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虾海水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2021-12-06朱于来
○朱于来
斑节虾,学名为日本对虾,属广盐性虾类,对盐度的适宜范围是15-30,最适温范围为25-30℃,在8-10℃时停止摄食,5℃以下死亡,高于32℃时生活不正常。池塘养殖中对水中溶解点忍受溶氧的临界点为2mg/L。要求pH值比较稳定,一般在8.2左右。
近年来响水县通过实施省级渔业科技入户、挂县强渔富民等工程项目实施,从山东等地沿海引进斑节虾,开展了海水池塘斑节虾高效养殖。一年养殖两茬,第一茬亩产30kg左右,塘口售价65-90元/kg;第二茬亩产40kg左右,售价160-200元/kg。加之池底点播贝类,开展虾贝混合养殖,全年实现亩产值0.8万-1.0万元,亩均效益0.4万-0.6万元。现将其主要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池塘设施配套与建设
养殖基地通电、通水、交通方便,环境无污染,池塘淤泥少。基地环境应符合GB/T18407.4的要求,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海水水质应符合NY5052的规定。
1.海水养殖池塘修建 沿海地区在潮间带建虾池,应在50年一遇的标准海堤内修建为宜或选择沿海高涂内开挖。面积以15-50亩为宜,长方形走向,滩面水深可达1.0m以上为宜。池底平整,向排水口一侧略倾斜,池底不漏水。池两端设进排水设施。沿池埂四周、离池埂1.2m左右,开挖宽4m左右、深0.5-0.8m的环沟。有条件的可配套蓄水池,蓄水池应能完全排干,水容量为总养成水体的五分之一以上。
2.废水处理池建设 釆用循环用水养殖方式,养成池排出的水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方可循环使用。如不采用循环用水养殖方式,养成池的废水,也应经处理池净化后,方可排放。
3.进、排水渠道开挖 在规模化养虾区,需要建设独立的进排水渠道,协调各养虾场、养成池的进排水。进水口与排水口应尽量远离。排水渠的宽度应大于进水渠,排水渠底要低于各相应虾池排水闸底30cm以上。
4.增氧设备添置 有条件的养殖单位,每个虾池可配备增氧设备,每2-3亩配套功率为0.75-1kW的增氧机1台。或者铺设池底微孔增氧管道。
二、虾苗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池塘清整。每年收完池虾后,应将养成池及蓄水池、沟渠等积水排干,封闸晒池,让太阳晒至塘底龟裂,原则上保持晒塘时间不低于20天。及时整修塘埂、堤坝、塘底、闸门,并清除池底的杂草及污染杂物。池中淤泥较厚的地方,应翻耕曝晒或须反复冲洗清淤,促进有机物分解和排出。
2.清塘消毒。池塘清整后,应清除虾池内的敌害生物、致病生物及携带病原的中间宿主。每亩用生石灰100kg或漂白粉(有效氯≥28%、池水深度1.0m)3kg彻底清塘。
3.虾池进水。清塘消毒结束后,在虾苗放养前7-10天,用60目以上的袖状筛网过滤进水60-80cm。
4.施肥培育基础生物饵料。一般采用发酵鸡粪、猪粪等有机肥并结合少量无机肥如尿素、复合肥等。新塘只施有机肥,养殖多年的老塘可多施无机肥。有机肥应经过堆放发酵后使用,每亩用量为200kg左右。无机肥中氮磷比例为10∶1左右,首次氮肥每亩用量为2-4kg,以后5-7天再施一次,用量减半,并逐渐添加池水。
施肥时要注意以下原则:平衡施肥,提倡施用有机肥。控制施肥总量,有机肥须经熟化、无害化处理。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或生物肥料不得使用。
5.藻钩虾培养。藻钩虾作为斑节虾下塘时的优质天然生物饵料,其培养好坏,直接关系到斑节虾的早期成活率。一般肥水后接种藻钩虾,按每亩2.5kg接种。藻钩虾是一种广盐性的小型甲壳类水生节肢动物,成体0.8-1.2cm。藻钩虾昼伏夜出,春秋为繁殖旺季,夏季的繁殖能力较差,自然水域越冬。藻钩虾营养丰富且繁殖速度快。
三、斑节虾苗放养
放苗时,虾池水深60-80cm,水温稳定在22℃以上(育苗池与虾池水温差不超过2℃)。虾苗培育池、中间培育池和养成池的池水盐度应一致。避免在大风、暴雨天时放苗。
