才进行投喂;投喂各种植物饵料时,先用30%漂白粉溶液浸泡20分钟,然后才进行投喂。

4.搞好食场消毒工作。在栏河浅水定点投饵处,每隔10天,泼洒30%漂白粉溶液1次,防止病原体大量繁殖。

5.搞好水体消毒工作。在栏河养蟹河段中,每隔8天,用24%二溴海因140g/亩,全河泼洒1次,杀灭水体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改善水质,控制病原体发生。

(通联:404022,重庆市万州区白羊镇农业服务中心 手机:18983550831)

猜你喜欢

饵料水体中华
香饵
香饵
香饵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