响水地区第一茬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投放斑节虾苗;第二茬于8月上旬开始投放斑节虾苗。虾苗质量要求平均体长0.8cm以上,规格整齐,游泳有力,经检疫部门检疫合格,为无特异性病原(SPF)的健康幼体。第一茬亩放养量0.6万-0.7万尾,第二茬亩放养量0.5万-0.6万尾。有条件可进行虾苗中间培育,经中间培育后的可适当减少放苗量。具体放养密度,视养殖方式、养殖条件而定。
四、日常养殖管理
1.饵料投喂 斑节虾养殖所用配合饲料安全卫生应符合GB13078和NY5072的规定,粗蛋白含量以30%-40%为宜,其他营养符合健康养虾要求。鲜活饲料应新鲜、不变质。
配合饲料日投饲率以虾体重的3%-8%为宜。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池塘存虾尾数、平均体重、体长及日摄食率,计算出每日理论投饲量,再根据摄食情况、天气状况,确定当日投喂量。投饲后,继续观察虾摄食情况,对投喂量进行调整,其确定原则为:水质不好、天气闷热、大雨时少投或不投。大批蜕壳后足量投喂。
虾池四周定点设置小罾网,投饲1-2小时后观察残饵情况,作适当调整,一般以2小时食完为好。水温低于20℃、高于32℃时减少投饲量,16℃以下停止投喂。放苗后的初期,通常每日投喂2-4次,以后隨着虾的増长和投词量的加大,调整每日投喂次数。一般下午以后的投饲量占日投饲量的70%左右。养殖初期一般散投在池塘四周的固定滩面上,养殖中后期应全池均匀投喂。
2.水质调控 放养前,向养成池注入清洁或经消毒处理的养成用水,在放苗后,养成用水要经过蓄水池沉淀、净化处理。进水需用60目以上的筛网过滤。
养成前期,每7-10日添加一次池水10-20cm水深,直到水位达1m以上,并保持其水位。养成中后期,视水质情况,酌情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30%。同时每隔半月左右,全池泼洒一定量的生石灰,调节水质、增加虾体蜕壳所需钙质,不定期泼洒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3.病害防控 养虾的病害防控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为原则。放苗前彻底清淤消毒;放养优质的苗种;合理投喂优质饲料;保持水质清新和良好的底质;定期和不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及微生物制剂等改善水质。在对虾易发病季节定期在饵料中添加VC与免疫多糖等提高斑节虾机体抗病力。
发现病虾、死虾,应立即检查原因,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根据病因,对症下药。所用渔药应符合《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4.坚持巡塘检查 每天早、中、晚进行巡塘,观察水质变化、虾类活动、有无病害发生等情况以及闸门堤坝等设施安全情况。每次投饵后2小时检查虾类摄食情况和残饵数量,以便及时调整摄饵量。有条件的养殖单位应每日测量水温、溶解氧、酸碱度、透明度,定期测定盐度、化学耗氧量、氨氮等水质因子。每十天测定一次斑节虾生长情况,衡量养殖效果。
5.建立养殖日志 内容包括清塘、苗种来源、苗种规格、放养数量、放养日期、水质调控、饲料来源、饲料种类、投喂数量、病害情况、用药种类、渔药名称、渔药生产厂家、用药剂量、用药数量、用药方式、用药频率、产量和销售去向等。
五、及时起捕上市
达到上市规格应将池虾全部起捕完毕。具体视市场价格变化及对虾生长情况、健康状况、水质变化等而确定。起捕可用虾笼、放水、干塘等方法。虾笼捕虾时,可捕大留小、使虾陆续上市,一般在池水水温较高,虾活动频繁时使用。开闸放水收虾,一般在排水闸上安装锥形袖网,开闸放水,虾随水流进入网中。在池虾大部分起捕的情况下进行干塘捕虾,尤其当虾完全停止摄食和生长或严重发病时,应即刻抽水或放水进行干塘捕捞。
(通联:224600,江苏省响水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站 电话:18012595885)